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律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唐·韩愈·七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左迁:降职,贬官。蓝关:即蓝田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是由长安南行的要道。侄孙湘:韩愈的侄孙,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韩湘。长庆三年(823年)进士,后任大理寺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这位韩湘是中国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的原型。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自凤翔迎佛骨至京师,在朝野掀起佛教狂热。韩愈上《论佛骨表》,激烈批评此举乃属愚昧行为。宪宗大怒,拟处死韩愈。经裴度等努力营救,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原任刑部侍郎,贬为刺史是降职,故称左迁。韩愈赴贬所途经蓝关,韩湘赶来要伴送他去潮州贬地,韩愈写了这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一封朝奏九重天”,这是说韩愈因言获罪的缘由:直接得罪了皇帝。
夕贬潮州路八千”,这是说韩愈获罪之速、被贬之速、潮州路途之遥远(实际是表明韩愈这次把皇帝得罪狠了)。
首联述说了韩愈被贬之原因和被贬之重、之速。隐含了自己对被贬之怨。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圣明,指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岂能因为。衰朽:衰弱多病。韩愈时年五十二岁。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颌联对偶。

欲为圣明除弊事”,“我”这么做(上书皇帝)是因为要替皇帝,除去政治上的弊端(,使庙堂政治清明)。这是表明韩愈坚持上书的原因,也表明即使现在被贬也万死不辞的坚韧不拔。

肯将衰朽惜残年”,(“我”)。岂能因为衰弱多病,顾惜晚年的生命(而不上书不指出皇帝的弊事呢?)。

颌联韩愈写自己因忠直爱国而获罪却不悔。表达了自己忠心报国的决心。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秦岭:山脉名,连绵数百里,这里指陕西境内的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在蓝田县内东南。拥:阻塞。

颈联对偶。

云横秦岭家何在?”(“我”现在身在蓝关,回首只见)浮云横断了终南山,家又在哪里?

这是抒发了韩愈对家乡的依恋,对长安的留恋。直抒心中的悲愤(忠心报国却遭被贬)。

雪拥蓝关马不前。”大雪拥塞蓝关,马不能前行。

这是述说了路途的艰辛。连马都不愿意往前走了,何况人乎?

实际上,颈联还隐含了另外两层意思,也即一是指责朝廷的政治气候恶劣,二是表明了对自己仕途前途的悲哀失望之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潮州在岭南,岭南一带多瘴气,许多北方人不服水土,死在那里。
知道“你”远道赶来是有打算的,好在瘴江边收“我”的这把老骨头。
尾联的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
这是何等的悲愤,又是何等的悲哀啊!
这首诗抒写诗人因为国除弊而遭被贬的愤慨。既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又倾诉了诗人眷恋长安、思念家人的心情,也抒发了诗人仕途受挫的感慨和被贬后的忧伤心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诗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韵【平水韵:一先】七律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