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我的第一个远足地是闽北的一个城市。1985年夏天,45次特快列车走了36个小时,到达邵武。我还记得那时的震撼场景:从来没有见过的山、水、森林,还有食物。《夷坚志》有很多关于邵武的故事,我相信这都不是偶然的。
淳熙十三年秋八月,邵武解试。十五夜誊录院遗火,举子文卷亦多被焚爇。
明日,入试者相率共治群胥,帘内亦令捕捉,皆奔迹隐处。或跧伏梁上,至夜不敢喘。俄见一黑物从空而下,状貌如鬼,携当三钱二十馀,遍历试案,时有喜色,辄置一钱于案头而去。既毕,持杖绕廊击诸坐人之不得钱者,或身仆,或笔坠,而举子了不觉。吏自念:“岂非得钱者预荐,而遭击者当黜乎?”因默志其平日知识十数人以为验。迨揭榜,果与所料同。
然则名场得失,当下笔作文之时,固有神物司之于冥冥之中,无待于考技工拙也。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秋八月,邵武(现福建同名地)举办乡试。十五日夜间,誊录院着了一场火,很多举子们的答卷都被焚毁了。第二天,参考的士子们一起找失职的小胥吏们算账治罪,上级官员也下令抓捉责任人,当事的小吏们都四处逃窜隐藏。有个小吏没跑,他就蜷伏在考场的房梁上,即使在夜里也没敢喘气。过了一会,他看见一个黑家伙从天上下来,那样子面貌就像是鬼,手里拿着二十多枚当三钱,它每张考桌都仔细看过去,每当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它就在桌案头上放一枚当三钱,然后继续走。放完以后,它拿着杖子绕着回廊,击打那些座位上没放钱的人,有的人身子倒地,有的人笔掉了,但正考试的举子本人不能察觉。这个趴在房梁上的小吏自己琢磨:“这意思难道是得钱的会得到预荐(参加省试)的资格吗?那些被打的人结果会失利吗?”于是他默默记下来平时认识的十几个人以便查对结果,等最后揭榜,真跟他想的一样!这样看来,考场名利的得失,就在考生下笔写文章的时候,早就有神灵在冥冥中掌管这一切了,没必要在考试时再较量考生水平的高低。【祥宏点评】:邵武,在福建北部,有多个《夷坚志》故事涉及,也是本人1985年第一次离家远足的目的地;试院,就是考试院,也叫贡院;誊录院,考试院中专门用来誊录试卷的地方,为了防止作弊,宋代科考结束,考生的考卷都会由专人誊录一遍,以使考官不能通过笔记辨认考生;通常的考试是连考三天,那个没逃跑的小吏隐伏在房梁上,见证了神灵用铜钱做标记的行为。这个“鬼神”击打的应是考生的“元神”,小吏看到倒下的是考生的“元神”。所以考生本人无法察觉自己“被打”;当三钱,全称“崇宁当三钱”,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发行的大铜钱。当三钱,顾名思义,其价值相当于三个普通铜钱;如果更直白的理解洪迈的感叹,可以这样说,功名的事主要跟人的福报、阴德、善功等事有直接关系,其次才跟能力水平、技术高低有关。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7-《夷坚志》所谈到的“定数”-现场交流)
(参考音频:来自“祥宏谈夷坚”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