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模拟题精选—实验专题10:事实解释型
事实解释型
1.(2020·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5月联考)下列对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解析】选C。实验室用粗锌与稀盐酸反应制H2比纯锌快,粗锌与稀盐酸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主要是浓硝酸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H2O、NO2和O2,故B正确;
向10mL0.2mol∙L-1ZnSO4溶液中加入10mL0.4mol∙L-1Na2S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剩余Na2S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生成CuS黑色沉淀,不能得出Ksp(CuS)<Ksp(ZnS),故C错误;
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用铁盐溶液洗涤,Fe3++Ag
Fe2++Ag+,加入盐酸,Ag+与Cl-结合成氯化银沉淀,平衡右移,因此清洗效果更好,故D正确。
2.(2020·上海杨浦区一模)对下列事实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解析】选A。
常温下,铝遇浓硫酸会被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故A错误;
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由于离子键强,所以断裂消耗的能量大,因此物质的熔点高,所以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故B正确;
Al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铝,氧化铝与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均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氧化铝为两性氧化性,故C正确;
氢氧化铝溶于强碱,碱性比氨水弱且很难与氨水反应,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制备氢氧化铝,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材料的使用等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和运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3.(2020·临川第三次模拟)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
【解析】选D。A选项,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二氧化硫和单质碘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SO2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选项,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加盐酸目的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故B正确;
C选项,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有亚硫酸根,因此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正确;
D选项,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硫化钠,硫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因此不能说Ksp(CuS)<Ksp(ZnS),故D错误。
【点睛】易水解的强酸弱碱盐加对应的酸防止水解,例如氯化铁;易被氧化的金属离子加对应的金属防止被氧化,例如氯化亚铁。
4.(2020·北京大兴区一模)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或推断 |
A |
H2SO4是强酸,H3PO4是中强酸 |
非金属性:S>P |
B |
钠遇水反应剧烈,钾遇水反应更剧烈 |
原子半径:K>Na |
C |
乙醇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酸性 |
苯环对羟基的活性有影响 |
D |
甲烷和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甲基苯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解析】选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P,所以酸性H2SO4>H3PO4,A正确;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单质活动性就越强。由于原子半径Na<K,所以金属活泼性Na<K,B正确;
乙醇与苯酚官能团都是-OH,由于苯基对共用电子对吸引作用比乙基强,使羟基H原子更容易电离,所以苯酚具有弱酸性,而乙醇显中性,C正确;
甲烷和苯不能被KMnO4溶液氧化,而甲苯中苯基使甲基变得活泼,却能够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产生苯甲酸,因而能够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5.(2020·江苏仿真冲刺一)下列对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解释 |
A |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
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 |
B |
用标准AgNO3溶液滴定溶液中Cl-时,标准液盛放在棕色滴定管中 |
AgNO3见光分解 |
C |
向10mL0.5mol·L-1MgCl2溶液中加入5mL2.4mol·L-1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CuCl2溶液,沉淀变蓝 |
Ksp[Cu(OH)2]<Ksp[Mg(OH)2] |
D |
长时间存放漂白粉的试剂瓶可用稀盐酸清洗 |
漂白粉在空气中转化成的CaCO3能溶于盐酸 |
【解析】选C。
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液凹液面最低处高于刻度线,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
可知,最终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A正确;
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做标准液时也要放在棕色滴定管中进行滴定实验,B正确;
向10mL0.5mol·L-1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2.4mol·L-1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再滴加氯化铜溶液,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不能比较二者溶度积的大小,C错误;
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碳酸钙易溶于稀盐酸,D正确。
6.(2019·甘肃平凉二模)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事实 |
推测 |
A |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 |
56Ba(第ⅡA族)与水反应会更快 |
B |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
C |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
D |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
【解析】选B。
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第ⅡA族元素从上到下依次为Be、Mg、Ca、Sr、Ba、La,已知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所以Ba与水反应会更快,则A的推测合理。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第ⅣA族元素从上到下依次为C、Si、Ge、Sn、Pb,其中C不导电(除了石墨),Si、Ge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上,都是半导体材料,但Sn、Pb都是金属,是电的良导体,所以B的推测不合理;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也逐渐减弱,已知HCl在1500℃时才分解,而HI在230℃时即分解,由此推测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两者之间,即C的推测合理;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与H2化合越来越容易,Si、P、S是第三周期从左向右相邻的三种元素,已知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因此P与H2要在高温时反应,即D的推测合理。
7.(2020·天津静海区3月统练)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D.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
【解析】选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度降低是因溶剂增多,而浓盐酸易挥发浓度减小是因溶质减少,原因不同,A错误;
氯水中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墨水褪色,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褪色,原理不同,B错误;
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均是因为发生了钝化,原理相同,C正确;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不相同,D错误。
8.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SO2和双氧水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C.硫化钠溶液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亚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在空气中蒸干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
【解析】选B。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水分使溶液的浓度降低,浓盐酸有挥发性,由于溶质挥发而使溶液的浓度降低,可见浓度降低的原因不同,A错误;
SO2和双氧水都是因为二者有还原性,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原因相同,B正确;
硫化钠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S单质而变浑浊;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是由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会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可见变质原因不同,C错误;
亚硫酸钠有还原性,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化变为硫酸钠,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在空气中加热发生盐的水解反应,水解产生的氯化氢挥发,得到氢氧化铝,也不能得到对应的溶质,可见不能产生原物质的原因不相同,D错误。
9.(2020·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下表所列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选用试剂或条件 |
解释 |
A |
鉴别乙醇和苯 |
水 |
利用密度不同 |
B |
除去SO42-中混有的SO32- |
H2O2 |
H2O2具有氧化性 |
C |
从碘水中提取碘 |
CCl4 |
因为CCl4密度比水大 |
D |
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铵混合物 |
加热 |
利用熔点不同 |
【解析】选B。乙醇与水互溶,苯与水分层,与溶解性有关,与密度无关,故A错误;
SO3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过氧化氢氧化成SO42-,自身被还原成水,没有引进新的杂质,故B正确;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因为CCl4密度比水大,故C错误;
通过加热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铵,利用的是二者的稳定性,与熔点无关,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