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内科病)与针刀治疗
一、脊椎相关疾病概论
定义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脊柱产生异常改变以后,造成脊髓、周围神经、血管损害而引起的远离脊柱的各组织、器官的一些列病症。具体说来,就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围软组织遭受损伤,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柱骨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和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和压迫并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配的脏器出现的多种临床病症。
二、脊柱病因及脊柱相关疾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脊柱病因学及脊柱相关疾病的理论,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从脊柱解剖及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脊柱与多种疾病相关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当前临床与基础医学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脊柱与疾病相关理论提出,最早是一位美国医生,他曾为一名因颈椎(C)受伤错位而失聪的患者纠正了相应的椎体位置,从而使其恢复了听力。因此他首先发现并提出脊柱错位可能引发其他相关的疾病;并由此创立了一门新的医学--神经整脊学。即现代人们称为“整脊学”、“治脊疗法”。1982年美国密苏里州建立了第一所整脊学院,这一疗法的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可由神经系统功能失一调所致,要使其恢复正常,就要对人体结构,尤其是脊柱的结构实施手法复位及特殊的按摩治疗.现在美国有正式整脊学院二十余所、学制四年,每年大约2000余名毕业生。
近十年来,这一学科在欧美、东南亚、日本及港台地区蓬勃发展,普遍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在我国,这门学科一正式兴起不足二十年,目前全国约有200名学者从事这方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说明这一领域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足够重视。
三、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大量临床资料与实验证实。有多种各系统疾病与脊柱力学平衡失调有关。如颈性血压异常、颈性心律失常、颈性视力障碍、颈性溃疡、颈性腹痛等。脊柱是人体的中轴,人类的直立行走使脊柱处于不稳定状态,椎管内有中枢神经,脊柱周围有支配全身各器官的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前倾、后仰、侧弯、旋转等移位,椎体增生、小关节错位、均可导致脊柱力平衡失调,使相应的脊神经及脊柱前方的交感神经链以及椎周的血管也发生相应的移位,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导致相应节段神经、血管支配的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及代谢障碍,于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它涉及到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运动、内分泌、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不仅直接引发人们熟知的、常见的颈、肩、腰、腿痛,而且成为横跨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多个学科的新边缘学科--脊柱相关疾病学。
一、病因
(1)、椎间盘退变,导致脊柱失稳。
(2)、颈、肩、腰、背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导致的脊柱失稳。
二、引起脊柱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的常见原因有:
1、长期低头工作或长期在某一特定姿势下做重体力劳动。
2、工作生活姿势不良。
3、剧烈运动
4、反复轻度扭挫伤。
5、自幼缺乏体力劳动锻炼或因疾病所致的体质虚弱。
6、头颈、腰背部受撞击。
(三)椎间盘突出:多有急慢性外伤史。腰段脊柱负重大,所以较易发生。
(四)骨质增生:脊椎失稳后、如活动度增加或软组织甚至损伤后出现伤侧椎旁肌痉挛状态,则在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或推体边缘的韧带、肌腱附着点、估摸遭受不平衡力的牵拉、应力发生改变、损伤、发生出血,机化而骨化成为骨质增生。
(五)韧带增生肥厚或钙化:韧带可由于长期被过度牵扯,或因脊柱失稳活动度加大,增生肥厚,钙化、骨化。韧带钙化可直接刺激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静)脉、交感神经等.
(六)先天性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
(七)颈部及咽喉部炎症感染:
(八)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变化是受累的前纵韧带、横突间韧带和后纵韧带棘上韧带的硬化和骨化。
二、主要病理因素-椎间小关节移位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
1、椎问孔横径(前后径)及椎管的矢状径均缩短;
2、横突孔相对变窄;
3、椎管亦相对变窄;
4、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变窄的椎间孔的刺激和压迫,而出现疼痛、麻木感或运动障碍;
5、椎动脉可因颈椎关节移位或钩突关节增生的骨刺压迫,而出现挤压或扭曲,产生血循障碍。环枕关节及环枢关节发生移位时,牵拉、压迫,极易引起单侧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全而发生眩晕及脑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6、脊髓受到变窄椎管的骨性直接压迫或因脊髓动脉受压而致血运障碍。
7、交感神经改变。
如因脊椎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刺等造成压迫或牵拉而损害交感神经时,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多器官症状。椎动脉供应脑干和枕叶视中枢的血循环,因此脊柱相关疾病可以引起颈、眼、耳、喉部症状。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于眼部及颈动脉丛,调节眼循环和瞳孔扩大肌、眼睑肌。颈上交剪神经节是位于C1-3,横突前方,当上颈椎错位后,横突亦随之偏移,即可牵拉、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引起眼部或其他五官器官出现症状。三叉神经脊髓束在颈髓中亦可因枕环关节错位而受到刺激,引起眼周神经痛或前额痛。颈动脉丛的损害可导致眼循环障碍而造成视网膜病损。
颈交感神经节发出心支而支配心脏,颈交感神经节又来源于T1-2神经根的白交通支。根据专家观察,上位颈椎错位时常出现心动过速、心悸,引起功能性心律紊乱;C4-6错位时常可出现心动过缓;心房纤颤者多为C7-T2有错位;室性、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者,常见于T3-5错位。有人报告刺激C7神经根,受试者感到胸部与腋下疼痛,C7-8神经根受刺激时,可引起胸大肌痉挛。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压后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则相对兴奋,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收缩,可出现心绞痛发作。右侧交感神经纤维大部分终于窦房结,而左侧纤维大部分终于房室结和房室束,如果脊椎发生旋转式错位,这种骨性刺激偏于某侧,将会导致心脏异搏点出现而发生心律失常。
胸闷、胸痛及心律失常同时存在,可由于椎间关节错位、椎间孔变窄刺激神经根所致。从脊髓发出的肋间神经只有一级神经元,骨关节一旦复位,神经根刺激去处后,肋间肌痉挛即可解除,胸闷、胸痛即可消失;而心律失常有时恢复较慢,是因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通过椎间孔时受到刺激或压迫而致损害,其节前纤维属B类有髓鞘纤维,其纤维细、传导速度慢、潜伏期长、损害严重时可引起脱髓鞘改变,同时交感神经从脊髓侧角至心脏为二级神经元,介质分泌的恢复亦需较长的时间。因此,交感神经功能恢复要比周围神经慢一些。
腰骶丛神经根如受到刺激或压迫亦出现该神经分布区的运动、感觉障碍。如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排尿障碍等改变。内脏本身的病变亦可通过同一脊髓节段出入的神经传导到体表部出现腰腿痛,例如慢性前列腺炎可出现 下腰痛,卵巢、子宫、输卵管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症或肿瘤等。故在进行诊断工作中应注意鉴别诊断,方可有效地进行治疗。
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
一问、二看、三模、四影像。
在进行脊柱相关疾病的检查诊断时,脊柱的某一节段发病,会出现哪些症状,这对明确诊断有很重要意义。
1、详细询问病史
2、看棘突形态改变
3、详细触摸检查软组织及骨关节
4、详细解读影响学有无异常改变
节段症状
C1 眩晕、后头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窦性心动过速
C2 眩晕、偏头痛、耳鸣、胸闷、排尿异常、窦性心跳过速
C3 咽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亢、窦性心动过速
C4 咽部异物感、胸闷、肩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呃逆、窦性心动过速
C5 眩晕、视力下降、上臂痛、下肢瘫痪、心动异常
C6 低血压、心动过缓、上肢挠侧麻木、疼痛
C7 低血压、心房纤颤、上肢后、尺侧麻木、疼痛
T1 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左上胸部痛、心慌、心悸、咳嗽、气喘
T2 胸闷、胸痛、乳痛、乳腺小叶增生、气喘、呃逆、早搏
T3
T5
T6 胃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石症
T7
T8
T9 胃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官炎
T10
T11 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困难、尿路结石
T12 同T ,腹胀、腹泻、肾炎、肾结石
L1 同T12大腿前侧痛
L2 腰痛、大腿麻木、疼痛
L3 腰痛、腹痛、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性功能低下
L4 同L;,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木、疼痛
L5 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下肢后外侧麻木、疼痛、遗尿
S1 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
骶髂关节 右侧移位:副交感神经紧张(如肝、胆、胃肠功能低下、消瘦、腹泻、妇科疾患等
左侧移位:交感神经紧张(如心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易患感冒等)
双侧移位:偏食、体重变化、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遗尿
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
1、 松解异常变化的软组织。
2、 手法整复错位的骨关节
3、 中西药物合理
4、 物理及自然疗法并用
5、 引导病人对脊柱病的新认识
整体思维、立体诊断、线路穿插、系统调配
脊柱是万病之源、重视脊柱、调理脊柱、治疗保健脊柱
健康长寿
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
松解异常变化的软组织。
手法整复错位的骨关节
中西药物合理调理
物理及自然疗法并用
引导病人对脊柱病的新认识
整体思维、立体诊断、线路穿插、系统调配
脊柱是万病之源、重视脊柱、调理脊柱、治疗保健脊柱
健康长寿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