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庞姓:才若凤雏,孝比庞姑,田园贫宰相,五部做侍郎

最有趣的百家姓典故

无限精彩尽在夜读日思

文  |  乔公子   配乐  | 庞龙

夜读日思  |  第948篇原创作品  

庞姓,这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有4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庞姓更是一个无比绚烂的姓氏,自古以来,名人无数,忠孝无双,听乔公子为你娓娓道来。
庞姓名人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凤雏庞统了吧。他可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大谋士呢。小时候的庞统比较普通,但是很好学,二十岁时,他的人生因为一场会面而改变了。他见了谁呢?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据说,两个人坐在树下,从清晨聊到黄昏,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名声由此传开。

话说三国时期的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可成就大业。"

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

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

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劝刘备于宴席中挟持刘璋,但刘备以自己初来蜀中恩信未立为由而拒绝。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如果犹豫不前,将会有大难,不能在此地久留。"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

霸业未成,庞统中流矢身亡,英年早逝,时年36岁。

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二十四孝的典故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有一个典故和大家分享下,叫做“涌泉跃鲤”。这里的主人公叫做姜诗,他的夫人叫做庞氏。

话说,东汉时期,广汉雒县有位名士叫庞盛,有一个聪明贤惠的女儿,从小教以诗书礼仪,织布裁衣,对父母也是百般孝顺。转眼也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尽管上门提亲的人是络绎不绝,却都被一一拒之门外。不为别的,只因女儿留下一句话:「爹爹,《孝经》有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您得为女儿找个孝顺父母的好夫君啊。」

一天,庞盛听闻了姜诗的孝名,于是便派人去打听姜诗的为人,发现姜诗名不虚传,且为人正直。终于捋着胡须,长长地舒了口气,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把女儿嫁给姜诗作为妻子。

庞姑娘很孝顺婆婆,是个能尽妇道的。姜诗的母亲喜欢喝大江里的水。可是那江水离他的家里有六七里路,庞氏不怕劳苦,每每顺流而下去用水桶打那江水。挑回家里。供给他婆婆喝。有一回。碰着了大风。回来得迟了些。母亲渴了。姜诗就责着妻子。把他赶出了。庞氏就住在邻舍那儿。用了纺织得来的钱。买了好的饭菜来。叫邻舍的妈妈送去给他婆婆吃。过了好久。他婆婆感到惭愧,就叫媳妇回家了。后来姜诗房屋的旁边。忽然涌出了泉水。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样。并且泉里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他们便可拿来做鱼脍。供给母亲做下饭吃。

当时,社会发生动乱,农民起义也频频发生。赤眉军路过汛乡,带队的头领听闻了姜诗夫妇的孝行,不禁敬畏地说道:「大家别乱来,惊动了大孝之人,必然触怒老天爷,那就不吉利了。」于是,还将随身携带的米面粮食,悄悄放在姜诗家门口。姜诗夫妇认为这是不义之财,就将其掩埋了。这样,在社会动乱,到处烧杀抢掠的年代里,姜诗居住的汛乡居然没有受到战乱的骚扰。

当时,社会推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姜诗就被推举做了孝廉。姜诗夫妇的孝行又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也深深为之感动,便颁布诏书,封姜诗做了郎中,庞氏不久后又为姜家生了个儿子,一家老少和乐地生活在一起。后来,姜诗调到江阳做县令,将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

姜诗死了之后,汉明帝下诏为其立祀,彰扬这一门三孝,修建了「姜公祠」,世世代代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敬仰和祭祀。到宋代崇宁宗时,被赐为「东汉至孝广文王」,他们的孝行教育人们要有孝敬父母,忠于家园的美好品德。

孝比庞姑,使我们今天也要提倡的美德。

田园贫宰相,这个典故说的是北宋的宰相庞籍。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庞籍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庞籍不仅与韩琦、范仲淹等人交好,还提携了司马光、狄青等人。

嘉佑五年(1060年),庞籍被召还京。此时已七十二岁高龄的庞籍自以不堪重新为任,就上书告老。无奈之下,朝廷同意了庞籍的请求,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 封为颍国公。晚年作诗有句:"田园贫宰相,图史旧书生。"

庞籍不但是个宰相,还是个出色的文人,他著有《天圣编敕》、《清风集》、《清风集略》等,上述书籍中很多都是名家作序,如《清风集》是著名文学家范缜做的序,而《清风集略》则由司马光来作序,这一点上,就很难得。除此之外,庞籍在诗文上也有成就,他的很多诗词被《全宋诗》、《全宋词》等收录。在《宋史》、《成武县志》等,还载有其与很多名家如司马光、文彦博、范仲淹、苏轼等唱和的历史,和这些大文豪交往,他的文学造诣定然不低。

五部做侍郎,说的是清朝的一位名人,他叫做庞钟璐。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殿试卷进呈给皇帝御览时,排为第八。皇帝看过以后,改排为一甲第三名,成了名副其实的探花,并且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二年,大考列入一等,升庶子,后又提升为侍讲学士,署理国子监祭酒,转侍读学士,升光禄寺卿,迁官内阁学士。官历内阁学士,礼、工、吏、户、兵诸部侍郎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到这里,你就懂了,他在五个重要的部都曾担任侍郎,这是何等荣耀啊!

后来父亲去世,庞钟璐回到故乡为父亲守孝。咸丰十年,任江南督办团练大臣,设局劝捐,集勇办团,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数十次。农历七月,太平军攻塘桥,克常熟,庞钟璐被迫退至上海。他募勇千人,在新泾、大场、华漕等地袭击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年),接应李鸿章至上海镇压太平军后,遵旨回京供职,先后署工部侍郎,补礼部侍郎,典湖南乡试,督顺天学政,调户部侍郎,署兵部侍郎,调吏部侍郎,升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工部尚书,升刑部尚书。请准失守地方官以罚款免治罪,蠲免被兵地方钱粮,皆得准行。

同治六年(1867)疏陈荒政十事,督办京师五城团防。对国事有很多建议,但奏稿留存很少。他主持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深为众人所推崇。光绪二年,也就是1876年农历闰五月初六日,病死。走完了光辉的一生,他也是庞氏家族荣耀的一员,让我们铭记这个在五部都做过侍郎的名人吧。

【庞钟璐当年的殿试卷】

庞姓名人还有很多呢,三国演义里的白马将军庞德,战国时代与孙膑斗智斗勇的庞涓,唐朝左骁将军庞孝泰,医名远播的北宋医王庞安时,近代革命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庞爱兰,中国著名硬笔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庞中华,中国内陆歌手,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教师、沈阳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庞龙等等,不胜枚举。

庞姓,宋版《百家姓》排名第一百二十位,按照现在人口排名,全国第101位,人口约为235万左右。

庞 姓 渊 源

据乔公子考证,庞姓大致有以下四个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