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努力搬砖,不能动的时候回村养老,这就是70后农民的现实!
一个村,原来两千多人,现在四百多,村里基本看不到六十岁以下的,就连村里唯一的学校也没了。作为一个70后表示很泪奔,年轻在外打拼养家糊口,年老不知心归何处。全国各地都在拆,不知养老时,家还在不在。
年底就50了,正宗70后,上有老下有小,城市打拼不易,失业了。工作难找,嫌你老嫌你慢,看守门都嫌你年龄大,同工不同酬,受歧视 !这日子难,家未富人先老,一言难尽。
人不由已,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年轻时努力搬砖,不能动的时候回乡村养老,这就农民的现实。现在的农村,夜静人稀,几个皱纹满面的老人聚在晒场中间消夜听黄梅戏,那场景令人瘆得慌!
有句话叫,故土难离。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故土难回。即使回到故土,也已经融入不了。这就是70,80后的悲哀,生在农村,活在城市,大部分人融入不进城市,回不了生养我们的地方,感觉有点伤感!
70后,放不下年近古稀的父母,舍不得菜园地里想吃就摘的菜,栏里想吃就杀的鸡鸭,坝子栏杆上自由生长的葱、蒜香菜苗,田里山上纯绿的野味,唯一逃不掉的是每年要背井离乡挣钱养家。七零后的我还是没感觉农村有什么不好,或许是因为自己太土吧。
网友方南山说:我是77的,空手出门打工,一晃快30年了。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回乡扎根短短两年,才觉得儿时的美好记忆早已物是人非了!只有陪伴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了!假以时日父母归仙,此地再无他恋!我们这一代没有依靠,只有独立靠自己,也没有太多成就,只希望下一代能好过一点。
七零里最大的,都奔五了,去外面混了好多年。现在不说年纪大吧,也不想出去受那个罪了。再说父母年事已高,必须得有人陪着,所以在家守着几亩薄田,也还过得去,无忧无虑的,感觉挺好。因为闲时多,看看书,练练字,倒也充实。人生应该就这样吧,物质这东西,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够就好,想要开心,反而是精神层面的提高才能让自己真正快乐。
那时穷却快乐,现在穷且心累,那时邻里偶尔争吵也觉得有人情味。现在人与人之间相敬如宾,客气得很却觉得人情淡漠。小时候的伙伴十几二十多年基本没见过几面,下一代的小屁孩基本不认识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人与人心却远了。
现实就是现在人都向钱发展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习惯用钱来解决来衡量了。明显的现在人情味很淡了,相互间交谈也不是以前的感觉了,过去是纯粹的交谈,现在都言不由衷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农村已经报废,既没有人情,也没有炊烟,大门紧锁,凉凉的了。城镇化另一个极端,负债进城,拥挤上学就医,农村的学校荒废,路上人稀,熟人对面不打招呼!曾经的家乡,如今的心伤。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作为七零后,现在难免有一丝丝的悲凉。
回忆童年农村是美好幸福的,如今虽然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最大的改变是春节后,年轻人都出门务工了,农村变得冷冷清清了,时间长了,发现自己好像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值得全社会深思啊!
天知道,到底是前进还是倒退!只知道大家都忙钱去了,什么情,义,友的统统一股脑的掉进钱海里了,最后穷,穷得只剩下钱了,五千年的传承,留下来的也只是钱了!还有什么精神文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