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顿顿都吃肉,那肉是从哪里来的?抗日剧是不会告诉你的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东亚、太平洋、地中海……等多个地区,先后61个国家,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共计有九千余万人伤亡,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对于中国而言,最棘手的就是日军,日军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地区,到1945年宣布投降,在中国的国土上进行烧、杀、抢、掠……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造成数千万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一历史事件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和日本军顿顿都有肉吃相比,中国军人由于当时国力衰弱,产能不足,很多战士为了击退外来入侵者而投军,他们肩负:“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志,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枪都没有,却毅然决然的走向了战场。
不填饱肚子,哪有力气战斗?为了能够保持体力作战,普通的士兵不得不吃掺着老鼠屎的“八宝饭”,如果是伤员,待遇则会好一些,虽然不是有鱼有肉,至少也能吃到一些干净的伙食,甚至隔三差五还能喝到一点糖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另外,一些高级将领伙食可能会好一点,高级军官是一个军队的指挥中心,如果他病倒了,那么事态就很严重,所以,对于吃这件事情,必须“标准伙食”。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伙食配给则远远好于中国军队,没有饭团,没有肉类,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减,对于日本士兵来说,他们的标准伙食包括了米640克,麦200克,肉类至少150克,泡菜40克,盐12克,糖15克,甚至还有3克茶。
由于日本士兵喜欢吃甜食,所以在前线的日本士兵每月还会配给2次奶糖,饼干,糖豆,面包等甜食。这个条件和中国士兵相比,实在好太多了。
高等军官伙食则更加好,他们的菜单分为早中晚三类:早餐包括了鸡蛋,肉类,鱼肉,水果,咖啡……等,午餐有汤,橘子汁,炸大虾,小菜,白米饭,冷果子等,晚饭有啤酒,金枪鱼,生鱼片,甜食,白米饭,咖啡等。想吃的东西应有尽有,如果对于这些食物不满意,军官还可以自付伙食费,吃到更好的东西,所以在此期间,很多年轻的军官们往往花钱如流水。
从这里也能看到,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军官,他们几乎顿顿都有肉吃,从一些影视剧中能够看到,卡尔期间日均所能吃到的肉食基本上是日本本土运过来的,为了补给能量,其中牛肉罐头以及牛肉干吃多,甚至还有本土的生鱼片。
由于战线拉得很长,在战争后期的时候,日军已经疲于应对,实力大减,一些奢侈的军需物资实际上他们已经供应不起了,在日军心中:“吃不到肉,就打不动仗。”所以哪怕是条件如此艰难,他们还能顿顿吃肉,那他们的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抗日剧是不会告诉你的。
抗日剧中,常常有日军进村的片段,不过,很多场景往往被描绘成了搞笑片段,人们与日军斗智斗勇,甚至还有不少游击队打的日军昏头转向,其实,日军进村除了找隐藏的游击队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他们会通过烧杀抢掠,从中国百姓手中夺走可以使用的物资,其中,老百姓的家禽就是他们掠夺的重点目标。
不仅如此,基本上只要是有日军在的地方,中国老百姓的猪、鸡、鸭、鹅……就得遭殃,据官方记载,日军的抢劫和土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候,日军的后勤系统不够到位,部队就给他们一个命令:“抢!”
老百姓手无缚鸡之力,面对日军进行资源掠夺,有骨气的人还会奋起反抗,这时候,就会遭到他们无情的杀害,还有一些百姓就算不进行反抗,也同样会被他们枪毙,在日军抢夺笑容的背后,是老百姓的心酸与无奈,流血也憎恨!
到了二战的后期,像刚开始那样的标准伙食也很难再达到,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上回忆: 每次进行部队转移时,一般只带五天左右的口粮,如果不能按时到达驻地,他们也只能进行猎杀或采集野果充饥,在极度的饥饿条件下,甚至还会杀战俘。
到了1945年以后,由于战争的推进,日军的物资供应也陷入了困境,不仅食品短缺,甚至连水都无法按照标准配送,为了能够维持生存,有一些地方甚至将晚餐取消了。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条件下,他们也只能进行抢夺,以此来给自己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