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路径

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应构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人才录用机制,畅通校企人才流动渠道;推广德技融合、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新形态教材;形成以信息化教学为引领,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

一、创新机制,提升师资,解决“谁来教”

1.树立职业精神:规范师德师风

职业精神、智慧和学识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三个要素,其中职业精神排在首位。“职教20条”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关键得有深明大义、称职敬业的师资队伍。教师应约束和规范日常行为,为人师表,言行举止成为其它职业群体的表率。职业院校教师要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自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

2.丰富理论水平,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根本,没有高水平的“工匠之师”,很难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教师的成长环境、学识水平决定了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控程度。在“职教20条”实施以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学工作岗位,由学生变成老师,缺乏实践历练。要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这些“工匠之师”就必须进行实践学习。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充实理论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应拥有相应专业方面的执业资格证书。

3.创新管理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双高计划”提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教师应掌握一线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自我,拓宽视野,取得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证书,既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又拥有建筑行业执业资格注册证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4.加强管控与协作,畅通“工匠之师”来源路径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教师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继续教育需要持续进行。教师再学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请进来,二是送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送出去则是将在校专业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或教育培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二精选教材内容,科学有序编排,解决“教什么”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关键,科学、时效、简明、适用的教材对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职教20条”提出:“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

1.科学编排,融合思政

教材应围绕学习主体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学识层次进行科学有序编写。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中可适量融入思政内容,通过知识链接或花絮形式进行教材编排,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此进行剖析和拓展。

2.突出特色,对接标准

“职教20条”提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教材编写应以最近出版的规范标准为依据,围绕学习主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取舍。

3.章节排序,顺应认知规律

学生认知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客观规律。教材编写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一般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工程实例、图片和动画,编写过程即为岗位工作的实施过程。

三、实施教学,注重实效,解决“怎么教”

1.发展信息化教学,夯实常规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运用,信息化教学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推崇的教学新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开展信息化教学要受到教学设备、生源状况、通讯条件、移动终端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内,信息化教学还不能完全取代常规教学,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还是需要通过夯实常规教学、借助信息化教学、推进实践教学、实施分类教学来实现。

2.构建教育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类型,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院校应在“专”上下功夫,安排更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和实习实训场地,构建教育基地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建设教育基地可以实现绝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在基地内完成,既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建立分类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包括应、往届高中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学业水平、生活阅历、个人能力相差较大,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学校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个人追求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丰富教学形式,强化实践教学,对接产业需求,培养多样化应用型人才。“职教20条”提出“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分类梯度培养,满足各阶段、各层次、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来源: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0)

相关推荐

  • 职教“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征,具体到教学层面表现为教师队伍.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围绕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展开.教师队伍属于决定性因素,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派生出科 ...

  •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路径

    职业教育实施"三教"改革,应构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人才录用机制,畅通校企人才流动渠道:推广德技融合.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新形态 ...

  •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索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 ...

  • 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

    职业教育"三教"如何改革?有人提出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准突破口:有人提出教学能力比赛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支撑.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或建 ...

  •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融合逻辑

    "三教"改革不仅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策主导性改革,更是一场由内向外的扩散融合性改革.新时代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要"长入"经济."汇入& ...

  • 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与路径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 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主要内涵 (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 ...

  • 人工智能背景下“三教”改革的路径

    一.推行"六个一工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养 1.养成一个良好品格.国家明确要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效将思政教育融 ...

  • 观点| 王振洪: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重在彰显类型教育特征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

  • 基于成果导向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

    一.成果导向下的"三教"改革 基于成果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成果为导向进行系统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完成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要求, ...

  • “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策略

    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要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