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三:村容村貌/轩诚清读(第487期)

轩诚浅语

张妥者,西安北城一小民也,江湖之中人称妥叔。妥叔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我们每周三,会连续刊发妥叔的系列散文“村子”,让我们一起跟随妥叔的笔触,感受西安大北城的人文历史与市井文化。

文/张妥

导语/诵读:梁轩诚

相信很多的人和我一样,经常都会用到容、貌这两个词,分开用者,比如容颜秀艳、以貌取人等;紧密用者,比如花容月貌等;更紧密用者,比如容貌清秀。所以我们就以为貌就是容,容就是貌,只是叫法有异,即使一般的辞书,也未必分得开这两个词的细微区别。实际上,貌是大形,可以说貌甚雄伟;容是细节,可以说面容不悦。我之所以说村貌村容,是想把这个生我养我哺育我长大成人的村子从大到小进行细细的描述,深深的地印在我的脑海。

尤家庄大约有一千亩土地,近似东西六百米宽南北一千米长的矩形,东西南北耕地把庄子围在中间偏北的地方。尤家庄的庄院大小,基本成四十丈为边长的一个正方形。这是这个庄院的设计者和工程师尤指挥使,按照大明王朝洪武年间秦王朱樉的要求建造的。四十丈就是现今的一百二十米。东西南北各一百二十米围成的庄院呈现这样的格局。南村墙正中,是村门,坐北面南,楼型建筑,高十二米,分为三层,最高层是瞭望塔,四个方向分别开着直径八十公分的圆形瞭望哨眼。中间层是敌楼,开着几个可以开合的硕大窗户,可以开弓放箭。底层安置两扇一扎多厚的木质街门,街门上中下有三个门闸;街门内,是两间小小的房间,是街门值班员和更夫的休息处。站在村门外,看到村门楼是红瓦苫面,灰砖砌墙,黑漆涂在街门上,光可鉴人。街门右手边和左手边,分别阳雕着隶书体上下联。上联是:“宁羌安边秦地山川秀”;下联是:“牧民弘德金陵社稷春”;眼睛上移,就见到横联“气接终南”。如果恰巧有炊烟飘过,便有一种氤氲缭绕的感觉。

进得村门,是南北笔直的一条街道,十二米宽,可供两辆马车宽松会车而且不影响两边的行人。尽北头,是一座三层高的小庙,村人呼为楼楼庙,只有村里的大儒称之为魁星楼这是祈求族人努力读书科举成功所供奉的魁星。村子大街两边,是东西方向的小宅。先民讲究各家的街门不能直对,所以每个小宅街门都是相错而建。每个小宅的最后端,都是六米高两米厚的村墙。村东一溜小宅的中间,是一个园子,里面有四季青翠的灌木,还有高大的槐树,春季槐花开,一村都是甜香味。园子是村人婚丧嫁娶聚会的地方,平日闲暇,也是有头脸的人员浊酒相逢、笑谈风月的地方。园子的南邻,是马厩和磨坊。马厩是最西边的一排房,拴着两排马,耕地的马,毛色灰暗,老是低头吃时,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人骑的马,毛色鲜亮,一边吃食,一边左顾右盼,舒服地喷着响鼻。中间两个相对的厢房,分别放着两副磨盘,石牙较粗的磨盘是磨玉米的,石牙较细的磨盘是磨小麦的。石匠们打好一对磨盘,上下相扣,石牙面相对,中间用一根铁轴穿起。下磨盘是静止磨盘,厚,重,牢牢地固定在砖头所砌的台子上。上磨盘是动磨盘,稍薄,稍轻,侧面开着一个一条通孔,是放置木杠所用。磨面时,先拉过来一头驴,套上围脖——为的是增大面积保护驴子,套上马扼,马扼上的缰绳挂在动磨盘的木杠上,然后给驴子面上蒙上一层遮眼布。把玉米或小麦撮在动磨盘上方的斜孔上,磨面人一拍驴子的屁股,喊一声:得气(这是多么久远的古汉语啊,远比大家熟知的驾、喔、吁有文化得多),驴子就拉动动磨盘转动起来,在重力的作用下,动磨盘上放置的玉米或小麦下落,在一对磨盘中间碾压,挤出,再撮上,再碾压,再挤出,循环往复,完成磨面任务。有小孩曾经好奇地问:为啥要给驴子戴上遮眼布呢。大人说:即使成天吃肉,也会吃烦的。给驴子戴上遮眼布,是怕它心烦,偷懒,不好好干活。你看,驴子走得多欢畅,我现在唱一声秦腔,它还以为到了平凉、天水了呢。小孩们不知道平凉、天水在什么地方,但是,感觉一定很远很远,跟在天边一样。现在想起来,村民们实际上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伟大在他们率先在动物中进行了心理学实践,祖祖辈辈多少年,总比上世纪初叶俄国著名的心里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要早吧。

尤家庄整个村子呈现北高南低坡度,凡遇下雨,每户小宅的雨水流到大街上,大街上的雨水南流,经过村门,汇流到村门南面四十多米远的涝池。涝池大致呈直径三十米的圆形,夕阳西下,常有收工的马匹被牵到此处饮水。

涝池的北岸,是长十二米高五米厚一米的照壁。照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明朝颇为流行。一般建筑在院子内与街门平直的地方,形成屏蔽,也叫做萧墙。照壁的建筑理念是什么呢?原来古人认为宅院偶尔也会有小鬼来访,但是小鬼是走直路的,屏蔽物可以阻断小鬼。其实,这是暗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欲速则不达”、“凡事要三思”。尤家庄的照壁修在村门外,意义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为了不影响街道的正常通行罢了。照壁上一般是有字的,尤家庄的照壁历经几百年,字迹早已漫漶不清,能看到的仅是照壁周边砖上阳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涝池的西边,村子的西南,是一处庙宇,供奉着土地爷。前文已述,社稷二神是中国重要的两位神,其中社神就是土地神,他保佑着一方生民的平安。土地庙南边是一个广场,东西三十多米南北四十多米,是村民祭祀土地神聚会的地方。

若干年后,整个村墙大部分都已颓圮,只有一小段被我看见过,墙上有大火烧过后深黑的印迹。我问大人怎么回事。大人回答说:这是“回乱”留下的遗迹。

满清十二帝,为了好记,有学者编成顺口溜,唱为: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是指天命帝努尔哈赤,天聪帝皇太极,顺治帝福临,以下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回乱”即发生在同治皇帝当政时期,其时为东宫皇太后慈安和西宫皇太后慈禧垂帘听政,因而年号“同治”,同治皇帝不过是一傀儡而已。此间的1862年到1873年间,满清统治者实行“护汉抑回”和“以汉制回”的政策激起了陕、甘、青、宁几省回民的义愤,趁清军南下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北方空虚的时机,发生了叛乱,对清朝统治者各衙门进行攻击,同时也对汉族进行烧杀抢掠,最后被左宗棠和多隆阿率领的清军镇压。很多回民逃入中亚的土库曼斯坦(旧称大宛)、哈萨克斯坦(旧称康居)、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他们现在还保留着中国北方古老的婚丧习俗,据说还有很多人保留着纯正的陕西口音,把“人家”说成“恩那”。尤家庄村墙的深黑火烧印迹,就是当日西安城内回民进入村子后火烧所留,他们然后从西安西门走出,踏上了漫漫的逃生之路。

尤家庄建筑方面后来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后面我们接着说。

2014年5月19日

(本文配图由编、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妥:《美丽的原创生活》特邀作家。祖籍山西,生于陕西,数十年生活于西安北城。上过中专、大专、大学,学过机械、人事、金融,酷爱体育、音乐、文学,擅长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当过教师、干事,任过副院长、书记、工会主席。少时“狗崽子”出身,岁月维艰中、自强自立,与时共进。时至今日,身居国属重企要津,心瞩江湖人生百态,日日笔耕不辍,其为人行文皆纯朴自然,真情动人。

诵读者简介:梁剑,字轩诚,陕西三原县人。知名策划人、资深媒体人,西京学院至诚书院客座教授,陕西石岗书院院长,石岗国学院执行院长。

90年代初,进入陕西主流媒体工作,任省级电台播音员、广告部主任助理、编辑部副主任、策划部主任,深度参与策划FM988陕西文艺广播、FM931西安音乐广播、华商报运营管理,独立策划运作多个大型文化活动。90年代后期,进入房地产策划领域,曾出任多家知名地产企业企划中心负责人,参与多个大型地产项目、商业品牌策划运营。2015年,创办原创文艺平台《美丽的原创生活》。

美 丽 的 原 创 生 活

专 注 原 创 文 学  |  分 享 生 活 美 丽

(0)

相关推荐

  • 【滋水 · 散文】胡艳: 白鹿原上孟村是我家

    白鹿原上孟村是我家 文/胡艳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初秋薄凉,夜虫鸣啾,静夜已深,此时的我无眠,把眼睛投向窗外,城市的夜空是灰亮的,可以看得很远,我的思绪在夜空中漫游 ...

  • 【金小说】​冯浩丨江山多娇(下)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冯浩,山西省永济市人.出版有小说集<八月><红蝴蝶>及长篇小说<西望长安> ...

  • 关中记忆 | 村里社火(静轩)

    儿时有些记忆,是扎着根的.我出生在三原,五六岁时随父母回长安老家过年, 恰逢村里耍社火,至今对其热闹的场面印象深刻. 过了初五,走门户的人少了,父老乡亲就撮腾起耍社火的事儿.我叔父是村里的车把式和干部 ...

  • 任智红: 寨子老村散记(一)

    我家从寨子老村挪出来时我才两,三岁.直到我结婚时,老村那个城门楼还在,只是打我记事起那城门就没有了门扇. 寨子村的老村是标准的南北方向建筑群,从南面城门楼下的城门进去,一条主街.主街两旁修着三四十院庄 ...

  • 散文||我的村子叫直堡

    我的村子叫直堡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庄 郑凡涛||陕西 在渭河北边的毕郢塬上,有一个地方,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在什么时候,只要一想起她,我的心里就热乎乎的.她就是我的村子,叫做 ...

  • 涝池

    我们村没挨着河,也没临着湖,即使一条小溪,那也一定特别的有趣,不过,没有!倒是有那么一个蓄水池,我们将其称之为"涝池",勉强弥补了没河,没湖亦没溪的遗憾.春.夏.秋三季也会碧水荡漾 ...

  • 【金小说】​冯浩丨江山多娇(上)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冯浩,山西省永济市人.出版有小说集<八月><红蝴蝶>及长篇小说<西望长安> ...

  • 【颦儿】原创//同官文明乡,演池乡的前世今生

    同官文明乡,演池乡的前世今生 文王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其主峰海拔1531米,不是很高,但绵延起伏跌宕.文王山之西曰武王山,上各有庙.雍大记云:文王射丰于此而得名.这里沟深林密,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二:思古幽情/轩诚清读(第480期)

    轩诚浅语: 张妥者,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今天起,我们将以每周一篇的节奏,连续刊发张妥的系列散文"村子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四:拓路兴教/轩诚清读(第494期A)

    轩诚浅语: 张妥者,西安北城一小民也,江湖之中人称妥叔.妥叔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我们每周三,会连续刊发妥叔的系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五:客从何来/轩诚清读(第501期B)

    轩诚浅语: 张妥者,西安北城一平凡小民也,江湖之中人称妥叔.妥叔祖籍山西,自幼年便居西安北城,被著名作家张敏称为"最值得期待的用文字创造大北城历史之人".我们每周三,会连续刊发妥叔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六:打墙盖房/轩诚清读(第508期A)

    轩诚浅语: 少年张妥一家人终于在尤家庄有了自己的宅基地.自己的家.在哪个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勤劳的母亲费尽心血养活着自己的家人,同时,她的善良与坚强也滋润着小张妥的心田,让家园深深的根植于心中. 文/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七:灾祸连连/轩诚清读(第515期A)

    轩诚浅语: 当年的尤家庄留下了张妥多少美好的童年印记与神奇的探险,不幸的是刚刚稳定下来的家庭又和全国的百姓一起,进入到那个不幸的动乱年代,更不幸的是有过国民党部队当兵经历的父亲,还是一个要抒发自己的认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八:国事家事/轩诚清读(第522期)

    轩诚浅语: 在动荡的岁月里,不幸的张妥是幸运的,因为他爱上了读书,书籍伴随着他走过慌乱年代的同时,也让他更加优秀.成熟.1976年,不幸的国家在遭遇了各种困难后也从最困难中逐渐走了出来.随着大形势的好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九:父亲母亲/轩诚清读(第529期A)

    轩诚浅语: 走出尤家庄的张妥在校园里又遭遇了当年恐怖的出血热,鬼门关上的经历更让母亲心痛不已.随着大形势的好转,张妥一家也开始了不断的盖新屋的新生活,然而多年的劳作和苦难,母亲逐渐失去了健康,64岁时 ...

  • 北城记忆 || 村子系列散文之十(终):村子回望/轩诚清读(第536期)

    轩诚浅语: 张妥一家人,漂泊定居于尤家庄六十余载,经历了社会与人生的起起落落:尤家庄,曾经的汉唐王城所在地,曾经的明朝重臣尤指挥使的宏大庄园,经历了60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城市的大变革中,融入的 ...

  • 军旅生涯 || 石崇道作品:《记忆中的满洲里》轩诚清读(第553期)

    丽梅浅语 曾经当过兵,心系国家与人民:曾经当过兵,最难忘记战友情:曾经当过兵,军营就是第二故乡魂牵梦萦.作者饱蘸着深情,把当兵的自豪与使命.战友的情义与怀念,对第二故乡发自内心的赞美遍洒字里行间.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