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的郦波被逼成了“狠人”;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人性的恶
最终,温文尔雅的郦波,还是被逼成了“狠人”。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人性的恶。
深耕诗词鉴赏多年,对于郦波这件事,我之前却始终没有发声。很多网友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们:做不到群起而攻之,又何必去讨骂?那顶“为他洗白”的帽子,我不想戴。
直到现在,却不得不说几句了。
了解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大概是最早写郦波诗词鉴赏的作者之一了。接触到郦波是在诗词大会上,此人共有2奇:
其一,他一诺千金。因为早年答应过诗友,每天更新一首原创诗词,他这一写就是好几年,期间从不断更。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其二,他胆子肥。笔者曾访问过不少也算是出名的诗人,包括现在一些常出现在公共视野的文化名人。当我问起他们为何不在微博发自创诗时,他们常常是讳莫如深地摇摇头。我知道,他们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怕。
怕谁?怕键盘侠。
是啊,寒窗苦读数载,好不容易做到了行业翘楚。何苦要天天绞尽脑汁写原创诗呢?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得个满盘皆输。每天ctr+c一首李白和杜甫放上去,不香吗?于是乎,多少文化名人都成了复制高手。悲乎!
偏偏,他郦波胆子肥!所以就“活该”他出事。让他出事的,是下面这首诗:
《旅夜书怀》
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
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
郦波每天都在晒诗,每天看的人群基本上是他的老粉们。毕竟这年头,放着各种娱乐大瓜不看,去关注诗歌的人并不多。那为何偏偏这一首就出事了?大概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
这诗写得如何,千万别提李白、杜甫,毕竟没有可比性。现代人品诗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每拿到一首都要跟古代先贤比一比,然后觉得眼前这首味同嚼蜡。
对此,笔者只说一句:现代诗坛的整体水平如何,咱心里能不能有点儿数?明、元、清的学子们,仍然是读着四书五经长大的,人家也没有超过唐诗,我们现在可是从小学白话文的啊。一定要写到古人的水平才能晒诗,或许365天再也看不到任何一首原创诗了。
认清了这一点,再来看这首诗,或许才能客观地看待其水平。整体来说,它属于一个现代人的正常发挥。至于被众多所谓的“网络诗词高手”逮着不放的模仿问题,笔者不能苟同。
李清照模仿过范仲淹,而辛弃疾仿过李清照。李白的《静夜思》、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皆是模仿前人。可见,模仿不是问题。仿不出千古名句,才是问题。而古人又是来回模仿了多少回,才写出名句的,谁又能知?
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硬说这首诗写得很差,那当然也没有问题的。郦波在首次看到有人指出他的毛病时,也是非常客气地表示:“好事儿”,并鼓励大家共同讨论。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都没有失控,说到底无非就是几个诗友在和一个文化名人在讨论问题而已。
遗憾的是,它最终还是被发酵得不可收拾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真正地看到了人性的恶。
首先,我看到了无数原本从来没有写过诗词鉴赏的人“跳”了出来。在他们之前发的所有博文里,我甚至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与文化相关的东西,但自郦波事件出来后,他们却连续发文,一个个都成了诗词高手,这是为何?
其次,我看到了很多人身攻击。论诗没错,既然写出来就是要允许人家批评的,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人家进行人身攻击。“怎么评上教授的”、“这种人完全是哗众取宠”、“早就该踢下讲台了”,这些话还是在讨论诗吗?
如此的无理群㗕用不上,郦波最终忍无可忍了,于是成了个“狠人”,他写了一篇霸气诗破局:
《春日独回故园》
白玉枝头探故园,从来寂寞竟无言。
庭深刺柏精神在,池浅鼋孙怙恶繁。
云水心闲诗自放,沧溟笔老册疏翻。
眼前春色近秋色,世上风情默复喧。
谁说教授就该没脾气!能让一个温文尔雅的教授,变成这样,也是不容易啊。
虽然郦波在评论里,十分客气地表示“不用对号入座”,但此诗仍成了他最“不可饶恕”的错。因为在键盘侠们看来:作为一个名人,你就该被骂;被骂时,你还敢还口不成!
是的,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早就习惯了文化名人的“不还口”。也正因如此,他们成了一个最不敢发声的群体。
莫言被骂、余秋雨被骂、易中天被骂、贾平凹被骂、余华被骂,曾经这些人要么给文坛带来过经典作品,要么弘扬过传统文化,但在网络上他们除了被骂,还是被骂。而他们的“不还口”,也让部分人习惯这种无成本的群嘲。
某一个文化名人被骂一回,事小;但让这个群体,从此都不敢再写东西,事大。
如果当初咱们能对余秋雨少一些人身攻击,或许现在的散文圈,不至于如此冷清;如果当初,能对易中天和于丹宽容一点点,或许如今咱们的孩子们仍能看得到《百家讲坛》的红火,不至于天天看一些无脑动漫。
在一次次的群嘲之下,我们到底损失了什么?文坛到底损失了什么?谁都说不清楚。
围攻一个文化名人,是一件看上去很爽的“盛宴”,谁都能来吃了一口热的。但“盛宴”结束后,遍地狼藉。
“胆肥的郦波还能挺多久”,真正的诗迷们在一遍遍地问。一种声音说:“郦老师,放弃吧,ctrl+c李白放在微博上不好吗,何苦呢?”另一种声音说:“郦老师,如果你都不敢再写了,像咱们这些文化青年是不是也该放弃这条路了?”
最后,唯劝一句:放那些还敢写诗的文化名人,一条生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