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不读xie而读xia,劣币驱逐良币迁就“文盲”?

想必大伙都读过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的那首《回家偶书》,这首诗写于贺知章八十六岁,感情真挚,传唱千古,这首诗是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请问这首诗“鬓毛衰”中的“衰”怎么读呢?有些人印象中,这个字是读“cui”,然而,如今正确的读法,其实是“shuai”。

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杜牧的两首诗。

第一首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中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成为千古绝唱。那么“一骑红尘”中的“骑”怎么读呢?想必很多人会张口就来读“jì”,其实,专家们认为正确的读音是“qí”

当然,汉字是不断演变的,除了字的形状改变之外,字的读音,字的音韵也在改变,多音字便是这样演变出来的。

杜牧存在争议的第二首诗是《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存在两处争议。一处是“白云深处有人家”,也有可能是是“白云生处有人家”,在古籍中,这两种写法都曾存在,如今很多书籍中,也有特意注明:“'生处’一作'深处’”。不过如今几乎同一是用“白云深处有人家”。

那么,你更同意用“深”,还是用“生”呢?

另一处是“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的读音,很多八零后印象中,这个字是读“xia”,甚至当时老师就强调了读“xia”,然而,如今正确的读法,确实“xie”。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读成“xie”,因为读“xia”更加顺口,而读“xie”显得十分之拗口,没有诗歌原有的韵味。

为何古诗中,“鬓毛衰”、“一骑红尘”、“石径斜”的读音会改变呢?网友们总结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减少对原诗的误解,如果某个字在大部分诗歌都是一个读音,在其中一首诗则是另一个独创的读音,这会造成混乱,增加对诗的误解。一种认为诗歌中一些特殊的读音,是为了迁就诗歌中的音韵,但是,这可以由专家们去研究,但是不利于诗歌被“文盲”所接受,而诗歌是更应该面向大众的,而且古韵很多已经失传了,与其去追求韵,不如追求诗歌的义。一舍一得,舍去韵得到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