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顾了百年电影史,帮你整理出了一份超强片单

📢 二楼南书房开群了,文末有入群方法,欢迎大家入群交流哦~

01

哪一种艺术形式比电影流行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尽管对其确切的诞生日期众说纷纭,但1895年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年份。

3月22日,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兄弟为法国工业促进会的成员放映了《工厂大门》。6月10日,他们在里昂私下放映了记录摄影协会会议的短片。六个月之后的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斯克里布酒店进行了第一次收费的电影放映。

1892年,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里昂。卢米埃尔兄弟对摄影机进行了改造,并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影制作人。1895年,他们的第一部电影记录了工人下班离开工厂的场景

在对历史悠久的文学或美术来说转瞬而过的二十年后,电影已经从先驱者的试探迅速成长为红遍全球的大众娱乐。

电影的传播力如此迅捷而强大,让1914年1月首次出镜的英国青年杂耍艺人查理·卓别林在当年年底就成了人尽皆知的电影明星。

然而矛盾的是,电影在全球迅速崛起的一大因素也正是它最主要的局限:无声。

这一特性使默片的传播变得极其简单和廉价,只需翻译字幕的文本,一部电影就可迅速译制完成。

1914年,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查理·卓别林在基石工作室的片场。他不合身的西装、头戴圆顶硬礼帽、手持拐杖的经典“流浪汉”形象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文化程度不高的观众也能观赏——人们已经习惯了一些好心人把字幕念出声来的做法。可以想象,如果电影一开始就是以有声的形态出现,它的走红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到了有声片出现的时候,语言的障碍已经无法阻止人们去影院观看电影了。

《爵士歌手》在华纳兄弟的纽约旗舰影院首映,宣告了有声电影的来临

主要的电影类型很早就已出现。在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短片的几个月后,舞台魔术师乔治·梅里爱就开始了奇幻、恐怖和科幻电影的制作。

当然,最初的电影导演是将摄影机对准身边的世界,纪录片由此伴随电影而生。喜剧片、古装故事片、爱情片、惊悚片、心理片、战争片、滑稽闹剧、史诗片甚至色情片纷至沓来。根据戏剧和小说改编的文学性作品也不出意料地大行其道。

到了1910年,现有的全部电影类型几乎都已建立,尽管其中一些还处在相对原始的形态。

费迪南·齐卡的《征服天空》里演员飞跃巴黎美丽都的场景使用了早期的分屏摄影

电影人用极短的时间就发现了各种拍摄技巧,特写、摇镜、慢镜、加速镜头、分屏、多重曝光、叠印、定格、静帧、叠化、淡入淡出和圈出在最初的几十年里悉数出现。

除了声效、彩色和3D技术之外,所有的核心拍摄技巧在1914年之前都已定型。

叙事手段也不例外,闪回、闪进、平行剪辑(同时发生的事件并行)、主观镜头、梦境场景都以各自的早期形态出现。此后出现的作品只是对已有的叙事和技术的复杂度及熟练度的加强。

02

作为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主要艺术门类之一,电影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初生到后现代的蜕变,其最初的印记还清晰可见。

电影在第三个十年爆发的革命不是技术的革新,而是权力版图的巨变。

在“一战”之前,欧洲电影统治着全世界,法国、意大利和丹麦是主要输出国,美国在这一领域是净进口国。1907年,在美国上映的1200部电影当中,仅有400部来自美国本土。

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当欧洲的战事减慢了当地电影人的创作速度时,美国西海岸资金充沛并处在萌芽阶段的电影工业抓住了这一天赐良机。

到了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已经凭借无可匹敌的资金和技术优势雄踞世界电影的王座,吸引着各国人才的加盟——这一优势一直延续至今。

如雕像般端庄的琼·克劳馥出现在1932年的一张宣传照中

来自电影体制内的约束给电影人的创造力带来了更长久和深刻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的流行是一种危害——一旦获利的模式和立场趋于明朗,电影业内的商业部门就会立刻开始打压实验和艺术的元素。

当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三大部门各自分离时,追求个性的电影人还能自由发挥,但随着制片厂垂直整合的普及,独立创作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

从电影诞生开始,特立独行的导演遭到打压、排斥或招安后“融入”主流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任何年代和地区,电影历来是投资人利润最大化和艺术家争取创作自由的一场拉锯战。有钱人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把大把钞票放到艺术家手里,懂得编剧或拍片的会计还是屈指可数——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们不断尝试。

霍华德·霍克斯、劳伦·白考尔和亨弗莱·鲍嘉在《夜长梦多》(1946)的片场。导演霍华德经常自行担任作品的制片人,并且喜欢不经审查机构的批准,在片场即兴发挥

在内外交困的残酷环境下,直至今日仍不断涌现的各类佳作足以证明电影这一媒体的顽强生命力。

和其他领域一样,电影界“黄金时代”的传奇一直被传颂至今,层出不穷的经典、高不可攀的整体水平令人敬仰。然而,这样的传奇经常是片面的自我想象,电影也不例外。

举例来说,20世纪30年代黄金时期的好莱坞“片场时代”的确涌现了《疤面人(1932)、《科学怪人的新娘》(1935)、《瑞典女王》(1933)、《育婴奇谭》(1938)、《乱世佳人》(1939)和《绿野仙踪》(1939)等一批佳作,上述作品的经典地位可谓实至名归。在此之外,还充斥着大量资质平庸、粗制滥造、无人问津的烂片。

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全世界每年出产的电影只有不超过5%值得一看,而这可能还是乐观的估计。

1939年, 克拉克· 盖博在阅读玛格丽特·米歇尔的畅销书《飘》。他在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扮演瑞德·巴特勒。影片获得了十项奥斯卡奖,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之一

尽管如此,电影史上确实出现了全盛时期, 这些通常不超过十年的时期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在社会、技术、历史和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创作高峰。

除此之外,某些并不总是隶属于某个黄金时代的电影类型和风格经常在特定的国民情绪下风靡一时。

一位社会历史学家能从好莱坞的演变中指出黑色电影体现了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造成的紧张情绪,30年代轻松恶搞的脱线喜剧也在此时戛然而止。

《蓝色大丽花》根据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改编,主演艾伦·拉德和维罗妮卡·莱克成为一对经典黑色电影情侣

冷战焦虑在战后的作品中出现,甚至影响了美国式积极乐观的歌舞片和西部片。同理,中田秀夫的《午夜凶铃》(1998)引领的日式恐怖片风潮与日本经济衰退后的社会动荡紧密相关。

在过去的30年里,随着电脑动画的崛起和成熟,技术手段在电影中占据了愈发重要的位置。这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局面。

在电影制作日趋数字化的今天,终端产品出现在电脑、笔记本、手机上,甚至未来直接输入观者的视网膜中。今日我们所熟悉的观影体验在五十年后人们的眼中也可能会变得狭隘过时。

03

《电影通史》力图纵览电影发展至今的历史,并展望其不断扩张的未来。

这本书以编年史的手法展现了电影发展的历程,从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的首次公映到“后911时代”的美国电影、电脑动画和3D立体电影以及新千年的欧洲电影。

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世界各国的电影风貌及其多样化的人文背景。

丰富的资料依照时代、区域和电影流派加以整理。

多位专家撰文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对影史佳作进行了深度赏析,并对大事年表、电影人档案和相关资料(文学原著、文艺运动、音乐和摄影等)作了详细说明。

读者和评论家一定能找出我们遗漏的佳作,但在如此有限的篇幅里,我们只能对无法详述的作品忍痛割爱。

电影激发的热情讨论和争执不亚于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甚至更多。

如果本书能够引发读者的讨论、建议甚至愤怒的批评,能够让读者对其内容进行正面或反面的重新审视,或者使读者对自己此前所忽视的电影、电影人、电影类型或某国电影产生兴趣,那么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