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忆莲和思南路阿娘黄鱼面及其他
原创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林忆莲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一早起来看到很多朋友发朋友圈,原来是Sandy的生日。1966年生人,如果是在内陆,应该到退休年龄,可以当“老艺术家”了。不过又有朋友提醒我:以林忆莲的成就和资历,混个正高职称应无异议,完全可以“做到”2026年。想想也是哦,开个玩笑。林忆莲出道很早,中学时代就听她的歌。几十年唱下来,从“逃离钢筋森林”的都市女郎,到“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的哀怨少妇,再到“往事不要再提…将往事留在风中”的知性女子,前两年又推出一张思考女性意识的专辑“0”……林忆莲的音乐风格不是丰富,而是太丰富。她的人生经历不是精彩,而是太精彩。林忆莲和上海有缘,我很愿意写写她。关于她的歌,看得很多了,不如谈谈吃吧,她喜欢的食物,以及她和我们生活的城市上海之间的关系。
童年时的林忆莲
有人说林忆莲是上海人,这说法没错但不准确。严格说她是第三代移民。她父母都来自上海,原籍宁波,“忆莲”是她的本名。“忆莲”这个名字源自父亲的一段情史,我本来以为是歌迷的杜撰,后来又一次看《可凡倾听》,林忆莲自己大方承认。林忆莲的父亲是中乐团的二胡演奏员,母亲喜欢越剧,艺术细胞是遗传的。大学时代听到林忆莲一首歌《再生恋》,前奏一句越剧念白:“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迷死人了。
林忆莲表演
越剧《红楼梦》片段“黛玉葬花”
上海人的生活习惯是很顽固的,走到天涯海角,红烧肉、土豆沙拉、酒酿圆子、菜肉馄饨……这几道菜从民国时代吃到二十一世纪,有上海人的地方,就有这个味。我当然没有机会和林忆莲一起吃过饭,他喜欢吃点啥,无从得到第一手资料。但林忆莲出版过几本关于上海料理的书,《上海回味》、《忆莲带路尝上海民间滋味》……在真人秀节目中,他还曾亲自动手露过几手。看得出来,他对上海的“吃”相当熟悉和了解。
《忆莲带路尝上海民间滋味》
手拿一碗雪菜黄鱼面
关于林忆莲和上海美食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她和思南路上“阿娘面”的缘份了。当年开在邮局边上的老阿娘面馆还叫“泰和饮食店”,以一味黄鱼面行走江湖。林忆莲喜欢这家的黄鱼面,每来上海必来光顾。阿娘的面确实好吃,再加上林忆莲的名人效应,阿娘黄鱼面就此名声鹊起。对自己和阿娘面的这段因缘,林忆莲自己是这么回忆的: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她刚睡完午觉,就被工作人员带到思南路吃面。林忆莲用上海话对阿娘说自己最喜欢雪菜肉丝汤面,于是阿娘拿出自家腌的雪菜,切去头尾只用中间最好的。油锅一起,忆莲“惊讶于油的分量,后来又惊叹于阿娘的用糖量之大”,然而美味当前,也顾不得许多,他和工作人员一行十人,叫了蟹粉(香港人都喜欢吃蟹或蟹粉)、黄鱼、鳝糊、土豆辣酱和他最爱的雪菜肉丝,直吃到“昏头转向、欲罢不能”。后来阿娘去世,泰和饮食店关门歇业。过了一阵在思南路另一边,南昌路以南开出一家“阿娘面馆”,和阿娘的关系我不太清楚,但我的味蕾告诉我:味道上应该没有太多传承。其实林忆莲最喜欢吃的只是咸菜肉丝面而已,但人们口口相传林忆莲喜欢黄鱼面,毕竟黄鱼面显得贵气一点。
老阿娘面馆——泰和饮食店
图片来自网络
林忆莲和“阿娘”
“这么多油,这么多糖……”
林忆莲家里是宁波人嘛,吃口确实有点重,爱吃水产。书里说了,林忆莲的父亲,“阿莲”的前男友林老伯,就特别爱吃水产,家里最爱吃的的几道菜是红烧黄鱼、油爆虾和大闸蟹。林忆莲对油爆虾的回忆是很专业的:“小小的河虾用葱、姜、酱油和糖爆香,颜色艳红诱人,吃起来连头带壳吞进肚子,鲜甜美味……嘴唇都吃破了还是不愿停下来。而爸爸就这样坐在我对面,看着自己的女儿吃个不亦乐乎,这也是我童年和父亲最深刻的记忆片段……”林忆莲的回忆,应该是大多数上海家庭的共同回忆吧。
手拿两颗塌棵菜的林忆莲
林忆莲喜欢吃洋山芋,普通话叫马铃薯,广东话叫薯仔。她自称无论是炸薯条、煮汤、做沙拉或加肉碎做成煎薯饼,都喜欢。炸薯条、煎薯饼,上海人是到了八十年代才有机会吃,咸菜洋山芋汤和洋山芋沙拉,倒是从小吃到大。林忆莲在香港为她的《上海回味》作宣传时曾现场制作三道菜:马铃薯沙拉、雪菜肉丝年糕汤和酒酿圆子,非常上海。不过像林忆莲这样情商极高的职业歌手,每次做宣传的时候都会找一些“点”,有时候她会强调一下自己的外婆,原籍广东顺德,是上海广东人,没来香港的时候,家里说广东话,吃广东菜。所以呢,林忆莲也能和原籍广东的歌迷打得火热,她的菜谱里,会有广东菜薯仔猪排。
林忆莲姐弟和妈妈
“永远怀念的外婆和妈妈”
作为上海人,林忆莲家当然会自己包馄饨,一包就是100只,她一个人能吃25个。馄饨最佳的馅心应该是荠菜或青菜,住在岭南之地,林家不得不入乡随俗,用西洋菜或者白菜包馄饨。但他们的汤底是绝对正宗的;酱油、麻油、盐和葱花。我估计真实的版本应该有猪油,那样才香。忆莲之所以写麻油,我猜是照顾到粉丝,怕粉丝们吃猪油吃坏了身材,当然这是我的推测而已。林忆莲对如今上海流行的鸡汤馄饨不以为然,每次“顶多能吃两颗”而已。这点品味,我非常欣赏。
林忆莲的外婆
林忆莲表演厨艺
背景是思南公馆
图片来自网络
中学时代更喜欢听欧美流行乐,港台音乐只是随便一听。进大学后,在同学小徐家听到一张林忆莲的《野花》,惊为天人,从此成为Sandy忠粉。林忆莲后来出过无数张粤语国语英语日语专辑,我认为至今没有超过《野花》的。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当年歌手出的唱片大多是歌曲集锦,有主打歌和过路歌,有情歌,再搭配几首“劲歌”,专辑的整体性是不怎么讲究的。《野花》不同,无论音乐风格还是歌词意境,整体性非常强,从头到底听下来,像听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起承转合,有低徊高潮,这才像张唱片嘛。
野花
我最喜欢的林忆莲专辑
没有之一
野花·林忆莲
说起《野花》专辑,和“吃”还有那么点关系。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应该是1992年吧。我们几个同学喝了点酒,嘴巴干得要命,自行车一阵猛骑到了进贤路的同学小徐家。小徐的爷爷奶奶是开咖喱牛肉面馆的,看我们冷得嗦嗦抖,大勺子舀出两碗油光锃亮的肉汤,那真是我一生中吃过最浓、最香、最美的咖喱牛肉汤,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冒出热汗。小徐轻轻按下录音机“播放”键:“抬头前行吧准我,泪水哭出之前舍你,来年和来月请你尽淡忘,曾共风中一野花恋过……”
不知道林忆莲喜不喜欢咖喱牛肉汤呢?
原标题:《林忆莲和思南路阿娘黄鱼面及其他(Sandy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