话说榆林元好问墓
元好问墓在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7.5公里韩岩村侧。附近杨柳葱茏,一冢居高,墓周砌石,翁仲石兽分列。倚后为享厅,五开间,内碑碣嵌刻甚多。东侧院有亭,六角攒尖结构。全部建筑简而不陋,朴而不俗。元好问(1190─1257)号遗山。幼聪慧,擅诗词,后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专政著作,有《遗山集》,并造辑成《中州集》十卷,乐府一卷。
墓地东西长33米,南北67米,墓周砌石,墓前有三间享堂,碑碣嵌刻很多。东侧院有亭,亭高12米,六角攒尖结构,正中有元好问画像,相传这里就是元好问写书的地方。陵园内有野史亭,传说系先生编纂野史的地方,民国十三年重建,高三丈六尺,为六角攒尖顶形。野史亭设计奇特,构筑精巧,雕梁画栋,阴刻斗拱。整个亭子用六根木柱支撑。亭内正壁是元好门石刻画像,左右两边是遗山墨迹六种,或楷或草,颇具功力。进入元陵,松柏夹道,林木遮荫,莳花竞放,碑碣林立,一派古朴肃穆的陵园氛围。
野史亭又名青来轩,创建于元代,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东西宽144米,南北长171.7米,占地面积2.47万平
元好问塑像
"野史亭"虽属近代建筑,但设计奇巧,在传统木建结构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雕梁画栋,颇为精致,与整个墓地相配,显得十分合理。 1962年,元好问墓及所属"野史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经过多年的维修整理,这里绿荫掩映,更显幽静肃穆。自墓地作为旅游区开放以来,中外游客来此者络绎不绝,他们仰慕遗山先生之风范,追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业绩,使这位中国古代的诗人、文学家的英名流芳千古。
一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大门、野史亭、正厅(青来轩),东西建有厢房。野史亭筑于高1.7米的高台上,六角攒尖顶,亭内正中有线刻元好问像,两侧有元好问亲笔书写的石碣2方。野史亭主要是元好问当时编史时为存放资料在其庭院中所建的一座房间,原址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六角亭是后人为了纪念元好问先生,在墓地旁新建的一座亭子。因他编史不是政府行为,而是以先朝遗民,在野文人的身份,编纂了金代史料《壬辰杂编》和金诗总集《中州集》等,因冠以"野"字。亭内外有金、元、明、清乃至民国以来大量的诗文石刻,涉及名家三十人之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详细地介绍了元好问先生的家世变迁,生平年谱,以及众多骚人墨客对先生的评价等,均系珍贵文物资料。
因先生享年68岁,故占地面积取6.8亩,设计构思之用心,实可为精而善耶。坐北朝南,墓地东西长33米,南北67米,封土高3米,直径6米,墓前设有卷棚顶享堂三间,元代石虎、石羊、石翁仲各一对。墓地的享堂中保存有元、明、清历代碑碣25通。其中一块是当地文管所从农民耕种的田里抢救回来的三尺墓碑,碑虽破损残缺,然"诗人元遗山之墓"的字样尚可辨认。碑文六字系先生临终亲嘱。此中蕴意只能从行间字外去解读。它是七百年前的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元好问先生近750年以来的真实史料。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