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脉诊,为什么老是觉得脉象无区别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双手六部脉象都一样,没有区别。如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说明这个脉诊总体来说是失败了。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脉象,寸关尺三部以及浮中沉三部都是有区别的,要么是形态上有区别,要么是力量上有区别。完全没有区别的情况是非常的少。
察觉不到这个区别,当然就不可能利用脉诊来诊病。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否认脉诊临床应用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其中的原因有几个。
一个是手指的灵敏程度不够。感觉不到一些细微的变化。
二是不能静心凝气。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手指上。当进入把脉状态的时候,我们要求大脑注意力集中于手指所到之处,就仿佛是用大脑看到了你手指接触的脉象一样。这说起来简单,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就属于基础性问题,是把脉的方法不对导致的。
我们前面说的拿脉,就是用指目拿到了脉管。
正确拿到脉:用指目把握脉管的上弧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你打的是脉,而不是脉的搏动。
如果不注意认真执行这个操作要点。可能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用指腹把脉的情况。
用指腹把脉有什么弊端呢?
一、指腹不如指目敏感,且过于宽大,精确度降低。不利于捕捉脉管中的力量情况。一些细微的力量 对比无法感受到,就特别容易产生三部脉一致的错觉。
二、指腹范围过大,使用指腹搭脉的时候,手指过于平伸,往往连脉旁边的肌肉肌腱一起拿住。这样,主感觉没有落到脉管上,而是落到了脉管旁边的肌肉或者肌腱上,这样,把的就不是脉,而是脉搏动的传导。
大家可能会觉得不大可能,实际上这是很容易发生的。而且主导传递力量的,往往就是寸关尺中脉气最盛的那个部位。这样,你就会产生三部脉力量和性质一样的错觉。
实际上,用指腹拿脉,即使拿到脉管上,当三部同按的时候,也是一样会受影响的。因为指腹拿脉范围过大,对脉的挤压过强,一样会导致脉气最盛的部位力量向旁边传导,从而引起三部脉一样的错觉。
三、指腹无法准确找到位置深的、比较细的、比较弱的脉。
指腹相对宽大,无法探及深而狭小的地方,当脉细弱,又藏在筋骨之下的时候,用指腹搭脉就不可能找到脉管了。这时候往往感受到的只是相对较强部位传导过来的搏动而已。
尤其是那些肥胖的患者,肉多而厚,往往关脉软滑有力,而尺脉沉细而弱。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关脉的搏动传导误以为是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