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病家庭调养』第三部分 心理调摄

第三部分  心理调摄

 

 

  良好情绪对咳喘防治有何意义?

现代心理学认为,愉快欢乐的心理活动能够驱散各种忧郁情绪,服孤独寂寞的抑郁心理,纠正孤僻内向的性格,使人变得达观快乐,精神振作。古人说的“乐而忘忧”就是这个意思。乐观的情绪还能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正常进行,并纠正各种生理失调状态,增强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是很有道理的。悲哀最是伤人,而欢乐最能益人。欢乐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药。乐观的人习惯从好的方面来看待问题,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信心,不沉湎于自己的病痛中,从而有利于疾病痊愈。对咳喘病的防治也是如此,良好的精神状态能调整与内脏活动有关的自主神经的功能,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关链接

悲观情绪对肺脏的危害

人们一旦得了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部慢性病后,往往有不少心理负担,即使性格开朗的人在病情反复发作、痛苦难忍之时,也会产生消极悲观情绪。这种不良情绪若长期存在,不仅对肺的生理功能有影响,而且对病情也是有害的。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过度、剧烈,或长期悲伤会对肺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肺的功能失调而产生一系列与肺有关的疾病。过度的悲哀会使人意志消沉,精神沮丧,肺气耗损,表现为心境凄凉、垂头丧气、叹息不已、愁眉不展、面色惨淡、胸闷气短、饮食不下、肌肉麻木。长期处于悲哀状态下的人,机体容易衰老,很少有长寿者。

肺有卫外作用,呼吸道经常感染的人与肺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而像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本身就肺气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急性发病。若长期处于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下,必然会使肺气更加损耗,身体抗病能力不断下降,对病情不利。所以,患有肺部疾病的人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哮喘发作与情绪有关吗

哮喘的发作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精神因素大都是在哮喘反复发作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经过多年的病情反复,患者在精神、体力上都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有些精神因素存在。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阐明了支气管黏膜与大脑皮质之间存着密切的关系。如某些对鱼虾过敏的人,一旦闻到鱼虾的腥味,就会引起哮喘的发作;对青霉素药物过敏的人,一接触青霉素也能引起哮喘的发作;对某些花草过敏以后,有的人甚至看到类似的纸花也会引发哮喘。反之,也有人当哮喘欲发时,自己强忍住不发作,后来就不治而愈。有学者对几百例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观察后发现,由感染引起哮喘发作的占88%,而由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的占70%,可见情绪因素在哮喘的发作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情绪因素引起哮喘发作也是因人而异的。哮喘的发作有很多原因,但是与大脑中枢神经兴奋有密切的关系。人若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下,就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对哮喘的发生产生影响。所以,患者应该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除了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外,还要注意精神调摄,安定情绪。

相关链接

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指使老年人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内容要丰富,使心理环境内容丰富多彩。

(2)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学习,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还可以防止寂寞感。

(3)培养业余爱好,以增进生活情趣,调剂精神生活,改善心境。

(4)生活有规律,使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富有节奏感,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怎样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

老年人一旦患病之后,其心理就会面临一个微妙的转变过程,想想今后的生活、工作等问题,无形中会产生种种心理压力。而当患了一时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后,更会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孤僻、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老年慢性咳喘因此而反复发作,他们有的往往一言不发,有的则主观急躁,认为自己会不久于人世,甚至拒绝治疗等等。家属和护理人员的作用,是尽可能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因素,改变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使其树立起治愈的信心。

心理护理的原则是因人、因病施护。具体方法:主要是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以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以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下面的方法可以试试。

(1)语言疏导法: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激比任何其他刺激重要得多。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根据患者前后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以亲切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工作,解答其所关心的问题,甚至尽可能多地与其聊天,也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暗示移情法:一般多采用语言的暗示或手势、表情等。家属和护理人员要避免消极的语言,可开展些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在条件许可下,可分配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丰富其生活内容。也可看电视、电影,阅读文艺作品,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感到生活有价值。用良好的情绪抑制不良情绪,能使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调整。

(3)排除杂念,静志安神:精神内守则真气从之,而邪不可干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因此排除杂念,情绪安宁,不但是摄生的要道,对治疗也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人的精神就会振奋,思考敏捷,不易感受六淫之邪。在良好的情绪中,气血流畅,脾胃功能增强,从而食欲也增进,可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南丁格尔曾说:“心理护理是艺术中最精细者。”这就告诉我们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像高超的艺术家那样,对作品精雕细琢。方法要得当,内容要科学,态度要和蔼,表情要真诚,委屈要克制,语言要艺术,动作要稳重敏捷,才能得到患者的默契配合。

相关链接

老年人的性格特点

(1)老年人性格比青年人更容易受疾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老年人容易焦虑不安。很多人在度过更年期后,情绪逐渐趋向稳定,但是焦虑不安常常难以消失,一直持续到老年期。尤其是当环境中有不利因素时,就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

(3)老年人情绪容易发生明显的变化。老年人情绪反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刺激趋向冷漠,喜怒哀乐不易表露,或反应强度降低,使人易产生冰冷之感;另一方面在遭到重大刺激时,情绪的反应却特别强烈,难以抑制。有的老年人在共庆全家团聚时,也许会忽然伤心落泪,别人认为很平常的事情,他却在唉声叹气……即使是一家人也常常摸不透老年人的脾气。他们的喜怒好像不知因何而发,其实,他们情绪的变化都是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的。

(4)老年人敏感多疑。老年人感觉器官不敏锐,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却往往很认真,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作对他的伤害而感到伤心。

(5)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原因主要是身体衰老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他们的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不愿向前看,却喜欢沉浸于对过去的回忆中。

(6)老年人容易自卑。老年人主要是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遇到生活水平降低、生活无人照顾、疾病缠身等诸多困难,均可使老年人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增加。

 

 

    哮喘患者为什么要注意心理问题?

心理因素在哮喘中的作用很早就被提出,近年来更进一步被强调。早期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后来又认为它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已经明确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病理基础,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致病和诱发因素

比较复杂,包括变态反应、感染、生物、化学、内分泌改变等,心理因素也是其中之一。一般认为单独的心理因素不会引起哮喘发病,但它对部分患者哮喘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均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哮喘本身也可导致心理障碍,两者互为因果,甚至恶性循环。如果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哮喘患者的治疗。

相关链接

   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

哮喘患者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可能造成新的不良因素,从而使病情加重。

(1)焦虑状态:造成焦虑的突出原因是由于呼吸困难和与此相关的缺氧、窒息及对死亡的恐惧。这种心理状态下,患者往往有紧张、忧虑、害怕、过分敏感及濒临死亡之感,不仅加重呼吸困难,使患者陷入“呼吸困难→焦虑→呼吸困难”的恶性循环,而且会造成患者懒于身体活动及离开可能引起诱发哮喘的环境(社会的和自然的),从而又可能导致新的不良心理状态,对哮喘的防治构成严重影响。

(2)抑郁状态:精神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不中用感和悲观厌世感,甚至产生自杀意念等;身体方面主要表现有头重感、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倦怠等。产生抑郁状态的原因不仅有生理上的,而且也有心理上的原因。

(3)强迫状态和疑病状态:这些状态主要表现为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过度关注。如强迫情绪的患者,常常害怕丧失自我控制的能力,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从而诱发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患者,可能疑病性症状更为突出,他们对疾病的预后过分担心。

 

 

    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疗法的原则是什么?

(1)积极健康: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疗法要以积极、健康为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乐观向上,生活充实,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消极悲观,抑郁苦闷,对生活和治疗疾病丧失信心,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形神兼养:心理因素影响着哮喘的发生,无忧无虑、乐观开朗,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情绪稳定,才能避免不良刺激诱发或加重哮喘;而哮喘的发生和加重又往往引起情绪、性格的变化。因此,在注重心理疗法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哮喘的预防和治疗,以求形神兼养。

(3)持之以恒:心理疗法不仅应在哮喘发作或哮喘患者身体状况不佳时进行,而且要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持之以恒,才能促进身心健康。

(4)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如性格、情绪、心理素质、家庭、事业、人际关系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心理疗法具体方式的选择上,必须遵循因人、因时而异的原则,针对个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适当的方式,避免从众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患者健康的目的。

相关链接

哮喘会引起患者心理障碍?

哮喘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来自哮喘病本身,也可以来自社会或治疗哮喘的药物,甚至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如对哮喘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不能治愈且担心喘憋发作,从而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哮喘发作时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毒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供氧不足,使患者产生类似窒息时的濒死感。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拟肾上腺类药物都可以引起心理和情绪的改变,甚至诱发精神分裂症。此外,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就医环境的影响均可以造成患者心理障碍。

 

 

    哮喘有哪些心理疗法?

对哮喘患者可以采用催眠、暗示、行为疗法、疏导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松弛训练的方法等,可以使痉挛的支气管松弛,从而达到减少发作和减轻症状的目的。国外研究报道,生物反馈疗法可以训练患者自控气道阻力,其疗效和药物疗效相同,有的患者其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明显。

(1)暗示疗法: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医务人员镇静自若,处变不惊,以娴熟、准确的操作技术使哮喘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临床上暗示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语言暗示、药物暗示、手术暗示、情境暗示、榜样暗示等。暗示是否成功有效,一是取决于患者是否顺从,受暗示性如何;另外也取决于医务人员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能使患者深信不疑。

(2)催眠疗法:催眠者通过暗示把被催眠者诱导到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似睡非睡状态,在此基础上催眠者通过语言等暗示作用对被催眠者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产生一系列影响,以达到治疗心理障碍,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催眠的具体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言语暗示加视觉刺激、言语暗示加听觉刺激、言语暗示加皮肤感觉刺激(如触觉或温觉)。

(3)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疗法或条件反射疗法。行为疗法认为,人的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并且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和矫正不良行为。行为疗法者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跟着改变。行为疗法的原则就是学习原则、奖励原则,包括强化和条件反射等。有关支气管哮喘应用行为疗法的研究报道比较多。在行为疗法中有三个明确的目的:①或多或少地改变肺功能。②改变不利的情绪。③改变不利的与哮喘有关的行为和家庭模式。

(4)放松疗法:这是一种通过一定的程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法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涵“情绪”与“躯体”两部分,躯体反应改变,情绪也会跟着改变。躯体可以随意操作控制,随意让肌肉放松,间接地也就把“心情”松懈下来,由局部到全身依次放松,便可逐步把过度的惧怕反应消除,就是说,松弛状态时,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可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心身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

(5)疏导疗法:通过解释、安慰、鼓励、交流信息等语言交流,消除患者对哮喘发作的焦虑和恐惧。

(6)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自主神经学习法。人体的内脏生理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一般认为是不受个体随意控制的。生物反馈是按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训练个体用有意识地活动来控制内脏活动。平时内脏活动产生的信号很弱,普通条件下人们是不能意识到内脏功能如何活动的。借助于现代化的精密仪器进行监视,将生理信号放大,通过声、光、色、指针、数据等及时地将所测的生理过程的信息显示给患者,使患者能够感知,这样反复训练强化,患者就能把反复训练所感知的信息与身体功能联系起来,从而学会用有意识地活动来控制机体的内脏活动,即学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控制身体功能活动,从而可改善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矫正对应激的不适宜反应,以达到控制病程过程、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有人对4名严重哮喘患者以总呼吸阻力(TRR)作反馈参数,进行使其数值下降的反馈训练,效果明显,患者的肺活量、残气量及第1秒最大呼吸量均有明显改善。研究者认为这种疗法所引起的TRR的改善,是通过自主神经的随意控制而实现的。   

 

哮喘患者如何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对哮喘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过度持续的紧张易导致哮喘

患者生理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哮喘。那么,如何避免精神紧张呢?

(1)放松自己:放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呼吸放松。如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背靠椅子舒服地坐着,双腿分开同肩宽,双手放在大腿上,手掌半开。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吸气时心里对自己说“吸气”,用嘴呼气时心里对自己说“呼气”。并且想象,你每次吸气时增添令人愉快的轻松情绪,呼气时不愉快就远离而去。另外,做深呼吸也有帮助,它既可以使您镇静,又可振奋精神,心情可以马上平静下来。每天做3次深呼吸,每次3~5分钟,用不了多长时间,您就会在紧张时自动地深呼吸以放松自己。②培养业余爱好,安排一定的业余活动时间,如下棋、绘画、弹琴、集邮、书法等,以调节自己的情绪。③加强适度的运动,这时放松自己,对消除紧张很有效④确保每天都有放松的时间,如听音乐、阅读、看喜剧片等,以使自己放松。⑤洗一个适当长时间的热水澡,是十分舒适的松弛方式洗热水澡能使血液循环加快,肌肉放松,有益于睡眠,除了水蒸气的镇静作用外,还能利用这段时间考虑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2)改变环境:为了提高抗应激性,不妨改变一下环境,例如休假,到郊外痛快地玩一玩,或好好休息一下。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对环境的态度,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①合理安排即将要做的事情的顺序,尽可能地在时间限制内统筹安排,完成工作。每天要保证睡眠充足,有张有弛。②不要使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过分地激动。③正确安排休息。充分休息,养精蓄锐,可以更好地应付紧张。④说话语速减慢,心平气和地谈话。⑤走路不宜太快,以便于克服紧张的心理。⑥有不愉快的事情,最好尽快立即处理完毕以免增加紧张和不安感。⑦不要为小事着急,不要急躁,要耐心地处理,否则会因有压力而紧张。⑧学会让步。一些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焦虑、紧张也无济于事,不妨作出一些必要的让步,以使自己在心理上获得解脱,缓解矛盾,减轻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这对哮喘患者康复大有益处。⑨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乐观、豁达、大度。

(3)善待他人亦善待自己:要懂得人无完人。家长、友人、他人和自己都一样有缺点,不求十全十美,便能知足常乐。对他人要理解、原谅、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容忍体谅是美德,它不仅能使你与他人容易相处,易于搞好人际关系,也使你对自己不致苛求。相信他人有可取之处,也相信自己一样有可取之处,对自己要有信心,勿过于自责,勿自卑。从而可减少压力,减少紧张的心理。

(4)要积极的紧张而不要消极的紧张:紧张是指人体对任何压力做出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积极的、愉快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痛苦的。前一种反应对健康不仅不会形成损害,而且是有利的;后一种反应就完全相反,可能会导致种种疾病或加重病情。

(5)愉快地笑,痛快地讲:笑能消除紧张情绪。如果在紧张状态中

难以发笑,就设法使自己回想滑稽的人或事,使自己发笑。在家中则可

以看滑稽录像或读几则幽默小故事,使自己笑口常开。许多人都有这样

的经验:如果把痛苦埋在心里,你的心情会越来越糟;如果讲出来,与他人共同分担,会大大地减轻你的痛苦,紧张的情绪也会烟消云散。

(6)均衡膳食:膳食平衡可加强免疫系统功能,支持神经系统活动。适量进食全麦面包、面食和带皮土豆,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少摄取咖啡因,少吃精制的饼干、蛋糕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细嚼慢咽,用足够的时间吃饭;狼吞虎咽只会加重紧张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哮喘患者如何调节情绪?

情绪对哮喘患者的生活及发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情绪可以增强抗病能力,而不良的情绪常常使病情加重。因此,控制调整不良的情绪,克服情绪障碍,是哮喘患者减少发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那么,哮喘患者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呢?

(1)培养幽默感:幽默有减少不良情绪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为不使自己陷于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度去应付。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事,常看滑稽录像,观看相声、小品,阅读幽默文章或幽默小故事等,都有助于幽默感的培养。

(2)自得其乐,不自寻烦恼:要像小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美景及各种事物保持兴趣,持一种欣赏、赞美的态度,享受其乐趣和愉快。

(3)要学会自我解脱:烦恼的事总会遇到,但要心胸开阔,要想得开。无论顺境、逆境,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要多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如散步、郊游、垂钓、听音乐会、练书法、绘画等。

(4)情绪疏泄:尤其是不良情绪的适当疏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缓和。

(5)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了病,不怨天,不怨地,既来之,则安之。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什么病都可以使之稳定或减慢发展,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6)培养合理的情绪:与慢性病作斗争,患者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往往是要打败仗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具有一些不合理的思维、信念、想象,如果不合理思维的倾向过于强烈,就容易导致情绪障碍,加重病情。因此,坚持坚强的信念、科学的理念是培养合理情绪、良好心理的关键之所在。   

 

   肺气肿患者应保持怎样的心态?

惊恐心理、忧愁心理、悲伤心理、焦虑心理、紧张情绪等,都会使人发生疾病,或诱发或加重病情。肺气肿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不急不躁,避免情绪波动。那么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呢?

(1)自我安慰:焦躁、焦虑是由于担心某种事情的发生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因此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安慰,“不用怕,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不会发生的担心也是白担心”,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

(2)自我控制:“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让情绪稳定,可以进行如深呼吸、意守丹田、放松全身及其他体育锻炼。

(3)笑口常开:笑能调整人们的心理活动,帮助人们驱散愁闷的心情和各种各样的烦恼,达到“乐而忘忧”的境界;笑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乐观地对待现实。

(4)心平气和:一定要注意遇事莫愁、勿怒,要控制愤怒情绪要随时提醒自己,无论遇到什么事,千万不要发怒,发怒是不理智的谅解之心是最佳的“灭火剂”。

相关链接

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肺心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病情加重。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急性加重期病情危重,加之家庭、社会等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患者常常处于复杂的心理状态中。

(1)悲观失望:患者长期处于慢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困扰之中,肺组织损害及临床症状往往进行性加重,患者自我感觉预后严重,随时存在着死亡的威胁,加之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患者常常表现为悲观失望、厌世,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

(2)消极自卑:患者有的由于病情而被迫提前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有的甚至丧失了工作能力。为减少体力活动以满足自体的氧耗,多卧床休息,患者常常因此而有自责沮丧、情绪低落、消极自卑心理。

(3)忧郁、焦虑:患者严重憋喘、症状不能及时缓解以及言语表达困难,是导致忧郁和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   

 

 肺气肿患者如何放松自己?

肺气肿患者放松自己,对于减轻病情和减慢疾病的进展极为重要。如何放松自己呢?

(1)听轻松愉快的音乐,阅读书籍报刊,阅读风趣幽默的小说,参观美术展览,观看电影、戏剧、电视,或者养鱼种花,集邮摄影,学习缝纫、编织和烹调……又如结伴旅游、野餐、游戏,搞歌咏晚会或百科猜谜活动等。

(2)穿着合体、舒适、宽松、轻便柔软的衣服。

(3)做松弛运动。可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松弛运动来放松自己,如做以下运动能达到放松的目的:①转动头部:以环形的方式慢慢地将头从左向右旋转,然后从右向左旋转。当头从左侧转向右侧时,吸气;头从右侧转向左侧时,呼气。②转动肩部(向上和向下):当肩部向后转动时,吸气;肩部向前转动时,呼气。③旋转手臂(向后和向前):当手臂向上朝后旋转时,吸气;当手臂向下朝前旋转时,呼气。④收紧松弛肌肉:吸气时尽量收紧全身的肌肉群,而呼气时松弛全身所有的肌肉群。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上这些运动。在做的过程中,应用鼻吸气,数1———,2———,由嘴呼气,数1———,2———,3———,4———,应做到有意识地、缓慢地全部呼出肺部气体。

相关链接

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

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态性格:可有焦虑、抑郁、害羞、悲观、孤独、脆弱、敌对、易冲动、神经质、自卑或过于自尊等。社会交际减少,适应能力差。

(2)患病时的心理体验:发作时的呼吸困难导致患者产生濒死感,伴随的情绪状态常为恐惧、焦虑、躁动不安,又可加重哮喘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多汗、头晕、眼花、食欲不振、震颤、心悸等。

 

 

  对肺心病患者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1)饱含热情,耐心照料:由于患者经历了长期疾病的折磨,因此对待患者应热情,态度和蔼,同情关怀,安慰体贴,经常和患者交谈,耐心疏导,并讲解有关防治知识,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家人应耐心细致地照料,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精心做好生活护理:尤其对于急性期或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及时有效缓解症状的同时,要注意精心的生活护理,关心他们的饮食喜好,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给患者以最大的心理安慰。

(3)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病情垂危的患者,应做好积极抢救工作,同时应避免一切刺激性语言,语言亲切而不傲慢,表情沉着而不慌张,使之获得安全感、信赖感,增强其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对于缓解期患者,鼓励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整体活动能力,减轻症状,调摄身心,以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链接

不要轻视感冒

有些人不把感冒当一回事,认为感冒是小事一桩,没有必要求医吃药,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往往会带来严重危害。因为感冒不仅可以继发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心肌炎等,而且还会诱发、加重一些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如冠心病患者感冒可以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情,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感冒不仅可以使其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严重者还可引起死亡。另外,许多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似感冒症状,如肝炎、肺炎、小儿麻疹、猩红热等。因此,患了感冒一定要正确对待,积极治疗,适当休息,多饮水,服一些抗感冒的药物。若不能得到控制,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不能轻视感冒,以免延误病情。

 

 

肺炎患者可采用哪些心理疗法?

(1)认知疗法:认知即认识,是人们应用感觉器官和理性思维对外界事物、人与自我行为等的反映。认知疗法可以通过医生或由患者自己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变病理思维,消除不健康的认识和观念,树立新的健康的思维和认识。肺炎患者大都医学知识甚少,一旦患病,猜测、恐惧、焦虑心理十分突出,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应多从正面、向上、良好的方面给患者必要的解释,同时还要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应从哪些方面配合治疗,介绍与病情有关的卫生保健常识。否则,会使患者怀疑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会加剧患者的紧张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有先天的“本

能”行为和后天的“习得”行为。习得行为有良好行为或健康行为,也有不良行为或病理行为。病理行为的习得与环境的不良刺激条件有关,而应用“学习”原则,可以建立新行为与新条件的联系,以塑造良

好行为。肺炎患者住院后,往往有多种复杂的心情,医护人员可运用

行为疗法影响患者,为此应做到“四要”:即态度要和蔼,对患者以礼相待,满腔热情,给患者以亲切感;仪表要端正,服装整洁,脚步轻稳给患者以愉悦感;操作要认真,动作娴熟,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安宁感;作风要严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认真扎实,给患者以安全感。

(3)心理平衡法:如果患者心理不平衡,精神就会处于失调状态,导致病情加重。肺炎患者往往有焦虑、紧张、恐惧、悲伤、孤独、失望等情绪,因而形成一种紧迫感或危机感。医护人员应掌握平衡患者心理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患者“走出死胡同”,在不平衡中求平衡。对于产生悲观情绪的肺炎重症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关怀同情,在细心护理的同时,想方设法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以尽可能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维持心理平衡,防止因心理冲突而影响治疗。

 

 

  冠心病患者感冒后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大量吸烟、酗酒、肥胖、高血脂、高血压、活动过少、长期焦虑抑郁都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感冒后,担心会加重自己的病情,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因此必须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1)心胸坦荡: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要心胸坦荡,处事冷静,待人和善,避免急躁、恼怒,保持身心愉悦、放松。

(2)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应戒烟、戒酒,用工作和丰富的文娱生活充实自己,只要有坚强的毅力,一切不良嗜好都可以戒除,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3)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冠心病患者参加适当的运动和进行

康复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改善情绪,增强自信心,预防感冒或早日康复。

(4)心理咨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与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及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因此,应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即使遇到个人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治疗,以利尽快恢复健康。

相关链接

治感冒不要过于心切

有些人感冒后,恨不得吃一二次药就马上见效,尤其是小孩感冒后,吃了几次药不见效,家长就心急火燎,急于往返医院换医生看、换药吃。这也大可不必。因为过于频繁往返医院不仅路途上易着风、疲劳,还可能在医院里交叉感染,使孩子病情加重。应充分相信医生,只要诊断正确、用药正确,就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便会使身体早日康复。而那些自作主张,擅自加大用药剂量,或轻信那些极不科学的“偏方”、“神医”者,则更不可取。

 

 

  糖尿病患者感冒后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人体代谢系统的疾病,但其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感冒可能引起的继发感染、发热等常常是糖尿病病情加重的诱因,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和昏迷,因此,糖尿病患者感冒后,担心会加重病情,往往存在着沉重的思想负担。为此,如果患了感冒,除了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外,还应不断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1)树立乐观精神: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对症治疗,往往形成较强的被动依赖性,加之感冒,更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为此,应树立乐观精神,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长期抑郁、悲观,不仅胰岛素的分泌量会进一步减少,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而且感冒也不易很快康复。

(2)注意药物和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医生,遵从医嘱。同时还应明白,只有与医生积极配合,长期坚持药物和饮食治疗,方能收到良好效果。要知道,痛苦、恐惧只能使病情加重;只有积极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3)针对病情服药:有些糖尿病患者患感冒后,害怕病情加重,饥不择食,滥用抗生素及抗感冒药,这不仅会增加自身耐药性,还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往往得不偿失。因此,服药必须针对病情,对症治疗。

(4)减轻思想负担: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生活,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思想负担,使疾病早愈。

医生忠告

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增强抗病能力,而不良的情绪常常使病情加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往往悲观失望,情绪低落,那么如何振奋情绪呢?这方面可做的事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点:

1.正确对待疾病: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患了慢性病,怨天怨地也没用。既来之,则安之,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目前还不可治愈的疾病,也有很多治疗方法,何况慢性支气管炎并不是难治之症,只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可以治愈的,至少可以使之稳定或减慢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2.鼓起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有时比医生的处方还重要。与医护人员良好配合,听从医生指导,采用积极的科学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打起精神,振奋起情绪,使疾病很快治愈;如果有病乱投医,迷信特效药、贵重药、滋补药、进口药,往往耽误了疾病的治疗;不仅影响与疾病作斗争的情绪,而且将会带来很多痛苦。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慢性病作斗争,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往往要打败仗。

  于出院后的老李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使自己逐渐适应那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的病后调养,怎样打发每天的时间,是他最为关心的事。子女理解他的想法,知道他体质尚未完全康复,便特地在其卧室新添了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还坚持每天晚上与他通电话,以解老人之寂寞……但除此以外,还能为老人家做些什么呢?姐弟俩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此时,他们又想到了医院那位德高望重的张主任,于是拨通了主任办公室的电话……没等他们把话完全讲完,张主任就爽快地说道:“患者的需求就是医生的责任,你们想了解的关于对患者日常起居的安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对于患者的病后康复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最近在书店看到了一本介绍这方面内容的图书,你们可以买一本看看,看后有问题的话,欢迎再来电话。”接着,张主任把这本书的书名以及书店的地址告诉了他们……

(0)

相关推荐

  • 糖尿病人心理治疗堪比良药!

    一.心理因素也影响血糖平稳! 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各种不良心理因素有关.过度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都会造成,应激性激素大量分泌,并导致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等多,个系统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十一部分 预防措施

    第十一部分预防措施 如何根据气候变化来预防感冒? 感冒通常称为"伤风"或"着凉",它是由上百种病毒在天气.气候变化有利的条件下,侵入人体导致的常见性.多发性外感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十部分 传统疗法

    针灸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与肺.脾.肾三脏虚亏有关.针灸治疗本病,其取穴与手法也是基于这种认识及经验的. (1)取列缺.尺泽.鱼际.少泽.合谷.解溪.昆仑等穴.方法:针刺各穴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九部分 娱乐活动

    第九部分  娱乐活动      养鸟适合咳喘患者吗? 养鸟是老年人传统的休闲活动.养鸟既能消磨时光,又对老年 人的身心健康有益. 鸟类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自然生态的卫士.饲养观赏鸟,可以增智益趣,陶冶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八部分 学看化验

    第八部分  学看化验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液检查有什么变化?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验血,主要是检查外周血象,也就是取耳垂或手指端的血,检验血中白细胞及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情况,以判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七部分 家庭药箱

    第七部分  家庭药箱     得了慢性支气管炎怎么办? 凡是得了慢性支气管炎,一定要尽早采用综合措施加以积极治疗.一是防治结合,二是医院的各种治疗与家庭康复治疗相结合.预防有两种含义,一是无病早防:二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六部分 运动锻炼

       慢性咳喘患者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既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本质是运动,也说明了运动对于增强人的生命力及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五部分 饮食宜忌

    第五部分  饮食宜忌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冬季如何调理饮食? 在饮食调理上,宜进食温热.清爽.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如谷类.豆类.奶类.蛋类及新鲜蔬果类中的萝卜.胡萝卜.山药.荸荠.大枣.黑芝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四部分 生活起居

    第四部分  生活起居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如何保暖?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过冬,首先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气温下降时要及时增添衣服,尤其要注意背.脚和头部保暖.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中之阳,为督脉 ...

  • 『咳喘病家庭调养』第二部分 护理要点

    第二部分  护理要点   咳喘合并呼吸衰竭时如何护理? 咳喘,尤其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呼吸衰竭时提示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病情: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