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08
10种偏方调治小儿便秘
偏方一、牛奶红薯泥
配方:红薯、奶粉适量。
制法:将红薯洗净后去皮后蒸熟,碾成泥。将冲好的奶粉倒入红薯泥中调匀。
功效: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防治宝宝便秘。
用法:可做点心
偏方二、蔗汁蜂蜜粥
配方:甘蔗汁100毫升,蜂蜜50毫升,大米50克。
制法:煮熟的大米粥调入蜂蜜、甘蔗汁,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清热生津,润肠通便。
用法:每日1剂,连服1周。
偏方三、芝麻核桃粉
配方:黑芝麻,核桃仁适量。
制法:将黑芝麻、核桃仁炒熟,研末,装入瓶中。
功效:主治大便干燥,小便较黄。
用法: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
偏方四、肠耳海参汤
配方:猪大肠300克,黑木耳20克,海参30克,调味品各适量。
制法:大肠翻出内壁用细盐袭洗净,切段;将发好的海参切条;木耳温水发好洗净;将大肠、海参、木耳放锅中加水及调味品文火炖煮30分钟,大肠熟后饮汤食肠。
功效: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用法:可佐餐。
偏方五、二仁通幽汤
配方:桃仁9粒,郁李仁6克,当归尾5克,小茴香1克,红花15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煮于砂锅,30分钟后去渣即可。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化瘀消胀。
用法:可做茶饮。
偏方六、四仁通便饮
配方:甜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10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捣烂,加开水500克冲泡,加盖焖几分钟。
功效:润肠通便。
用法:可做茶饮。
偏方七、酥蜜粥
配方: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大米淘净,煮粥,煮好后调入蜂蜜、酥油,再煮沸2次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用法:每日1次,连服1周。
偏方八、黄芪芝麻糊
配方:黄芪5克,黑芝麻、蜂蜜各60克。
制法:黑芝麻炒香、研末备用、。黄芪水煎取汁,调入黑芝麻、蜂蜜。
功效: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用法:每日1次,连服1周。
偏方九、银菊粥
配方:金银花、杭白菊各1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金银花、杭白菊择精,水煎取汁,放入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沸2次即可。
功效:养血润燥。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芝麻杏仁糊
配方:芝麻、大米各90克,甜杏仁60克,当归10克,白糖适量。
制法:芝麻、大米、甜杏仁浸水后磨成糊状,当归水煎取汁,调入药糊、白糖,煮熟即可。
功效:养血润燥。
用法:可常食。
大补经汤
【处方】 当归(酒洗)6分,白芍6分,香附6分,川芎5分,熟地黄5分,白术(去芦)4分,白茯苓4分,黄耆4分,陈皮4分,玄胡索4分,人参3分,砂仁3分,阿胶(炒)3分,沉香(另研)3分,小茴(酒炒)3分,吴茱萸(炒)3分,肉桂3分,粉甘(炙)3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妇人气血虚弱,血海寒冷,经水不调,或时心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色,错乱不分,信期每月淋沥不止,面色萎黄,四肢无力,头目眩晕,肌体羸瘦。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回春》卷六
大补黄庭丸
【处方】 人参30克 茯苓30克 山药60克
【制法】 上药为末,用鲜紫河车一具,河水2升,稍入白蜜,隔水熬膏,代蜜为丸。
【功能主治】 主虚劳久病,食少便溏,不宜阴柔腻滞之药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三
大补黄耆汤
【别名】 黄耆大补汤(《杏苑生春,卷五)。
【处方】 黄耆(蜜炙)防风(去芦)川芎 山茱萸肉(去核)当归(去芦,酒浸)白术(炒)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甘草(炙)人参(去芦)五味子各3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熟干地黄60克(洗)肉苁蓉90克(酒浸)
【制法】 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 调养气血。主虚劳气血俱虚,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同煎至3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四
10种偏方调治脂肪肝
偏方一、陈皮黄精粥
配方:黄精15克,大米50克,陈皮2克(研末)冰糖适量。
制法:将黄精切细丝,加冰糖同煮,用小火煮至米熟开花,粥稠见油,放入陈皮末,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理气健脾,补气养阴。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偏方二、茯苓女贞子饮
配方: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山楂10克,当归6克,葛根12克,丹参15克,蒲公英10克。
制法:以水煎煮。
功效:收敛、止血、补肝肾。
用法:每日1剂,适量饮用。
偏方三、决明柴胡饮
配方:黄芩、柴胡、陈皮、法半夏、枳壳、枸杞子、白术、鸡内金、茯苓、泽泻、三棱、莪术、续断各10克,丹参、生山楂、决明子、制何首乌各30克。
制法:开水煎煮。
功效:清肝明目、降血脂。
用法:每日1剂,适量饮用。
偏方四、大黄散
配方:大黄适量。
制法:研末
功效:降血压、降胆固醇。
用法:饭后小量常服。服后若见便稀量多时,应停服或减少用量。
偏方五、枸杞子
配方:枸杞子10~15克。
制法:煮粥或泡茶。
功效:补肝阴,养肝血。
用法:可经常食用或饮用。
偏方六、首乌汤
配方:制何首乌。
制法:选取加工制熟的制何首乌,每次10~15克煎汤服。
功效:补肝肾,降血脂,益精血。
用法:每日1~2次。
偏方七、决明饮
配方:决明子
制法:炒熟后每次10克泡茶。
功效:清肝明目,养阴清热,降血脂。
用法:可常年饮用。
偏方八、当归芦荟茶
配方:决明子30克,当归15克,芦荟30克,茶叶少许。
制法:将所有材料以水浸泡,加水一起煎煮,开后再煎20~30分钟即可。
功效:治疗脂肪肝,改善营养过剩状况,增强体质。
用法:可常饮。
偏方九、消脂减肥茶
配方:绿茶6克,大黄2克。
制法:沸水冲泡。
功效: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防脂肪肝。
用法:可常饮。
偏方十、海带烧木耳
配方:鲜海带250克,黑木耳40克,芹菜100克,葱白10克,姜片5克,香醋、精盐、味精、白糖、料酒、生油各适量。
制法:海带洗净切成细条,沸水烫煮。葱白切段,芹菜洗净切段。木耳发水洗净。旺火起油锅,爆炒葱白、姜片,倒入海带、木耳,加白糖、香醋、精盐、料酒及酌加素汤烧半小时,加入芹菜、味精即可。
功效: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
用法:可做菜食,建议每周一次。
13种偏方调治脱发
偏方一、柏枝半夏
配方:干柏枝、椒仁、半夏各90克,蜂蜜少许。
制法:将上述药物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加入少许蜂蜜,再煎沸2次。
功效:降逆理气。
用法:调匀后,擦无发处,每日2次。
偏方二、明矾郁金丸
配方:明矾(白矾)、郁金各等分
制法:将白矾、郁金研末,制成丸。
功效:清心凉血、行气解郁。
用法:每日2次,每次4~5克。
偏方三、榧子胡桃汁
配方: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洗净晾干后捣烂。
功效:抗菌修复。
用法:洗法时做洗发水用。
偏方四、车前米醋
配方:车前草200克,米醋适量。
制法:将车前草全草烘焙成炭,浸入米醋,密封一周后。
功效:止烦下气。
用法:用药醋外涂患处,每日2~3次。
偏方五、牛胆槐豆丸
配方:牛胆粉,槐豆适量。
制法:槐豆研末,与牛胆粉调成丸
功效:明目清心,改善发质。
用法:内服,每日3次,每次9克。
偏方六。柏叶当归丸
配方:侧柏叶240克,当归120克。
制法:将侧柏叶焙干,与当归共研为末,(忌用铁器)加水调制成丸。
功效:生发乌发,理气血。
用法: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5~7丸,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偏方七、冠花芝麻酒
配方: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然后浸泡入酒内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入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
功效:适用于神经性脱发。
用法:用药棉蘸药酒,涂擦脱发处,每日3~4次。
偏方八、枸杞粥
配方:枸杞子适量,大米
制法:将枸杞子、大米洗净,放砂锅中煮成粥。
功效:滋肝肾,抗疲劳。
用法:可常食。
偏方九、冰糖首乌粥
配方:何首乌、大米、冰糖适量。
制法:将何首乌放入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加入大米、冰糖,将米煮成粥即可。
功效:用于脱发久不愈。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蓖麻粥
配方:蓖麻子2500克,大米。
制法:将蓖麻子榨汁,贮于瓶中,煮粥时加入半酒盅蓖麻汁。
功效:用于生发。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一、芝麻粳米粥
配方:黑芝麻250克,粳米。
制法:在粳米粥中加入干净的黑芝麻,熬制30分钟。
功效:生发乌发。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二、黑豆核桃桑葚粥
配方:大枣5枚,核桃仁、桑葚各10克,黑大豆30克,粳米50克。
制法:同煮粥食。
功效:补气生发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三、琥珀莲子粥
配方:莲子300克,龙眼肉100克,冰糖、糖桂花各适量。
制法:将莲子放入清水中烧沸,改为小火炖约30分钟捞出待用。每一颗龙眼肉包一粒莲子仁,放入砂锅内加冰糖烧沸,改小火炖至熟烂,加入糖桂花即可。
功效:用于营养性脱发。
用法:可常食。
13种偏方调治小儿消化不良
偏方一、陈皮粥
配方:粳米50克,陈皮末10克。
制法:粳米粥将熟时放入陈皮慢火熬制。
功效:健脾理气消食,用于饮食不化,食后腹胀等。
用法:可常食
偏方二、砂仁鲫鱼汤
配方:鲫鱼1条,砂仁适量,葱、姜、盐各适量。
制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及鳞,将砂仁放入鱼腹中。将鲫鱼放入砂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加入葱、姜、盐。
功效:醒脾燥湿,调节脾胃虚寒。
用法:可常食。
偏方三、奶酪香肠焗薯茸
配方:土豆1个,香肠若干,奶酪10克,黄油8克,盐适量,黑胡椒粉少许。
制法:土豆切片,盖上保鲜膜放入微波炉高火微波5~6分钟取出,碾成泥。黄油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融化,拌入土豆泥中,入黑胡椒粉及盐,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到披萨盘中抹平。香肠切成小丁铺在土豆泥上,奶酪切丝铺在香肠上。烤箱预热200度,中层上下火烤1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适量食用。
偏方四、山楂莲子粥
配方:山药、山楂、莲子适量。
制法:煲汤
功效:温胃健脾,助消化。
用法:可常食。
偏方五、山楂鸡内金
配方:鸡内金3克,山楂、麦芽、神曲、甘草各3克。
制法:烘焙干,研末,水煎服。
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温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服3克。
偏方六、白术焦山楂
配方:白术60克,鸡内金30克、焦山楂30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功效:开胃助消化。
用法:每日3次,每次1.5克,温水送下。
偏方七、山楂粳米粥
配方:山楂2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
制法:先将山楂入砂锅煎煮,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白糖、水适量煮粥。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用法:可做点心食用。
偏方八、白糖栗子膏
配方:栗子10颗,白糖25克。
制法:栗子去皮,加水适量煮成糊膏状,加入白糖拌匀。
功效:养胃健脾。用治小儿消化不良、脾虚腹泻。
用法:每日2次。
偏方九、牛肚大米粥
配方:牛肚适量,大米适量。盐少许,调料适量。
制法:用盐将牛肚搓洗净,切成小丁,与大米煮至烂粥,加葱姜等调料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用于小儿病后虚弱、食欲缺乏。
用法:可做病后滋补。
偏方十、山楂山药饼
配方:山楂、山药、白糖各适量。
自发:山楂洗净去核与山药蒸熟,冷后加白糖,压成饼。
功效:健脾消食,用于小儿时候腹胀、消化不良。
偏方十一、大枣白术饼
配方:白术30克,干姜10克,大枣250克,鸡内金30克。
制法:大枣去核,鸡内金和白术焙干熟研末,干姜研成末与枣捣成泥,和匀后作小饼烘干。
功效:治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每日1次。
偏方十二、山药糕
配方:山药500克,豆馅150克,金糕150克,面粉60克,白糖150克,香精、青丝、红丝各少许。
制法:山药去皮、洗净蒸烂,晾凉捣成泥,加入面粉搓成面团。面团擀开铺平抹匀豆馅,再摆匀金糕,撒上白糖和青丝、红丝,切成条放入笼中蒸熟。
功效:补脾胃,助消化。
用法:可常食。
偏方十三、苹果泥
配方:苹果2个、盐、糖少许。
制法:将煮熟的苹果去皮去核,捣成泥,加入适量盐。糖。
功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可做饭后点心。
大补化毒汤
【处方】 人参、白术、甘草、黄耆、桂、当归、赤芍。
【功能主治】 痘色灰白,因于气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大补肝肾丸
【处方】 熟地6两,淡苁蓉4两,菟丝子4两,枸杞子4两,潼蒺藜2两,白蒺藜2两,川萆薢2两,豨莶草2两,海风藤1两5钱,海桐皮1两5钱,当归1两5钱,赤芍1两5钱,党参1两5钱,川芎5钱,桑寄生1两,怀牛膝1两,杜仲(炒)1两,茯苓1两,丹参1两,炙甘草5钱。
【制法】 上为末,用虎骨肢2两,阿胶2两,鹿角胶1两,陈酒少许溶化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 痿痹,气血偏枯。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以陈酒化服。
【摘录】 《医方简义》卷三
大补二天膏
【处方】 熟地、丹皮、山茱萸、黄耆、白术、枣仁、云苓、泽泻、山药、远志肉、当归、白芍、茯神、龙眼肉。
【功能主治】 滋补阴血,补脾和胃。主室女天癸已至,复止不来。
【用法用量】 内服。作煎亦可。
【各家论述】 先后二天俱不足,是以任脉虽通,冲脉未盛,气血不能充满,当二七之期,天癸乍至而仍断也。是方用山茱萸、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以补肾水,即六味丸遗意也。用黄耆、当归、白芍、白术、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以补脾土,即归脾汤治法也。先天不足则补肾,以益真阴;后天不足则补脾,以生阴血。气血充足,则月事自以时下矣。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16种偏方调治痱子
偏方一、冬瓜饮
配方:冬瓜60克
制法:洗净,切片加水煎汤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
用法:每天1剂,连服1周
偏方二、冬瓜泥
配方:冬瓜适量
制法:洗净,切片后捣烂。
功效:可治痱子。
用法:将冬瓜泥敷于患处10分钟左右后清洗。
偏方三、冬瓜绿豆汤
配方:冬瓜、绿豆适量,白糖少许。
制法:冬瓜、绿豆共煎汤,加少量白糖。
功效:解暑热。
用法:每日1次,连服7~10天。
偏方四、冬瓜荷叶粥
配方:冬瓜100克,荷叶20克,粳米50克,盐少许。
制法:冬瓜洗净、去皮、切块,荷叶加水煮15分钟,取汁。将冬瓜剂粳米加入荷叶汁中,煮粥加盐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
用法:每日1次,连服1周
偏方五、荷叶绿豆汤
配方:鲜荷叶1张,绿豆适量。
制法:荷叶洗净后与绿豆加水煎煮。
功效:清热解暑。
用法:每日1次,可做汤饮。
偏方六、丝瓜叶泥
配方:新鲜丝瓜叶适量。
制法:将新鲜丝瓜叶洗净,捣烂。
功效:凉血解毒、清署除烦。
用法:洗澡前10~15分钟涂擦于患处,之后清洗。
偏方七、银菊汁
配方:金银花10克,菊花12克
制法:金银花、菊花加水小火煮20分钟,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可做茶常饮。
偏方八、马齿丝瓜汤
配方:马齿苋、鲜丝瓜20克。
制法:马齿苋洗净、丝瓜洗净切片一起加水煎煮。
功效;消暑解毒。
用法:每日1次,连服1周
偏方九、金梅茶
配方:乌梅5~6枚,金银花6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乌梅洗净煎煮30分钟后,加入金银花同煎20分钟,取汁去渣加入白糖。
功效:生津止渴、清热解暑。
用法:可做茶饮。
偏方十、薄荷酒
配方:鲜薄荷叶(最好是老叶)、白酒适量。
制法:取玻璃杯一只,加入白酒,薄荷叶洗净晾干,装入杯子,酒应没过叶子。封闭杯子浸泡一天待酒变为浅绿色即可。
功效:对痱子有特效。
用法:将薄荷酒涂抹于患处,婴幼儿皮肤较为敏感者可加水稀释或减量。
偏方十一、西瓜翠衣汤
配方:新鲜西瓜皮适量。
制法:西瓜皮洗净后削去表皮硬皮,切丁熬汤。
功效:清热解暑、凉血止渴。
用法:可长期食用。
偏方十二、薏米三豆汤
配方:绿豆、赤小豆、黑豆、薏苡仁适量。
制法:浸泡30分钟后煮沸,小火煮熬成汤。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如果从入夏开始服用,小儿很少有发生痱子的。
用法:可做早晚餐常食。
偏方十三、银花苦瓜汤
配方:苦瓜200克,金银花15克。
制法:将苦瓜切开、去籽,与金银花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20分钟,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次,1周即可。
偏方十四、紫苏茄子
配方:茄子300克,紫苏叶5克,调料适量。
制法:茄子、紫苏叶、葱、蒜洗净备用;茄子切段,放盐少许拌匀,腌5分钟后,茄子装盆,隔水蒸熟;另起锅加油热至七八分,加入盐、蒜、紫苏叶、葱,翻炒出香味。锅内加少量水,加葱、蒜等调料一起煮沸,浇在茄子上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用法:可做菜常食。
偏方十五、生姜汁
配方:鲜姜适量
制法:生姜洗净,去皮,切片,捣烂。
功效:解毒、消炎、祛湿、抗菌。
用法:将生姜汁均匀涂擦皮肤患处。
偏方十六、黄瓜片
配方:鲜黄瓜1根
制法:黄瓜洗净,切成薄片。
功效:清热利水、消炎止痒。
用法:将鲜黄瓜片涂擦痱子患处,或贴于患处2~3次。
16种偏方调治冠心病
偏方一、丁香冰片散
配方:山奈、细辛、丁香各2份,乳香、没药、冰片各1份。
制法:研成末。
功效:凉血解毒,用于冠心病。
用法:温开水送服,每服1.5~2g,每日2~3次
偏方二、三棱莪术散
配方:三棱9克,莪术9克。
制法:研末。
功效:破血行气,散结驱瘀。
用法: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偏方三、广郁檀香散
配方:延胡索、广郁金、檀香各2克。
制法:研末。
功效:行气散瘀,清心凉血。
用法: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偏方四、沉香血竭散
配方:三七、沉香、血竭粉(2:1:1)
制法:研末。
功效:补气行气,活血定痛。
用法:温开水送服,每次2g,每日2~3次。
偏方五、银杏叶饮
配方:鲜银杏叶30克(干品减半)。
制法:沸水开浸泡。
功效:改善心肌缺血区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用法:当茶饮用,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
偏方六、香蕉蜂蜜茶
配方:香蕉50克,蜂蜜少许。
制法:香蕉去皮研末,加入等量的茶叶中,加蜜调匀。
功效: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用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用法:可当茶饮。
偏方七、马齿苋包子
配方:马齿苋、韭菜等份,葱末、姜末、猪油、酱油、盐、味精、鸡蛋、面粉各适量。
制法:马齿苋、韭菜洗净,阴干2小时,切碎末。鸡蛋炒熟打碎,将马齿苋、韭菜、鸡蛋搅匀,加盐、酱油、猪油、味精、葱末、姜末做馅,和面制成包子,蒸熟后食用。
功效:清热祛温,凉血解毒。
用法:可做食物食用。
偏方八、蜂蜜首乌丹参汤
配方:蜂蜜25克,何首乌、丹参各25克。
制法:何首乌、丹参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拌匀。
功效:益气补气,强心安神。
用法:每日1剂。
偏方九、党参黄芪汁
配方:党参20克,黄芪30克,川芎、枸杞子、制何首乌、牡丹皮各15克,丹参25克,炒白术、茯苓、淫羊藿、桂枝各10克,当归20克,炙甘草8克。
制法:所有药物水煎。
功效:治疗冠心病。
用法:每日1剂,分1~2次服用。
偏方十、玉竹猪心汤
配方:玉竹50克,猪心500克,生姜、葱、花椒、食盐、白糖、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法:玉竹洗净,切成节,用水稍润,煎熬2次,收取药液。将猪心破开,洗净血水,与药液、生姜、葱、花椒同置锅内煮到六成熟,捞出晾凉。将猪心放在卤汁锅内,文火煮熟捞起,揩净浮沫。加适量卤汁,放入食盐、白糖、味精和香油,熬成浓汁,均匀涂在猪心里外即成。
功效:安神宁心,养阴生津。适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热病伤阴的干咳烦渴。
用法:每日2次,佐餐食。
偏方十一、玉米粉粥
配方:玉米粉。粳米适量。
制法: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和,将粳米粥煮沸后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功效:降脂,降压、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服。
偏方十二、豆腐浆粥
配方:豆浆汁500克,粳米50克,砂糖或细盐适量。
制法:豆浆汁、粳米同入砂锅内,煮至粥稠,加入砂糖或细盐即可。
功效:补虚润燥。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一切体弱患者。
用法:可做早晚餐食用。
偏方十三、绿豆粥
配方:绿豆适量,北粳米100克。
制法:绿豆洗净后温水浸泡2小时,然后与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1000克,煮至豆烂汤稠。
功效:可预防动脉硬化,适用于冠心病。
用法:每日2~3次,夏季可当冷饮食用。脾胃虚寒腹泻不宜食用,冬季不宜食用。
偏方十四、拨粥
配方:薤白10~15克(鲜者30~60克),葱白2节、白面粉100~150克(或粳米50~100克)
制法:薤白、葱白洗净切碎,与白面粉用冷水和匀后,调入沸水中煮熟。或加粳米煮为稀粥。
功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治疗。
用法:可间断温热服用,发热患者不宜选用。
偏方十五、山楂荷叶茶
配方:山楂15克、荷叶12克。
制法:山楂、荷叶水煎代茶。
功效:活血化瘀,消导通滞,适用于高血压兼有高脂血症患者。
用法:可当茶饮。
偏方十六、菊花山楂茶
配方:菊花、生山楂各15~20克。
制法:水煎或开水冲浸。
功效:清热,降脂,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