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士怡治心血管疾病用药经验

第二届国医大师阮士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有其独到的方法。下面就对阮士怡治疗方法加以总结。
平补阴阳 以肾为根
仔细揣摩《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两句话,阮士怡认为任何疾病发生都是因为机体自身的阴阳失衡造成的,而人体中五脏六腑之阳均以肾之元阳为根。因此,疾病治疗也应以调肾之阴阳为根本,所以在方剂中常佐平补肾阴肾阳药物,兼以调理他脏,同时去除急标之因。临床补阳药物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鹿角霜;助肾阴药物常用何首乌、桑寄生、枸杞子、川断、山萸肉。
在临床实践中,阮士怡体会到温补肾阳之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可阳中求阴,因此补阳药物,如淫羊藿、肉苁蓉的运用更为频繁。临床应用取得明显疗效后,应用实验研究探索肉苁蓉的治疗机制。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其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临床应用的疗效观察体会以及实验研究,是双向并行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促进,既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也是科研的可靠方向,对医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是需要一直传承的理念。
阮士怡认为衰老及血管老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老化导致动脉内皮的结构变化和功能失调,引起血管内膜增厚、血管顺应性下降、血管硬化程度增加以及动脉血压的改变。女贞子、旱莲草是临床常用的滋补肾阴药对。女贞子有“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本草纲目》)的记载,适用于肝肾阴虚证。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及阴虚血热出血之证。女贞子与旱莲草配伍可滋补肝肾,以使人身之元阴充足,其来源于清代汪昂《医方集解》中的二至丸。其原文曰:“二至丸,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二至丸能够减少衰老相关代谢产物,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呈现抗衰老的作用。同时,二至丸还可提高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因此二品合而用之,强化了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之效,特别适用于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因为此人群多年过半百,肾气亏虚,精血亏耗严重。
标本兼治 扶正祛邪并重
治疗心绞痛时,最常用的药物便是丹参。对于气滞血瘀、痰湿内阻、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均会配伍丹参。丹参的广泛应用说明在强调扶助机体之正气的同时,注重祛除标实,从而兼顾标本。临床常常使用丹参,是因为丹参专通营分,功擅活血化瘀,为疏通瘀血阻滞之要药,但其性较平和,兼具补血之力,活血之效更胜补血一筹,正如《本草便读》记载:“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现阶段不乏对丹参的药理研究,其主要通过以下10条途径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脂质代谢;抗炎;调节血压稳定;负向调节凝血因子;抗血栓形成;调节细胞增殖;抗应激损伤;促进血管新生;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血管收缩与扩张;促进伤口愈合。
丹参还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指丹参行瘀而不伤正,生化之机未损,新血自生,从而起到间接的补益作用,是以通为补之意。所以老年人可定期服用丹参,能够起到活血补血,净化血管,养生保健的作用。
临床还将丹参与黄芪配伍使用,主要针对冠心病本虚为主,兼有标实的特点,比单纯运用活血化瘀药物疗效更佳,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其证候类型多以心气虚兼以血瘀为主。黄芪乃补气药之长,可改善心脏功能,保护心肌。黄芪与丹参配伍,可益气活血,黄芪侧重于“气”,可调整机体的气机,改善循环,进而使心肌对氧的供求得到平衡;丹参侧重于“血”,可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疏通脉络。这与中医学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等气血相关理论相吻合。同时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与丹参配伍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心肌组织血管新生、抑制心衰心室重构等作用。可见丹参配伍黄芪,对心血管、心肌组织都有确切作用。
川芎与当归配伍的“芎归汤”,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就有详细记载,临床常以1:1比例配伍川芎、当归,以行气补血活血。当归为补血、活血化瘀之要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上达巅顶,下通血海,中开郁结,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两者配伍,可增强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力,又兼养血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正,可柔络以缓络脉之拘急,通补兼施,通调并举。故常用于气滞血瘀之心痛,共奏补血活血行气之功,缓解胸痛如针刺一般,且痛处固定不移的痛症。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和当归共有的重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可通过抑制MMP-9表达、促进TIMP-2的表达,起到抑制 VSMCs 迁移,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这项研究也是在临床、科研双向并行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理论创新 提出软坚散结法
叶天士提出“经主气,络主血”,受其影响,认为“久病入络”。于是在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时,常考虑病程较长的情况,常见有痰瘀互结之症状。方剂中常加用软坚散结药物,如:鳖甲、绞股蓝、海藻、夏枯草等,使瘀血、痰浊有形之邪得以软化,再配以活血化瘀或行气祛痰药物,能更有效地祛除瘀血、痰浊,临床获良效。故提出“软坚散结”治疗大法,以起到减轻或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目的。
软坚散结药物中,常用绞股蓝与炙鳖甲配伍使用。绞股蓝可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鳖甲主消散,以其味兼乎平,平亦辛也,咸能软坚,辛能走散。”(《本草经疏》),故可“主心腹癥瘕坚积……”(《神农本草经》),有软坚散结之功。同时,绞股蓝和鳖甲具有神经保护、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调脂等药理活性。因此以上二者相合,可消除痰浊瘀血结聚的有形实邪,疏通血道,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
异病同治 妙用清热解毒药
对于有恶热、口干、口苦欲冷饮等热象表现的冠心病患者,常加入清热解毒药物,如茯苓、白藓皮等。一方面清其内热,另一方面这些清热解毒药,往往有治疗痈肿的作用,血管内粥样斑块破裂、糜烂,与体表的痈破溃后呈马蜂窝状的临床表现的相似。在病机上,冠心病患者脾肾亏虚,津液不能运化而为痰湿,血结气郁则化火毒,合于痰湿而成湿热,终致火浊相熬,痰瘀火热互结于血脉,阻塞脉络而发病;痈的病机为火毒壅聚,营卫失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发为痈疽。所以,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病机,可以用异病同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药理学实验也表明土茯苓和白藓皮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和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抗炎及免疫等心脑血管方面作用。
中西合参 中西药联用增效
阮士怡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病,注重中西合参,常中药、西药联合应用。中西药联用时,利用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似药理作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单独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确定疗效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如治疗高血压,辨病辨证立法后,优先使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肝阳上亢患者,可加用莱菔子、泽泻,以清泄肝热,祛痰息风;气血亏虚表现者加用黄芪、益母草,以益气活血。
如此用药,既符合证候特点,又都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将中医理念和西医原理相融合,提高疗效,也体现了用药“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理念。 (郭利平 张军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