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溪土楼群,七十二道楼梯与白色圆楼

福建永定县是最早开发土楼旅游的地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主要区域,福建永定现存土楼2万3千多座,有的散布在山谷里,有的独立于田野间,但大多数都是以土楼群,也就是土楼村落的形式存在着,毕竟土楼本来就是为了聚族而居的安全感而建造的,每座土楼是个小家族,而每个土楼群则是个大氏族。福建少数比较集中的土楼群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部分具备旅游潜力的则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的土楼群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土楼大同小异,但几乎每一处著名的土楼群都有自己的亮点,我觉得初溪土楼群有两大亮点,其一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集庆楼,这座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的土楼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古老还不是最主要的,集庆楼最大的看点在于有72道楼梯,72道楼梯又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这在福建土楼中据说是孤本。亮点之二是1979年建成的善庆楼,这座楼是永定最年轻的土楼,也很可能是福建最年轻的土楼,特别是其白色的外观,在土黄色土楼群中独树一帜,也极有可能是福建土楼中唯一一座白色圆楼。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春节期间,来到初溪土楼群,原以为这地方会游客较少,谁知村口已经严重堵车了,下车走路进村,看来永定县的土楼旅游比南靖县的发达得多。

很大一部分土楼群落都是依山伴水的,夏日山清水秀时,景色是非常迷人的。

初溪村的土楼都有一个“庆”字,以示人丁兴旺,祥和吉庆,比较出名的有集庆楼、绳庆楼、善庆楼、庚庆楼等。绳庆楼上“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标语引人注目。

建在小溪边上的三圆一方四座土楼年代比较久远,楼型比较巨大,可以理解,最早的建筑肯定都是建在最靠近水边和平地的地方,后来的平地越来越少了,才往山坡上建。

这是正方形的绳庆楼内部,由内外2座正方形土楼组合而成。

初溪土楼群的代表之作是集庆楼,这座楼不仅是永定县年代最久远的圆楼,也是保存完好、特征最显著的福建土楼代表。

集庆楼是经营纸业的徐姓人所建,由徐氏三世祖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近600年,建筑规模比旁边的土楼要大得多,其实每一座土楼,也是一族人财力的体现。

集庆楼的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木材料构建,全靠邻隼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也穿越了600年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依然挺立。

永定县境内有360多座圆楼,格局基本相同,小楼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楼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唯有集庆楼是个例外,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安装楼梯,各层通道用木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

这种聚族而居又彼此独立的模式,在动荡的年代里,既避免了一般土楼过度公共性的缺点,又消除了单门独户的恐惧心理,实在是公私兼顾、两全其美的设计。但不知为什么,集庆楼之后,永定人再也没有建造这样的土楼 。

集庆楼除了楼梯是孤例,还有多处与别的土楼不同之处,楼内没有水井,只能从楼旁的河边打水,而且仅有一道大门,与其他土楼有3至4道大门也不同。

虽说小河也不远,但终究不如楼内水井方便,而且河水当然不如井水了,不知道楼中无井的初衷是什么。

初溪虽是典型的土楼村落,但繁华的程度更像小乡镇,村里有学校、广场等,虽然游人如鲫,但不影响村民们过着他们的生活。

善庆楼是永定县甚至福建省最年轻的土楼,还很可能是福建唯一的白色土楼,因为在村子里面,少有游客过来,从外墙上的空调就可以看出这座土楼的“现代化”。

善庆楼建于1979年,为华侨捐资助建,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由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岩铺就,通风透光性能极佳,楼内犹如阳光明亮的广场。

走进这些没有游客的土楼,总有点贸然推门窥视别人家的感觉,好在土楼居民们早已习惯了,我想相比高楼大厦里孤独的孩子们来说,土楼的童年肯定是充满快乐回忆的。

即使是十年前,土楼村庄都是安静而平和的,2008年,福建土楼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知名土楼村落发生了巨变,不知这种变化是好是坏。

如今的土楼,早已不是当年那些寂静的小山村了,一到节假日,这里车堵车,人挤人,土楼内外充斥着各种旅游纪念品,也许再过十年,今天的土楼又会更加不同。

泡着蜜蜂的高粱酒、蜂糖、土烟……在土楼里外能买到各种叫做土特产的东西。

其实土楼村落的美,不仅仅是那些造型各异的土楼,更主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初溪土楼群是有观景台的,凡是有观景台的土楼群我一定会上去,因为土楼全景是土楼群最美的画面,而且几乎所有的观景台都不算高,因为闽西南是丘陵地带,山并不高。

初溪土楼群的全景最佳拍摄时间应该是早晨,顺光而柔和,还会有袅袅炊烟,可惜我没赶上时间。

白色的善庆楼独树一帜,格外显眼,这座最年轻的土楼外墙以石灰粉刷,是福建的最有个性的土楼之一。

河谷边的土楼则是最古老壮观的集庆楼、庚庆楼、余庆楼三座圆楼和绳庆楼一座方楼,座座楼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东南方向,距镇区大概15公里,初溪土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石头上的三个鹿字认识吗,什么意思?

永定县下洋镇是座温泉小镇,镇上不仅涌出含硫温泉,更有客家特色的各种美食,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是客家手捶牛肉丸,真的粒粒弹性十足,随便抓一颗都可以当乒乓球打。

据说初溪这个只有2000多人的土楼村庄,在厦门、汕头等地开办了40多家木材制品厂,在外面当老板和工作的就有1000多人,他们的祖先为逃避兵荒马乱从远处逃到这座小村庄来,他们的后人为了谋生发展又走向更远的地方,客家人是坚忍、努力、顽强、团结的族群。逢年过节时,是土楼最热闹的时候,在外做生意的、打工的、读书的、拜年的,全部都过来了,加上全国各地涌来的游客,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显得格外的喜庆。

(0)

相关推荐

  • 【福建老建筑-龙岩:永定土楼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定客家土楼有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群.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 ...

  • 福建永定土楼

    福建土楼是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指客家土楼和闽南土楼,其产 ...

  • 初溪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集庆楼 集庆楼 初溪村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为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又结构特殊的一座.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四处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 ...

  • 七绝·晨练偶得34:七十二道拐

    七绝·晨练偶得34:七十二道拐 七十二弯人道拐, 途中盘古也心迷. 登高还要必经此? 我去开天莫迟疑.

  • 一件瓷器七十二道工序,有图有真相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世界其它主要产瓷区的手工陶瓷技艺都已式微,唯独景德镇还保 ...

  • 瓷器生产七十二道工序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世界其它主要产瓷区的手工陶瓷技艺都已式微,唯独景德镇还保 ...

  • 都带有一个“庆”字的初溪土楼群

    40集大型电视剧<下南洋>取景地之一的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自明代至现代.历经数百年建成,为徐氏家族聚居地.初溪土楼群依山傍水而建.历史悠久,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独特 ...

  • 七十二道“五雷符”

    在南宋笔记小说<夷坚志>中,常常提到关于天心法和五雷法疗疾除祟的事,也侧面反映出其在宋代的流行程度.修习此法的人,并非道士专利,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在那个时代其法也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 贵州191|桐梓——凉风垭七十二道拐

    夏季省内自驾游,第1天(7月25日),在桐梓楚米镇游完夜郎水寨,行驶7公里到凉风垭山顶,挑战七十二道拐. 七十二道拐始建于民国时期,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它在水平距离3公里的范 ...

  • 图解古人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到关于瓷器的制作工艺."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现在我们就这七十二道一起来了解学习古人的伟大结晶. ...

  • 景德镇骄傲,制瓷全七十二道工序,有图有真相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世界其它主要产瓷区的手工陶瓷技艺都已式微,唯独景德镇还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