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食食

“斜食食”在孝义话中可以读xiē qī qi,也可以读xiē jī ji,即“菱形面片儿”。

这个“斜食食”在司马村读xī cī ci。

○《太原方言词典》中有“斜食食”,解释有“菱形面片儿,吃法与面条同”。

○《太原北郊区方言研究》中有“斜食子面”。

○《清徐方言研究》中有“斜食食”。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q”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早上:早qǐ

2.亲属:亲qiә(四声)

3.显示:显qì

4.拭:qiāi

5.识不识:识不qīng

6.多事之时:多事之qiū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j”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闪闪闪闪:jiә(一声)闪闪闪

2.设桥:jià桥

3.牵涉:牵jiә(四声)

4.生气:juә(一声)气

5.不胜打:不jīng打

6.说话:jiǎng话

7.做事事:做事jì

8.适人:jià人

9.释开怀:jiǎi开怀

10.适才:jiāng才

12.时日:jiē日

普通话的“hi”与孝义话的“i”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才质:才dì

2.知晓啦:jī晓啦

3.后支架儿:后yī架儿

4.树儿枝枝:树儿zīzi

5.傻痴:傻bī

6.痴眉子瞪眼的:cī眉子瞪眼的

7.赤热晌午:jī热晌午

8.眵眵眵:眵眵sì

9.赤热晌午:zī热晌午

10.舒适:舒cì

11.藐视:藐dī

12.做事事:做事jì

13.显示:显qì

14.师傅:sī傅

15.做事事:做事zì

16.昔日里:昔bì里

17.每日:每tī

即“食”是可能读qī,jī 的。

我的分析是,写作“斜食食,食”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乡言研究》中有“斜齐齐”,解释为“菱形面片”。

2.《山西孝义方言的文白异读》中有“斜棋棋”,解释为“一种菱形面片”。

3.《汾阳方言研究》中有“斜旗旗”,解释为“切成小块平行四边形状的面食”。

4.《介休方言志》中有“斜棋棋”,解释为“菱形面片”。

5.《河津方言研究》中有“齐花面”,解释为“切成菱形的面条,较薄、较宽”。

6.《韩城方言词语录(下册)》中有“棋花面(切成菱形的面片儿)”。

7.《西安方言词典》中有“棋花面”,解释为“切成菱形的面片”。

○《晋中俗语解读·灵石卷》中有“旗子省,掐疙瘩细,刀拨面吃得卖了地”,解释为“旗子,当地土语即面条。掐疙瘩,即揪片。吃面条显多省粮,其次是揪片,刀拨面最费面,能吃干了家产”。

○《临县方言志》中有“旗子”,解释为“面条儿”。

○《霍州方言研究》中有“旗子”,解释为“面条”。

○《汾西方言志》中有“齐子”,解释为“面条”。

○《蒲县方言志》中有“旗子”,解释为“面条”。

○《临汾方言志》中有“旗子”,解释为“面条儿”。

○《曲沃方言的词汇研究》中有“旗子”,解释为“面条儿”;还有“干旗子”,解释为“干面条”;还有“煮旗子”,解释为“煮面条”。

○《蒲县方言词汇选编》中有“齐子”,解释为“即面条儿”。

○《河津方言研究》中有“颀得”,解释为“细长面条”。

○《长子方言志》中有“齐子”,解释为“粉豆面短面条”。

○《榆社方言研究》中有“齐子”,解释为“指面条”。

○《洪洞方言志》中有“齐子”,解释为“面条”。

○《吉县方言志》中有“旗子”,解释为“面条”。

○《万荣方言志》中有“齐的”,解释为“细长的面条”。

○《夏县方言志》中有“颀子”,解释为“面条儿”;还有“黏颀子”,解释为“不带汤的面条儿”;还有“米颀子”,解释为“稀米汤煮的面条儿”。

○《襄垣方言志》中有“棋”,解释为“杂面条”。

○《山西方言常用词语集第二辑》中,“襄垣县方言”里有“棋”,解释为“杂面条”。

○《韩城方言词语录(下册)》中有“棋子疙瘩儿(地方食品,小指头蛋大的面块儿用石子在锅里烧熟)”。

○《西安方言词典》中有“棋子豆儿”,解释为“一种炒熟了吃的小方面块”。

○《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中有“更有面食名件:猪羊生面、丝鸡面……三鲜棋子、虾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还有“素面如大片铺羊面、三鲜面……七宝棋子、百花棋子等面”。

○《饮膳正要三下锅》中有“丸肉弹子,丁头棋子,羊肉指甲匾食”。

○《聊斋俚曲集·富贵神仙》第八回中有“娘子出的房来,听了听,天交三鼓,便回房来,炖了一壶茶,盛了一碗棋子”;还有“方娘子把针线暂抛,怕娇儿肚里饥乏,一碗棋子一壶茶,亲身送到灯儿下”。

○《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十六回中有“看保儿乏了,顿上一壶茶,拿一碗棋子送去,给小相公吃了又念”。

○《朴通事》中有“煎饼、水滑经带面、挂面、象眼粸子”。

我的理解是,上述“旗子,齐子,颀得,齐的,颀子,棋子,粸子”等可能源自“食子”或“食食”。“食食”在孝义话中可以读jiā jià,是“面条儿”的意思,将这个读音带给上述例词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乡言研究》中有“剂剂”,解释为“准备包饺子的小面块”。

○《太原方言词典》中有“剂剂”,解释为“做馒头、饺子等的时候,从和好了的长条形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

○《汉语大词典》中,“剂”的解释有“剂子。指从和好的大块面中分出来的小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以手团之,大小厚薄如蒸饼剂。’宋徐积《姚黄》:'鞠尘饼剂和香檀,何以贮之承露槃。’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每案用三五人捍剂卓花入炉。’”。

○《汉语大词典》中有“剂子”,解释为“做馒头、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大块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

○《现汉》中有“剂子”,读jìzi,解释为“(名)做馒头、饺子等的时候,从和好了的长条形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

我的理解是,“剂子”可能也源自“食子”或“食食”。

○《说文解字》中,“剂”的解释为“在诣切,齐也。从刀从齐,齐亦声”。

○《康熙字典》中,“剂”的解释有“剪齐也”,还有“齐截也”。

○《汉语大字典》中,“剂”的解释有“剪断;剪齐”。

我的理解是,人们不知道“食”曾读“剂”音,于是记为同音或音近的“剂”。


旧文参考:

裹食(2019年9月6日)

食(2019年10月4日)

食不动(2019年11月5日)

食盒(2020年5月24日)

食粗(2021年2月1日)

消食(2021年2月13日)

食食(2021年3月6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