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乡党篇(十三)

01

   原  文     

乡党第十

10.13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02

   释  解      

朋友去世了,如果没有亲人负责收敛,孔子便说:“朋友有养生送死的道义,由我来料理治丧的事情吧!”朋友有共患难而相助的道义,因而朋友间馈赠礼物,即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孔子接受后都不行拜谢之礼。

03

   释  字      

《说文》: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息姊切。𠒁,古文死如此。

《释名》:死:人始气絶曰死。死,澌也,就消澌也。

汉字“死”甲骨文从人(或从人之跪跽形)从歺(尸骨)会意。《甲骨文字诂林》:“罗振玉说,象生人拜于朽骨之旁,死之义也。”后“人”旁讹为“匕”而成“死”字。《白虎通义》“庶人曰死,死之为言澌,精气穷也。”本义为生命终止,引申指消亡,消失。又引申指竭尽全力,拼死,固守。

殡(殯)

《说文》:殯: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从歺从宾,宾亦声。夏后殡于阼阶,殷人殡于两楹之闲,周人殡于宾阶。必刃切。

《释名》:殯:于西壁下涂之曰殡。殡,宾也,宾客遇之,言稍远也,亦曰攒。

汉字“殡”从歺从宾,宾亦声,会当作宾客敬待之意。周人停棺于西阶,西阶属宾位,故其字从歺、从宾会意,宾亦声。《说文》:“殯,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段注“尸在棺,故从歺。西阶宾之,故从宾。”本义为人死后停棺待葬,泛指殡葬。

04

   素  说      

前节通过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彰显了孔子对先王圣贤的诚敬,对祭祀流程和礼节的谨慎认真。本节记录了孔子与朋友交之道义,彰显的是朋友安之、信之、怀之的道义。“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表达了朋友间担当的义不容辞的道义,彰显了孔子仗义之豪爽;“非祭肉,不拜”,则表达对天地、鬼神、祖先的诚敬重礼之义。

朋友去世了,如果没有亲人负责收敛,孔子便说:“朋友有养生送死的道义,由我来料理治丧的事情吧!”朋友有共患难而相助的道义,因而朋友间馈赠礼物,即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孔子接受后都不行拜谢之礼。

本节需要注意“非祭肉,不拜”中所隐含的孔子的神灵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已经严格区分了“可感知”和“不可感知”,教导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理性地对其“不可感知”的“不知”采用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本节中朋友之馈的“车马”是属于物质可感知的世界,因朋友有患难与共的道义,有养生送死的道义,故而“车马”虽昂贵仍可不拜而受之。祭肉则不同。祭肉是祭祀时供神供祖之肉,祭毕分赠给朋友,因其曾献给神灵,其中多少带有一些不可感知的神秘,对此孔子一贯是以“敬而远之”的,故对“祭肉”孔子一定会行礼拜谢而受之,以期分享朋友祭祀神灵所得到的福泽。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