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期 || 刘泽:蔡文姬的家国情怀/钦钦播读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蔡文姬是河南省省会郑州东边的杞县人,名叫蔡琰,字文姬。她的父亲蔡邕是一代文学、书法大家,和有同样爱好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交好。那时正值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匈奴掳去,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生了儿女。曹操当权,念及蔡邕友情,以重金赎回蔡文姬,并把他嫁给了一个叫董祀的官员。蔡文姬是才女,著有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悲苦的遭遇。本文作者看了京剧《文姬归汉》,有感而发,遂成此文。
文:刘 泽
赏析:张丽梅
播读:钦 钦
我看了京剧《文姬归汉》。蔡文姬由程派著名青衣迟小秋饰演。演出是成功的,全剧准确的阐释了这位大才女的家国情怀。
故事发生在曹操“挟天子以命诸侯”的汉朝末年。在内忧外患的中华大地上,民不聊生,流民遍中原。蔡文姬这位修《汉书》的蔡大夫之女,在离乱中被胡人俘虏,得遇胡人之左贤王,并在无奈之下成为“胡妇”。好在左贤王很爱“蔡小姐”,夫妻“尚属顺遂”,并育有一双儿女。文姬在胡地十二年,个人应该是幸运的,王妃生活不错。大草原的风沙和蛮荒并不妨碍蒙古包内的王宫式华贵岁月。但文姬无时无刻都在“想家”,整日面露冷色,左先生总也有些许遗憾,却一直不明就里。
十二年后,曹丞相平定乌桓,玉宇澄清,又东临碣石。大汉王朝也显露“回光返照”之象。曹操本不是平庸之辈,他决定续写《汉书》,以流芳千古。《汉书》原为蔡邕所写,但蔡大夫已死,该怎么办?众人议决:蔡文姬曾随其父参与了编修《汉书》,她不但颇具文采,而且熟悉史料。那些书稿史料现仍存放在蔡家的老宅书屋内。曹操拍板令周大夫持节到胡地交涉,放文姬归汉。
曹丞相的威严,辅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并奉上赎金一千两,单于发旨放行。左贤王无奈,割爱允文姬一人归汉,也是谨遵王命。
终能回家,故国情深,文姬喜极。但喜悦十分短暂,丈夫和儿女要分离,并且是生离,今生难以再全家团圆。才女的忧伤是难以体味的。嫁给左贤王虽属无奈,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男人对她极爱怜,是个好丈夫;一双混血儿也可亲可爱,十岁左右,吃肉喝奶长大,发育良好,更难以割舍。文姬应属“大汉国籍”,但那三位家人却是胡人,单于和曹丞相均无力相助。
归汉已定,文姬决心以家国的大情怀,取代爱情和恋子之情,踏上南向征途。一路风沙坎坷,没有归心似箭,只有一步一回首。哪里是“归途”,只能称为是“征途”,一路充满内心激烈的“战斗”。
曹丞相的决定正确,续写《汉书》应该,女承父业也债无旁贷。国家需要,文姬放弃自我,依然决心归汉。但文姬毕竟是一位妻子,是一位母亲,她归汉途中,将注定足重难移,一步一步远离羊群和穹庐,会有无限的依依不舍。直面迟小秋的舞台表演,观众会对文姬抱以敬意。
在早于文姬归汉的汉代,汉元帝竟宁元年,还发生了“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被汉元帝以赐婚形式,让匈奴呼韩邪单于娶到了绝代美女王樯为“阏氏”。从此,昭君成了胡人的皇后,免却因画官将其画像加添“克夫”痣而老死汉宫的悲剧。
王昭君虽然以“赠品”形式嫁到胡地,但客观上是为了和亲,是为了和平,是为了苍生免遭涂炭。对她而言,是一种无奈的牺牲,却成就了她的历史功勋。她的遗体和灵魂都留在了草原,成了两个民族共同景仰的伟者。我1987年秋出差到呼和浩特,承蒙自治区水利厅好客,派车送我去拜谒了昭君墓,就是“青塚”。
文姬归汉途中,也到青塚吊祭,并羡慕昭君能与丈夫和儿女厮守终生。但谁又能断言昭君不思念故乡秭归的山清水秀,不思念楚地的乡亲。我相信昭君在牧帐式胡宫中,总有死不瞑目的思念。
文姬可以归汉,免却了思乡之苦,但又平添了舍夫离子之悲。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对文姬顿生怜念:思乡的旧怨虽平,但思夫念子的新怨又生,并将极其漫长。这个弱女子,怎能承受,曹丞相情何以堪。至长安时,曹丞相及百官的热烈欢迎会冲淡她的思念;进入修《汉书》的工作后,会忙得忘却思念。文姬会畅心安气,不负国之托,修好《汉书》。
王昭君和文姬都是中华女性的典范式人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所幸,新时代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不用再分胡汉,都是中华优秀儿女。统一的国家,富强的国家,各民族幸甚。
怎么体味文姬归汉的悲苦,且看胡笳之拍: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思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暂移。山高水阔兮,见儿无期。更深夜阑兮,梦儿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
觉醒痛吾心兮,无休歇时。胡笳又拍兮,涕泪交垂。侍女侍琴抢出的焦琴,促文姬有了胡笳之拍。
好了,文姬已经梦醒,一切思念均留在那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漠。她要专心续写汉书了。她的名字和事迹将与昭君、文成公主一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史诗”。胡笳之拍也将成为文学的“不朽”。蔡文姬的家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2019年7月3日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