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黄河龙门与韩城

黄河陕西侧晋陕大峡谷的尽头,是历史文化名城韩城。韩城的黄河龙门与山西河津禹门口是同一处黄河峡谷。
“黄河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说的就是龙门浪急,惊涛扑岸的壮观景象。
龙门的位置正是现今铁路大桥跨跃的那段黄河,那里岸边石壁因修铁路的需要而炸矮取平了一截。
《墨子·兼爱》中记载了龙门峡谷是大禹治水时开凿,为纪念大禹的功勋,韩城地方在黄河岸边离龙门不远处建有禹王庙,供民间百姓祈祷求福。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也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80步,岩际镌迹尚存。”
从龙门溯河向西约三千米,有黄河上另外一个 “石门”石门更窄,宽度只有38米,这里是黄河上最窄的峡谷,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与刘武周就曾在禹门口鏖战。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闫锡山部晋绥军61师与日军在禹门口激战,中国守军以巨大的伤亡,夺回禹门渡口,使日军终不能入陕西半步,现在石门摩崖石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的炮楼和弹洞。
龙门巍巍、往事悠悠、千古江山、浩浩黄水,似乎一直唱着一曲荡气回肠的山河壮歌!
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保留了两周时期完整的封国遗址,在我国境内是首次出土,西周的贵族分为公、侯、伯、子、男几个等级,芮国的国君是一位伯爵,但其生活的奢华程度让人吃惊,另外,西周玉雕、青铜器的制作,还有珠宝首饰制作的工艺水平,有些甚至在今天也是精品。
韩城老城非常厚重,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能够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真是奇迹。
保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古城的躯壳,而是一种形态,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古代城市意识形态的固化表现。
进入古城首先看到的是城隍庙,里面供奉的城隍老爷就是闫王爷,那些黑、白无常,那些十八层地狱里的恶鬼和形形色色的刑罚雕塑,让人想起但丁的《神曲》,不过《神曲》里最恰当的位置是留给虚伪的教皇和那些冠勉堂皇的主教们的,而城隍庙里一切血淋淋的威胁和恐吓,都是叫小民要规规矩矩,尊守封建制度下的秩序、人伦、规矩。
即包括君臣、父子、夫妻、昆弟、朋友之道,及儒家忠孝节义和耕读传世的家风之类。
城隍庙活生生地立在那里,它天天告诉当时市井上的小民百姓,你的是普通的芸芸众生,你的生命和自由都是渺小的,不值一提的,你的所有举动不可以越雷池一步,否则必有十八层地狱伺候。
这种教化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需要,它培养出的是必然是穷尽一生积蓄去捐门槛的祥林嫂,或者是 “你也配姓赵?” 的流氓无产者阿Q。
至于对统治民间的帝王们,则没有要求,他们是 “真龙天子” ,老百姓只能颂圣,只能 “致君尧舜上” ,不管这个帝王本身是多么不堪。
除了这座恐吓教化愚夫愚妇的城隍庙外,韩城还保留了颇具规模的孔庙,底层百姓唯一可以改变命运,进入社会上层吃官饭的途径是科举考试。于是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之类” 之类的诱惑,便赤裸裸地灌输给市井小民。
另外就是武财神关帝庙,这是韩城商人供奉的神,主张忠和义。
韩城还有博物馆,寻找中把古城转了一圈,发现博物馆就是古城的建筑群,它较为完整地勾画出一座历史古城的市井画卷,无论是观光还是考查研究古代社会的形态,韩城都可以来看看。
古城有一条小吃街,那是吃货的天堂。
关中平原盛产小麦,所以陕西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臊子面、潼关肉夹馍、羊肉泡膜、辣子粉皮⋯⋯陕西和四川一样,人们吃饭离不开辣椒,小吃街把陕西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展示无余。
韩城最引人关注的是汉太史令司马迁故里,他的祠与墓均在这里。
从黄河龙门向南20千米便是芝川,那里有司马迁的家乡。芝川界内有一座名叫韩奕坡的小山丘,汉代太史令司马迁的祠与墓就在山颠。
要上韩奕坡拜谒司马迁祠,先要走过一座宋代古桥,千余年来,古桥几经水毁,明、清均有修缮,最后一次,是1935年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和时任陕西省主席的卲力子,共出35万块银元重修的。
过了古桥,再沿着一条千年古道攀爬而上,由于日久年深,用巨大砂页岩铺成的古道,已经被行走的人们用鞋底磨得凸凹不平、十分难行。
顺路而上可见三重山门,均书 “史笔昭世”、 “高山仰止” “太史公祠” 等匾额。山顶最高处,有一座幽静的院落,院里古柏森森、松涛阵阵,前院正面的房间为祠,有太史令司马迁塑像,后院为司马迁的 “汉太史令墓” 。
站在司马迁的墓前,首先想到唐人刘知幾讲史家要有 “三长”,“才、学、知 ” 缺一不可。鲁迅盛赞司马迁的《史记》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人著三千年青史,实为天人!
太史令亦自诩 “究天人之际、通古令之变,成一家之言”!实是愧刹后学。
如何拍出超越92%人的优秀短视频?
丨第六届手机短视频特训营来啦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荒祠临后土,孤冢压黄河 ——访司马迁祠 瞻拜太史公

            荒祠临后土,孤冢压黄河 --访司马迁祠   瞻拜太史公 文/毛学恒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淮阴人大多知道这句话出自<史记·淮阴侯>,<史记&g ...

  • 山河旧梦 | 漫游韩城:陟彼高冈,一眼千年

    "韩原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 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如此形容他所见的韩城.王勃是绛州龙门人,即今天的陕西河津,与韩城仅隔着一条黄河.很多人对闻名遐迩的 ...

  • 逛韩城古城,吃羊肉饸饹

    清明行的第三站是韩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新绛坐火车一个多小时,过黄河就来到韩城.过的这段黄河就是龙门,第二天我将到这里看看,这是"鲤鱼跳龙门"的地方,这是大禹治水的所在. 下午3 ...

  • 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最有名的历史学家,没有之一.它以一己之力走遍中 ...

  • 行走丨万里黄河第一坝

    到运城向南行驶,经平陆进中条山. 这里是运城盆地与黄河谷地和涑水间的阶地.  停车于高处,登上近旁山顶,隐约可见东北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主峰.环视眺望,屏蔽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又护卫西安和大西北,其战 ...

  • 行走丨蒲津古渡•黄河大铁牛

     由运城向西南,不大一会儿就到永济(古蒲州)市蒲州镇西厢村.看地图,在潼关.中条山北.东临<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西近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为关中门户,是"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 ...

  • 行走丨草原、神山与黄河九曲

    [桑科草原的一朵云] 蓝天飘来白云一朵 顽皮的赖在草原的天边不想走 堆砌着一层层的白絮 与羊儿比多 装扮着天上.人间的烟火 这里没有江湖 一个人的世界只有孤独 还有牧民的信仰与大自然的仁慈 化作清风徐 ...

  • 行走丨北川羌城掠影

    初到北川,有一种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因为北川新县城是一个具有羌民族特色和风情的地方, 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舞蹈,甘洌醇香的青稞咂(zā)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 ...

  • 行走丨十里香

    洪洞县恒富大道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县城的北面.早晨六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是初夏的太阳,你走出尚客优酒店大门的时候,就感觉到阳光的热度. 迎着太阳,你走在人行道上.小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很少的车辆 ...

  • 行走丨初夏浅浅,绿意染心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光阴如水般流逝着,还正陶醉在四月的花香里,初夏的风,伴着暮春的柔柔细雨,翩然而至. 翻开五月的扉页,又一波花红在倾情绽放,玫瑰花,芍药 ...

  • 行走丨历史不会忘记(组诗)

    <历史不会忘记> 岸英 岸英 伟岸之英 永福 永福 人民之福 七十多年了 一个熟悉而年轻的身影 仿佛始终未曾远离 挨饿坐牢喝过洋墨水 扛枪从军反击纳粹狼  "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 ...

  • 行走丨中条山·五老峰

    出运城往南,就能看见中条山,犹如由东北向西南的巨龙,横卧绵亘于晋豫秦之交界处.它与黄河相依而行160余公里,占据着河谷盆地的金三角地带,为中原与西北的天然分界. 我在运城修养空闲时间,走了几处名胜古迹 ...

  • 行走丨五月,赴一场田野的盛宴

    五月,特别适合去郊外田野走一走. 嫩绿的禾苗在明媚的阳光里,拔节.生长.狗尾巴草在田埂盛放,弯曲的穗儿,在微风中跳一曲暮春的舞蹈,摇曳的身姿,婆婆娑娑.紫云英.小白菊趴在狗尾草的脚边,舒展身儿,迎风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