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解:国画山水入门,山石的画法
1.山石的结构及组合
山石的结构为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形状,有的山石浑然一体、有的山石层次 清晰,有坚硬、沧桑的视觉效果。山石的结构比较简单,尤其是一块山石,它 只包括块面、外形以及质地几个部分。山石的块面一般不是十分规则的,有类似于圆形、有类似于多边形等等诸多造型。山石的外形也各种各样,有边缘齐 整的、有边缘毛刺的,总之,山石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和结构,山石的质地又 软又硬,软的甚至于用手能够捏碎,硬的则用大锤都不易破开。
2.山石的画法
自古以来山石的画法无非是勒,皴、擦、点、染。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五代以前,在表现山石时已经出现了皴法,发展到宋代各种皴法日臻成熟,又经元、明、清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披麻皴——是国画山石的画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 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 清代四王多用此法。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 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也有高手 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 难度甚大。
斧劈皴——是国画山石的画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 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此国画山石的画法又有所兴盛。此 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 盛山川的秀丽。国画山石的画法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 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 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在这里所介绍的国画山石的画法,它的表现方法为半写意表现,半写意一 般是指画出的内容既有原物的大的形状和结构,也有一些画着主观的因素在里 面,也就是说要经过画着人为地处理,才能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
国画山石的半写意画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在动笔之前要准备好使用的工具、材料,在这里 也就是要准备好毛笔、墨以及生宣纸等。其次在用具材料准备齐整的情况下开 始进行绘画表现。绘画表现具体为:先调好墨色(根据画面要求是深是浅), 然后目测以及用手指在画面上简单的定一下山石所在的位置,在定好位置后开 始进行表现。在定好位置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绘画,画时先用毛笔的中锋、拖笔、 半侧锋以及逆锋勾画出山石的外轮廓,然后再用短的中锋线皴画山石结构,最后用毛笔的侧锋擦出山石的厚重感。至此,一幅表现山石的画面就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