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精面超标,心血管告急!21国13万人数据显示,每日食用350克以上精面与心血管风险上升28%...

前两天奇点糕跟人聊到年味儿越来越淡,似乎少了小时候那样的仪式感,而朋友的观点很有趣:因为生活水平上来了,不用像以前一样盼着新衣服和各种好吃的,才会觉得过年不那么重要。

这么一想似乎也挺有道理,但生活水平上来了,健康问题反而越来越多,各种“吃出来”的疾病简直数都数不过来。大家吃惯了精米精面,以至于靠全麦面包补充膳食纤维,都得被世卫组织专门强调和推荐了。

而近期的一项最新分析,又给只吃细粮的人们敲了警钟:在21个国家开展,涉及13万人的城镇与乡村流行病学前瞻研究(PURE)数据显示,每日食用350克以上精制谷物,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上升33%,死亡风险上升28%有关

这里说的精制谷物,仅限于精制小麦粉做成的白面包、烘焙食品等食物,而白米饭就没有类似的负面相关性,但研究也没能证明号称健康的全麦食品,对心血管疾病存在保护作用[1]。研究论文发表在BMJ上。

有谁喜欢黑米饭,举个手呗~

(图片来源:Pixabay)

说到谷类食物,相信各位读者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碳水化合物和热量摄入,这也是PURE研究在几年前证明过的问题,即高碳水摄入不利于健康,与全因死亡风险上升有关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也主要来自谷类食物。但人吃五谷杂粮,当然不能把所有谷物都一棍子打死,像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全谷食物,对人体健康还是有明确益处的。

去年奇点糕们介绍过,中国人吃白米饭不会明显影响糖尿病发病风险,这可能与中国人和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饮食结构不同有关。PURE研究就汇总全球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再度评估了谷类食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当然饮食不能只吃白米饭,再好吃也不行

(图片来源:Pixabay)

PURE研究的整体情况奇点糕已经介绍过好多次,所以直接看研究中对不同谷类食物的定义吧。精制谷物指脱粒的小麦籽粒或面粉制成的食品,所以面条/意大利面、早餐麦片和薄脆饼干也被算在内,研究团队特别指出中国人吃的精面最多

全谷食物则是由各种全谷粉制成,例如全小麦或燕麦、大麦等谷物的面粉,膳食纤维的保留量比精面要多就符合标准。而单独把白米饭拿出来,是因为入组参与者超过60%以白米饭为日常主食,占比实在是太高了。

在随访期内,参与者中共发生近9000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梗、心衰或中风),3500余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结合着参与者们的不同谷物类食物摄入量以及地区分布,研究团队计算出了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计入参与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整体饮食情况等种种影响因素后,以每日食用精制谷物不足50克作为基准,那么食用精制谷物每日超过350克,仍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风险上升有关,也与参与者的血压更高有关

但计算全谷食物的摄入时,研究团队就没能找到类似的相关性,白米饭组大体也是如此。只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参与者所在的地区不同,那么心血管风险是有区别的,例如吃精面最多的中国,摄入精制谷物与心血管事件的关联就最明显

白米饭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相关性

都被论文两次点名了,加上国内也有类似的研究[2],看来国人的谷类食物摄入结构确实不理想。虽然白米饭与心血管的关系还没有定论[3],但谨慎起见大家还是为了健康,多吃点粗粮杂粮吧,毕竟论文没要求“为了XX,少吃肉蛋奶”

参考文献:

1.Swaminathan S, Dehghan M, Raj J M, et al. Associations of cereal grains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cross 21 countries in Prospective Urban and Rural Epidemiology study: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 2021, 372:m4948.

2.Yu D, Shu X O, Li H, et al. Dietary carbohydrates, refined grains, glycemic load,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3, 178(10): 1542-1549.

3.Eshak E S, Iso H, Yamagishi K, et al. Rice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isk of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Japanese men but not women[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1, 141(4): 595-602.

头图来源:Pixaba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