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火针刺法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特定部位,并快速退出,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作用的一种针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火针疗法的记载,称之为“焠刺”“燔针”,《伤寒论》则称为“烧针”,《备急千金要方》称为“火针”,明以来大多称为“火针”。火针针具一般用钨合金制作,形似毫针,但比普通毫针粗。常用刺法包括点刺、密刺、散刺、围刺四种。火针集一般针灸激发人体正气的作用和艾灸温阳散寒的作用于一身,适应证广,可用于痹证、经筋病、寒性病的治疗,又由于其针刺较表浅,对扁平疣、顽癣、各种皮炎,以及瘰疬等皮外科病症也有较好疗效。但由于此法刺激性较强,故施针对象多为体质壮实者,年老体弱者宜慎用。①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选穴,但以阳经,尤其是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的穴位为主。施术前,须用 0.5% 碘伏在选定腧穴部位进行消毒,以防感染。②烧针(图1):烧针是火针操作的关键步骤。在使用火针前,必须把针烧红,可用酒精灯。烧针时,宜先烧针身,后烧针尖。待针身及针尖全部烧至炽红后,即可使用。针刺深度:火针针刺深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以及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等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四肢、腰腹部位针刺宜深,可刺 0.2 ~ 0.5 寸;胸背部针刺宜浅,可刺 0.1 ~ 0.2 寸。④针刺操作:操作时,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将已烧红的火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随即迅速退出(图2)。针刺时,动作要敏捷,力量须均匀,力量不宜太猛,深度须把握精准,一刺即达到所需深度。刺后须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③孕妇及经期避免在下腰部及下腹部敷贴磁片,装有心脏起搏器及低血压、体质极度虚弱者忌用。⑥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时,不宜搔抓,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