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北大留学不归,窥见:就像都去城市打工,而不在家乡搞建设
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每年清华的毕业生里,绝大部分都选择了出国?为什么出去了又绝大部分不回来?面对清华北大留学不归的汹汹舆情,清华北大为什么保持沉默?时至今日,出国留学的越来越多,而我也没得到答案。我还是想问这个问题,清华到底是谁的清华?
有能说,道理很简单:为什么这么多人到北上广打工,而不在家乡搞建设,为父老乡亲们服务,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你见过有北上广的人到你家乡打工的吗?精英也是要吃饭的,谁给待遇好就去哪,有什么问题?你上班都是谁给你待遇好,你会选择去哪。
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问问那些出生在农村,后来考上大学出去的,有几个还会回去生活?不都在大城市定居了吗?那么他们都忘本了吗?都是不爱自己家吗?我觉得这事也不要上纲上线,清华北大的学生出国留学刚毕业,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回国后待遇也没国外的好,我觉得还是要人才待遇方面想。
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不少钱,特别是普通家庭因为学生上学都捉襟见肘……面对如此种种花费我觉得能去选择好一点的环境好一点的待遇是无可厚非的。
也有人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国家再怎么样也是我们的母亲,这是普通百姓都知道的,何况是一流大学培养出一流学生呢?其实应该分二种情况,自费出国发展,没太多好说的,公派出国的,必须履行在国内的服务义务,网友是对这个有意见。
人才,首先要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中国人,会做爱国的中国人。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不是个例,学校没有一点责任?清华北大是有责任的!就像一个贫困家庭,就算你培养了几个子女成材了,没有一个愿意养你,回报你,是自私的,培养再多又有什么意义?难道你没有一点责任?是悲哀!!
这不能完全怪清华大学。教育是根接力棒,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家庭和社会影响贯穿始终,前几棒出了问题,不能只怪最后接棒者。
为了出国移民而发奋读书,这是相当一部分学霸的人生观,至于自己的祖国,似乎与这些精英们无关。诚愿所有的学子,抛去浮华,融入祖国,科学是有国界的。或许我们的国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又怎么能成为远走高飞的理由呢?
爱国教育不是上大学几年就能教好的,要从小就要教育,也不能全靠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也很重要。如果一孩子成天面对一个对国家不满,对社会不满的家长,能爱国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小学到高中,这是最关键,而那些学校做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做,因为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是问题,哪管什么思想品德。看的是升学率。甩锅给清华北大,他们的责任就是不管人品好坏,只要分数够了就行,所以种子坏了,就不要怪农民种不好庄稼。
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各位,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受的是中国的教育,出国后又受外国教育,他们为什么能放弃优越的生活待遇,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祖国贡献一生。这个问题放在今天最合适不过,但我确实百思不得其解,希望哪个高人给解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