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这座世界遗产石窟 精美不输莫高窟 罕见泥塑领先西方1500年
甘肃天水,古称秦州,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因“三皇之首”伏羲氏在此始创八卦,故又被称为“易学之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天水遗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据统计,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470处,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于市区东南约35公里处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秦岭余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景区虽位于甘肃省,却与西部的戈壁沙漠截然不同,这里青山绿水,气候宜人,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拥有“仙人送灯”、“石门夜月”、“净土松涛”等著名景观,特别是“麦积烟雨”更被列为秦州八景之首。
据记载,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公元384-417年),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开凿重修,现存窟龛221个,泥塑、石刻造像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和旅客来到天水的首选游览地。
与其它三大石窟不同的是,麦积山石窟开凿在几乎是90度的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壁上的凌空栈道连接。从当地民间流传的谚语:“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中,能想象到当年石窟开凿工程的艰巨和宏大。
由于石窟所在的麦积山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岩石结构较为松散,难以精雕细琢,于是古代工匠因地制宜,选择泥塑的方式造像。这些1500年前的泥塑石雕大胆突破宗教的严规铁律,神态细腻传神,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陈列馆”。
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散花楼,是全国最大的宫殿式石窟,门楣上方的“是无等等”匾额,取自佛教经文,意思是:“对也好,错也好,得到也好,失去也好,都不过如此”。整座建筑精雕细琢,佛像栩栩如生,是麦积山最具艺术价值的代表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散花楼窟顶处有7幅飞天壁画,因采用了罕见的“薄肉塑”技法而享誉世界。据介绍,这七幅《伎乐飞天》创造于北魏、西魏之交,造像的脸部和肌体为薄薄一层细泥雕塑,最大厚度约5毫米,衣饰和流云等部分为彩绘,画面非常精美,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中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将雕塑和绘画完美结合,使作品有了破壁而出的立体效果,这种艺术技法,西方艺术界直到1500年后的20世纪才真正流行起来。然而由于“薄肉塑”裸露在室外,长期受到风吹日晒,氧化非常严重,所以想要来看的朋友一定要趁早行动。
麦积山石窟作为国内保存北朝泥塑时代延续最完整的石窟,堪称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代表作。1961年,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交通:天水市内乘坐公交5路、34路到终点站麦积山停车场站下车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