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除烦汤:===除烦、除胀、消除异物。

八味除烦汤:除烦汤  八味药   ===除烦  除胀   消除异物姜半夏12克、厚朴12克、茯苓12克、苏梗12克 枳壳12克2019-01-03   阅 377  转 24姜半夏12克、厚朴12克、茯苓12克、苏梗12克枳壳12克    栀子12克、黄芩6克    连翘20克除烦汤  八味药   ===除烦  除胀   消除异物八味除烦汤2019-01-03   阅 260  转 11姜半夏12克、厚朴12克、茯苓12克、苏梗12克枳壳12克、栀子12克、黄芩6克、连翘20克依然有人服药后无效,除辨证有误以外,这就是因为其人心结太多,心气太盛,药才入口,就坐等显效,恨不得有灵丹妙药一下子能药到病除。有这种心态的人,除烦汤也是无能为力的,我想起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上的一段案语:草木无情之品,焉能治神思间病?这恐怕也是这位苏州名医当年无奈的感叹。除烦汤四物汤倍白芍、生地,加胡黄连1钱。功能主治经水过多五心烦热,日哺潮热。心中懊憹心中懊憹(nǎo脑)为症状名[1]。简称懊[1]。又名心中懊恼[1]。指感觉心中烦热,闷乱不安的表现[2]。多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太阳表证未解,下后成结胸者,用大陷胸汤[1]。或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宜大承气汤[1]。又《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伤寒绪论·懊》:“温热病懊,为热毒蕴于膈上,凉膈、解毒选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为方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又名栀豉汤[1]。组成为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2]。具有透邪泄热,除烦解郁的功效[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余热扰胸,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1]。心中懊心中懊(nǎo脑)为症状名[1]。简称懊[1]。又名心中懊恼[1]。指感觉心中烦热,闷乱不安的表现[2]。多由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或因湿热内蕴所致[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太阳表证未解,下后成结胸者,用大陷胸汤[1]。或阳明病下之,心中懊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宜大承气汤[1]。又《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伤寒绪论·懊》:“温热病懊,为热毒蕴于膈上,凉膈、解毒选用。”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膜拜和体会中医方剂学里面的一张安神剂。它就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此方出自《伤寒论》,迄今一千八百多年。后世专门用于调治心阳不足、心神浮越导致的失眠。方见:桂枝3克,甘草6克,牡蛎6克,龙骨6克。此四味,用清水1000毫升,煎煮取药液5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次约160毫升。这是现代的用法,参考自《中医方剂通释》。除烦汤的魅力2018-05-01   阅 1  转 69除烦汤的魅力来自马鞍山的L先生前几天来复诊,告诉我原来他那严重的口咽部的异物感没有再出现,有时稍有感觉,也不难受。他是今年1月31日初诊的。他主诉去年9月因鼻中隔弯曲作了一个矫正术后,咽部就如有枣核梗阻,上腭则如有一层塑料薄膜覆盖,而且,特别厌恶烟味。因为异样的感觉,让他心神不安,睡眠障碍,胸闷。他那双焦虑不安的眼睛,那两手滑利的脉象,让我不假思索地用上了八味除烦汤:姜半夏12克、厚朴12克   茯苓12克    苏梗12克、枳壳12克、 栀子12克    黄芩6克     连翘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三天停三天,连续服用一个月。1个半月后复诊,咽部的异物感已经消失,上颚部异物感的范围也明显缩小,胸也不闷了。这次是三诊,那些恼人的感觉没有再次出现,让他非常高兴!这就是除烦汤的魅力!除烦汤是我的经验方,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因药共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的名称,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这张方有何功效?第一,除烦。烦,是古病名,是一个综合症,包括失眠、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许多患者反映,除烦汤服用后,睡眠改善,脑子清楚,胸不闷,腹不胀,心神安定,很舒服!第二,消除异物感。临床发现,许多患者不仅有心烦不安、胸闷腹胀等症状外,还有许多恼人的异物感。有的是咽喉的异味感,如有梅核,如罩粘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是鼻咽部的异物感,如鼻涕,如米粒,擤不掉,吭不出;有的是口腔的异物感,或如薄膜覆盖,或有胶水在口,或口干舌燥如砂皮;有的是口腔异味感,漱之不除,或舌苔粘腻,刷之不清;还有的是舌头的异样感觉,或麻木,或疼痛,或灼热如糜烂,但检查无异常;还有的味觉异常,或口苦,或口甜,或酸,或咸,各种感觉,不一而足。这些异物感,其实都是张仲景半夏厚朴汤证“咽中如有炙脔”的衍生版。如有,就是说不是真有,说的是一种感觉,而且是一种异常的感觉。咽中,其实不仅仅指那上连口鼻下通肺胃的方寸之地,还应当向口腔、鼻腔、食道、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当然,也可以使用除烦汤。第三,除腹胀。栀子厚朴汤可以治疗腹胀多气如鼓者,也可以治疗便秘者;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据我观察,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或胸闷腹胀而剑突压痛者,或咽喉不适而充血者,用除烦汤最有效果。现在,除烦汤使用的机会真多啊!可能是GDP居高不降,可能是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可能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于是,许多人,特别是中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抑郁或焦虑的心境,许多的躯体症状和异常的感觉,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病”都是“烦”出来的,是“气”出来的,不妨可以尝试一下除烦汤,虽不能尽愈其疾,但至少可以舒服一些。不过,话说回来,依然有人服药后无效,除辨证有误以外,这就是因为其人心结太多,心气太盛,药才入口,就坐等显效,恨不得有灵丹妙药一下子能药到病除。有这种心态的人,除烦汤也是无能为力的,我想起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上的一段案语:草木无情之品,焉能治神思间病?这恐怕也是这位苏州名医当年无奈的感叹。【除烦汤】【除烦汤的魅力】【“心烦腹满,卧起不安”】【第一,除烦。】【第二,消除异物感。】【第三,除腹胀。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或胸闷腹胀而剑突压痛者,或咽喉不适而充血者,用除烦汤最有效果。】【】2019-08-10   阅 66  转 5除烦汤的魅力来自马鞍山的L先生前几天来复诊,告诉我原来他那严重的口咽部的异物感没有再出现,有时稍有感觉,也不难受。他是今年1月31日初诊的。他主诉去年9月因鼻中隔弯曲作了一个矫正术后,咽部就如有枣核梗阻,上腭则如有一层塑料薄膜覆盖,而且,特别厌恶烟味。因为异样的感觉,让他心神不安,睡眠障碍,胸闷。他那双焦虑不安的眼睛,那两手滑利的脉象,让我不假思索地用上了八味除烦汤:姜半夏12克、厚朴12克   茯苓12克   苏梗12克、枳壳12克    栀子12克   黄芩6克    连翘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三天停三天,连续服用一个月。1个半月后复诊,咽部的异物感已经消失,上颚部异物感的范围也明显缩小,胸也不闷了。这次是三诊,那些恼人的感觉没有再次出现,让他非常高兴!这就是除烦汤的魅力!除烦汤是我的经验方,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因药共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的名称,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这张方有何功效?第一,除烦。烦,是古病名,是一个综合症,包括失眠、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许多患者反映,除烦汤服用后,睡眠改善,脑子清楚,胸不闷,腹不胀,心神安定,很舒服!第二,消除异物感。临床发现,许多患者不仅有心烦不安、胸闷腹胀等症状外,还有许多恼人的异物感。有的是咽喉的异味感,如有梅核,如罩粘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是鼻咽部的异物感,如鼻涕,如米粒,擤不掉,吭不出;有的是口腔的异物感,或如薄膜覆盖,或有胶水在口,或口干舌燥如砂皮;有的是口腔异味感,漱之不除,或舌苔粘腻,刷之不清;还有的是舌头的异样感觉,或麻木,或疼痛,或灼热如糜烂,但检查无异常;还有的味觉异常,或口苦,或口甜,或酸,或咸,各种感觉,不一而足。这些异物感,其实都是张仲景半夏厚朴汤证“咽中如有炙脔”的衍生版。如有,就是说不是真有,说的是一种感觉,而且是一种异常的感觉。咽中,其实不仅仅指那上连口鼻下通肺胃的方寸之地,还应当向口腔、鼻腔、食道、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当然,也可以使用除烦汤。第三,除腹胀。栀子厚朴汤可以治疗腹胀多气如鼓者,也可以治疗便秘者;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据我观察,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或胸闷腹胀而剑突压痛者,或咽喉不适而充血者,用除烦汤最有效果。现在,除烦汤使用的机会真多啊!可能是GDP居高不降,可能是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可能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于是,许多人,特别是中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抑郁或焦虑的心境,许多的躯体症状和异常的感觉,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病”都是“烦”出来的,是“气”出来的,不妨可以尝试一下除烦汤,虽不能尽愈其疾,但至少可以舒服一些。不过,话说回来,依然有人服药后无效,除辨证有误以外,这就是因为其人心结太多,心气太盛,药才入口,就坐等显效,恨不得有灵丹妙药一下子能药到病除。有这种心态的人,除烦汤也是无能为力的,我想起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上的一段案语:草木无情之品,焉能治神思间病?这恐怕也是这位苏州名医当年无奈的感叹。黄耆膏子煎丸除烦解劳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810/10/11855597_854016161.shtml2019-08-10   阅 1  转 16【名 称】黄耆膏子煎丸【出 处】《元戎》【处 方】人参1两半,白术1两半,柴胡1两,黄芩1两,白芷半两,知母半两,甘草(炙)半两,鳖甲1个(半手指大,酥炙)。【功能主冶】除烦解劳,去肺热。主上焦热,咳衄,心热惊悸;脾胃热,口甘,吐血;肝胆热,泣出口苦;肾热,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热消渴,下而血滞,五淋血崩。气虚,呼吸少气,懒言语,无力动作,目无睛光,面色(白光)白。【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以百沸汤送下。【制 法】上为细末,黄耆膏子(上用黄耆半斤,为粗末,水2斗,熬1斗,去滓,再熬,令不住搅成膏,至半斤,入白蜜1两,饧1两,再熬令蜜、饧熟,得膏10两,放冷)为丸如梧桐子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