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本期继续接着讲。
一提到何进身死、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这一连串事件,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于袁绍,认为袁绍给何进出了许多馊主意,才导致一系列恶果。这点笔者在上期末尾有过解释,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何进自身优柔寡断麻痹大意,而非袁绍的策略问题。

具体到董卓进京,虽然是袁绍的主意,可并不是只征召董卓一支人马。

《后汉书·何进列传》载: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董卓、王匡、桥瑁、丁原四路人马进逼洛阳城外,共同对何太后施加压力以铲除宦官。隐患在于董卓的兵力比其他人强,这也很正常,看官职董卓为前将军,要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但只要何进按部就班其实不会有问题,谁能想到大将军只身进宫犯险呢。

董卓能够击败其他三路地方军以及袁绍等中央军势力,迅速夺取朝廷控制权,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董卓在都城有内应。何进死后,朝廷并非群龙无首,皇帝的母亲何太后听政,并且何进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尚在,何苗完全可以继承何进的位置,继续把士大夫们团结在何家外戚旗帜下。结果何苗却被董卓的弟弟董旻以及何进部曲将吴匡联合攻杀,直接导致何家外戚势力崩塌,士大夫官僚集团各自为战,董卓的获益最大。而且董卓进城的速度之快,必定与董旻的情报有关。

第二,董卓迅速吞并了并州军。凉、并二州均与北方少数民族有漫长的边境线,因此士兵实战经验丰富善于骑射,战斗力普遍比中原部队要高。董卓招揽吕布袭杀丁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借此董卓兼并了丁原的并州军,由此获得了对其他在洛阳附近势力的绝对优势。而董卓能够在几天之内迅速吞掉并州军的原因,很多人则没有注意。董卓早在延熹九年(166),就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转战北方各州平定叛乱,后来又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县令,再后来被袁隗征辟为掾,又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也就是说董卓的仕途与并州及周边关系极深,可能拼起在并州的人脉来,董卓完全不弱于丁原。这也是并州军迅速倒向董卓的重要原因。

说起来董卓担任并州刺史还是袁隗的举荐,原来董卓竟也是袁家门生故吏呢,只不过这位得意门生最终成了袁家的掘墓人。袁隗作为士大夫官僚们的领袖,董卓是其“学生”,这也是袁绍征召其进京的重要因素,因为在袁隗、袁绍看来董卓其实也是自己人。

如果说袁绍为铲除宦官向何进提出的几次计策并无明显问题,那在何进死后的权力争夺上袁绍则暴露出明显的失误。

《后汉书·袁绍列传》载:及卓将兵至,骑都尉太山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

何进在时董卓不是问题,如今群龙无首洛阳一片混乱,董卓拥兵自重几乎是必然。假如袁绍能振臂一呼团结其他力量迅速压制董卓,初入京城的董卓完全可能被震慑住或者被擒获,文武官员会聚集在袁家旗下重整朝政。结果袁绍怂了,不敢发兵与董卓为敌。

究其原因,可以对比董卓与袁绍的人生经历。董卓在祸乱朝廷之前,一直转战北方各州,与鲜卑、羌人作战,与边章、韩遂作战,与黄巾军作战,董卓的人生就是由大大小小的战争组成的。而袁绍含着金汤匙出生,“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宠爱集于一身,年轻时在京城玩“隐居”,学战国四公子豢养大批门客却不出仕,除了二十岁做过一阵县长外,就直接给大将军何进当参谋,完完全全的上等贵族,对洛阳以外的世界都鲜少了解。指挥禁军追杀宦官还行,让他跟刀尖舔血的凉州悍勇去决一胜负,心里还真没底。

袁绍这边不敢对董卓先下手为强,董卓可就迅速干掉了丁原吞掉并州军,何进、何苗的部曲也加入董卓麾下。考虑到董旻联合何进部曲将吴匡之事,这当中董旻应该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洛阳局势在几天内迅速明朗,大权已在董卓手中。

董卓要废立皇帝,具体原因请参见董卓篇这里就不展开了,单说董卓把袁绍找去商量此事。这很好理解,毕竟董卓刚刚进京,官僚之中袁家是领袖,袁绍又是何进的心腹,取得其支持很重要。

史书中二人商议的大概经过如下:

董卓说:“皇帝应该是贤明的人来当,每每想到汉灵帝就让人愤恨不已。我看董侯就很贤明,应该拥立他。”董侯即刘协,因董太后抚养而得此称呼。

袁绍回答:“当今圣上喜读经典,也没有对天下做过坏事。董公若要违背礼制任性妄为,废嫡立庶,恐怕群臣多有议论。”

董卓很生气,手按着佩剑呵斥袁绍:“你小子敢这样对我说话!天下之事,还不是我说了算?我要废立皇帝,谁敢不从!”

袁绍见状,改口称:“这种国家大事,还是应该请太傅出来商议。”太傅即袁隗,作为士大夫领袖同时也是提携董卓的恩人,袁绍把叔叔袁隗抬出来是作为拖延的借口。

董卓却丝毫不给面子,威胁道:“不听从我的决定,刘氏的种也没有遗留的必要了。”

袁绍本来稍有服软把袁隗抬出来做借口,听到这话情绪也上来了:“天下有实力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一人吗!”说罢横着佩刀作揖而出。

袁绍走出董卓府上,心里知道大祸临头,趁着董卓还没缓过神来赶紧将官印悬于东门以示辞官,迅速逃往冀州去了。

《后汉书·袁绍列传》载: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

许多人对袁绍此处的表现推崇备至,认为这是袁绍人生的高光时刻,相比于后来群雄逐鹿时屡次错失良机,这是袁绍英雄气概的证明,值得敬佩。

正相反,笔者认为这段记载恰恰展示出袁绍的性格弱点,是其一次重要的失误。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袁绍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明显思想准备不足。袁绍并不傻,他很聪明,从他“隐居”京城大肆招纳门客,广交天下豪杰的行为,到屡次拒绝出仕,最终等到大将军何进点名,直接一步跨进东汉帝国权力核心圈,说明袁绍对于中央朝廷的权力游戏观察得非常精准,也善于玩弄这种游戏。

可袁绍的聪明仅限于朝堂之上的权谋,对于京城之外东汉帝国广大复杂的地方力量,他几乎没有亲身经历,基层历练也非常短暂。就好比袁绍与董卓,这两个人眼中的世界,虽然风景人物是相同的,但在他们的主观当中却又截然不同。袁绍懂得这个帝国的礼法、制度,在明规则潜规则内,总之他一定会按照规则来做事。也正是囿于规则思维,袁绍才不会逾越何进的权威去直接攻击宦官。征召董卓、丁原等四路人马进京,也是在规则范围内利用权力进行逼宫,潜意识里袁绍一定要服从大将军何进,而何进又要服从于摄政的何太后。

董卓完全不同,他对规则的理解只有一条:是否有利可图。几十年转战幽并凉北方各州,长期与游牧部落打交道,野蛮剽悍的董卓是信奉实力至上的人,他对规则的遵守仅限于惧怕,一旦值得惧怕的权威不存在了,董卓随时准备取而代之,从他对待太尉张温的态度就明显能感受到。

讲到这里大家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鲍信等人早就劝袁绍不要召外兵入京,袁绍却不听了。因为袁绍基本没有在外地历练过,没接触过那些真正冷酷不讲理的现实,所以他不能理解董卓有什么好怕的。在袁绍眼里,董卓必须要听从何进的命令,自己只管给何进支招收拾宦官,其他方面的风险他没概念,也不相信。就是说,袁绍对东汉作为一个大帝国,对国家的实际情况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所以结合当下,我们国家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求一定年限的基层工作经历,是非常有道理的。

袁绍长期浪漫主义的贵族公子做派已经成为思维习惯,他就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何进遇刺后袁绍带兵屠杀了宦官,可遇到做事风格就像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董卓,袁绍慌了,不敢在董卓入城之初解决问题。当然,袁绍最终还是保有士大夫领袖的风范与气节,跟董卓讨了一番嘴上功夫未落下风。

冷静下来的袁绍不敢久留,迅速逃往冀州。

本期主要是笔者个人对袁绍征召董卓的深层原因,以及袁绍的性格特点进行的分析,下期将继续讲袁绍组织反董联军及之后的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敬请点赞关注吧,同时也欢迎翻阅往期三国人物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董卓入洛阳摘桃,袁绍奔冀州组队【三国争霸5】

    收录于话题 #三国争霸 43个 接前文 三国序章:耳听未必为真,眼见未必属实 何进被张让骗进宫后,惨遭诱杀. 何进何进,奈何如此上进! 何进虽死,但部曲仍在.此时皇宫门外,就屯着何进带来的部队. 何进 ...

  • 河南省周口市籍三国名人:项城市五人,商水县七人,太康县十一人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汉末三国时期,该地隶属于豫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周口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二十三人.其中,项城市五人,商水县七人,太康县十一人. 项城市籍的三国名人一共有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孙坚篇(尾声)

    汉末群雄系列之孙坚(尾声)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孙坚重大事件之十一--劝袁术供粮.拒董卓和亲 孙坚阳人之战大胜董卓军,袁术身边有人开始说闲话,建议袁术对孙坚要有所控制,防止孙坚攻下洛阳后无法制 ...

  • 天生高富帅,东汉掘墓人

    新三国剧照 不得不承认,人生来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一辈子的努力,还够不到别人的起跑线,有的人生来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汉末最出名的高富帅,袁绍,字本初. 天生高富帅 袁绍真是投了个好胎,生在袁家,汉末的 ...

  • 汉末争霸的几个关键节点,偶然因素导致了三国纷乱百年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可以说是一些偶然性因素引发的关键节点,导致了最终三国鼎立,纷乱百年的结局: 1. 大将军何进为消灭宦官,是叫各路边军一起到洛阳附近来,他这个举动是合理的,因为洛阳禁军累世以来宦官的影 ...

  • 袁绍绝对算是东汉末年的豪杰英雄,却被无数人一直所误解!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即使历来学者对其大多都持以鄙夷态度,袁绍也绝对能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位主角. 袁绍是如何提升声望的 袁绍字本初,出身于"四世三公"之称的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只不过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术篇(中)——与袁绍兄弟争权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袁术重大事件之四--幕后操控豫州 上篇讲到袁术东占豫州,西入洛阳,两面出击,风头正劲.本期继续讲接下来的事. 先说袁术阵营头号猛将孙坚在讨董战争中高歌猛进,攻入洛阳后继续西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杨(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张杨重大事件之五--结好曹操 在上一篇中,笔者讲到张杨被董卓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作为董卓与袁绍两大势力中间的缓冲地带. 初平三年(192)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