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最容易弄混的四个字“祇、祗、衹、袛”,怎样有效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其差别非常小,“示字旁”和“衣字旁”只是一点之差,“氐”和“氏”也是一点之差。这四个字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非常容易出错。古代亦有混用现象。但现在规范化,所以也就需要细分。中文是范式字。不是简单的象形字或会意字。造字六法是文字范式的六种形成之法。从范式来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天垂象著明事物轨迹是示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依身躯而庇体之物是衣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巴蜀山名岸胁之㫄箸欲落堆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乀声。”山崖岸上偏旁向下落之土石堆是氏字之范式。

关于氏还有一种解读。甲骨文“氏”为人下种时之形象。人下种时之形象是“氏”字之范式。在古人眼里女犹土地。男字为下力于田。下种是男人的事。下种先得有地。人下种时之形象可以理解为有家室事业背景,即有家室事业背景的男人称氏。所以有以土地所在称氏、有以官位称氏、有以职业称氏。

《说文解字》:“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氏、一两范式叠加。山旁堆堕落于地是氐字之范式。

关于氏还有一种解读。人已下种之形象是“氐”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示、氏两范式叠加。演绎或彰示万物存在之源头者是祇之范式。《尸子》:“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

祇:qí ㄑㄧˊ。本义:地神。《说文解字》:“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如:“神祇”。

衍义:引申指“安心”。如:《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郑玄·笺:“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衍义:通“”。指:“病患”。如:《易·坎》:“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诗·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衍义:引申指“大”。如:《易经·系辞下》:“不远复,无祇悔。”

衍义:又用作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祇:zhǐ ㄓˇ。

衍义:引申指“正、恰、只”。如:《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搅我心。”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诚,祇令事败。”

《说文解字》:“祗,敬也。从示、氐声。”,示、氐两范式叠加。见神示则敬是祗字之范式。(古人认为下种是神圣的事)。

“祗”的甲骨文或金文是正反两缶相抵之形。正反两缶相抵以暗示转世之形是祗字之范式。转世重生示而须敬。故其本义为“敬,恭敬。”又正反两缶相抵有唯此之意。故“祗”又解作“只”。古人用“祗”表示“只”。

祗:zhī ㄓˉ。本义:敬,恭敬。如:祗回。祗仰。祗奉。祗承。祗候。祗应。

衍义:又用作姓。源出不详。台湾嘉义有此姓。

《正字通》第1564页记载:“'祗’与'祇’通。郝敬曰:'祗从氏下一。韵书别出。其实同。’。”。《集韵》第40页认为:“祗”、“祇”混用,视为同字。据《说文解字诂林》上说;古经籍多有混用现象,字义亦相类。唯《说文解字》将其有所区别。《正字通》第2097页:“'衹’同''袛’’《说文》有'袛’无'衹’。”。

《说文解字》:“袛、袛裯,短衣。从衣、氐声。”衣、氐两范式叠加。贴身短衣是袛字之范式。《集韵》第342页:“'袛’,绸短衣。”。(短衣犹衣之种,故从衣、氐声。)

袛:dī ㄉㄧˉ。本义:绸短衣。

《说文解字注》:“缇或作衹。从衣、氏声也。”。衣、氏两范式叠加。回避下种之法衣是衹字之范式。《集韵》第35页、《类编》第292页上说:“袈裟谓之衹衼。”。

衹:zhǐ ㄓˇ。本义:袈裟类绸短衣。

《字汇》第929页:“'衹’同'祇’。”。

也就是说祇、祗、衹、袛这四个字在古代有混用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无“衹”字。读qí ㄑㄧˊ时用祇,解释为“神祇”或“地祇”。读zhī ㄓˉ时用祗,解释为“敬,恭敬”。读zhǐ ㄓˇ时,《现代汉语词典》将“袛”、“祇”都用规范简化字“只”,解释与“只”同。

《新华字典》

将“衹”读zhǐ ㄓˇ解释为“只”之繁体。

将“袛”读dī ㄉㄧˉ。解释为:绸短衣。

将“祇”读qí ㄑㄧˊ时用祇,解释为“神祇”或“地祇”。读读zhǐ ㄓˇ解释为“只”之繁体。

将“祗”读zhī ㄓˉ时用祗,解释为“敬,恭敬”。读zhǐ ㄓˇ解释为“只”之繁体。

在现代语言中这四个字如果读zhǐ ㄓˇ时,一律规范简化为“只”。否则属于错别字。只有在使用本义时“祇、祗、衹、袛”这四个字才可以使用。现代人破除过迷信,关于神的事少了,所以这四个字已经是生僻字。很少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