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下
滞下
中文名滞下
拼音zhì xià
定义病名。中医指痢疾。
滞下
zhì xià
1. 病名。中医指痢疾。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即痢之古病名。
《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即痢之古病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 一少年贵介,暑月出外,饮食失宜,兼以暑热,遂患滞下。途次无药,病偶自止。归家腹痛不已,遍尝诸医之药,药入口痛愈甚,亦不思食。仲淳视之曰:此湿热尔!其父曰:医亦以湿热治之而转剧。仲淳曰:投何药?曰:苍术 黄连 厚朴 枳壳 陈皮等。仲淳曰:误也。术性温而燥,善闭气,故滞下家忌之。郎君阴虚人也,尤非所宜。更以滑石为细末以牡丹皮汁煮之,别以白芍酒炒,炙甘草,炒黑干姜,水煎,调滑石末服之。须臾小便如注,痛立止。
按:缪希雍治疗湿热的方子很经典:丹皮煮滑石以增强其清热散结的作用,炒白芍炙甘草有很强的缓急止痛作用,缪希雍几乎用于所有的痢疾腹痛病人,后人却说白芍可敛湿助邪而不用了。临床上用第一个药方(苍术)治疗湿热者较多;用第二个药方(滑石)治疗淋证者较多,怪哉!《经》曰:去莞陈莝。后人说理气化湿 利尿通淋。就医理而言可能是后人混淆了气滞郁热与湿滞郁热的概念,就药理而言只能是中西医乱结合的结果。
凡治滞下,与大肠滑泄自利不止不同。滑泄自利不止,有可涩之道,故古人有间用罂粟壳及诃黎勒以止其滑泄。若夫滞下,本属湿热涩滞不行,法宜疏利,药忌兜涩。大肠者,肺之俯也。大肠既有湿热留滞,则肺家亦必有热。肺乃华盖之脏,《经》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肺气喜通利,恶闭涩,故古人药性中每云利肺气,其意概可见已。倘误用罂粟壳 诃黎勒,使湿热无所宣泄,肺气不得下行,非为滞下增剧,湿热熏蒸,上干乎肺,则胀闷气逆不得眠 不思食诸证至矣。又有久嗽不愈,缘于肺虚有火,法当清肺润肺,忌用涩燥闭气之药。设若误用粟壳诃子,脾火壅于肺,不得下降,若兼参术半夏,即死不旋踵矣。世医往往蹈此覆辙相寻,卒无悟者。聊为论著,敢告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