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册页 傅山《哭子诗册》傅氏最辉煌的草书之一
傅山 《哭子诗》册,纸本,共计21开,每开长27.5厘米,宽24.3厘米,山西省博物院藏。此册为傅山于 1684 年春天其子傅眉逝世后所写,其年傅山本人已经七十八岁。前有题跋,后钤朱印,保存完好,墨色灿然。
诗册为傅山《哭子诗》的一组抄录,这组诗共14首,书体兼具真、草、行各种笔法。表达了年近八句的老翁痛失爱子以及对自己老境苍凉的哀号。《哭子诗册》是今天众多书法爱好者、研究者推崇备至的一件真迹墨宝。
傅山的《哭子诗册》三百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为“傅山最辉煌的草书之一”,被人们奉为书法艺术的圭桌,以至于今天在台北还有一套《哭子诗册》,虽然一些书法史家对台北藏《哭子诗册》的真伪问题仍有争议,然而不论其是真是,这种多套《哭子诗册》共存于世的现象正是表明了人们对这件书法作品中真挚感情的喜爱、追慕、认可和肯定。
多年来,傅山书法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他在努力地刻意地追求“丑”“拙”的审美观。陈振镰先生的论述是权威代表:“两千年前的老子,有'大巧若拙’一说。貌非实是,即是先秦美学的一个充满辩证法的论述。三百年前的傅山,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公然提出了他的审美标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作这样的宣言是要有点胆量的。巧,精巧也;媚,娟秀也;轻滑,飘逸洒脱之极也;安排,刻意经营不少马虎也。现在傅山来了个全面否定,提出了他的丑、拙之美的标准。”(陈振廉《傅山说:宁拙毋巧》)
然而,仅仅是从观察分析傅山的书法作品中得出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或许对任何一位书法家都适用,但是,探究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决不能局限于观察分析傅山的书法作品。因为,傅山是特殊的书法家,甚至是数千年来中国书法界唯一的特殊人物。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真正原因决不是努力地刻意地追求“丑”“拙”的审美观,而是缘于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
几千年来,只有两个人,北方的傅山、南方的朱耷,在面临着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凭借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而造就了傅山(朱衣道人)独特的书法风格、朱耷(八大山人)独特的国画风格。
傅山生活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动乱时代。铮铮铁骨、浩浩正气、刚正不阿、宁死不屈,傅山独具的民族气节和斗士本质,在古今书法家中大概仅有唐代的颜真卿堪与比肩。傅山自年轻时就以其豪侠仗义、正直勇敢闻名遐迩,大量史料已记载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