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英文课——读透10个经典戏剧故事
伦敦核心区有一座最特别的剧场,犹如高楼大厦环绕中,一座文艺复兴时代的孤岛。
少见的圆形设计、白色石膏粉刷的墙壁、都铎木制大梁、青苔覆盖的茅草屋顶……一切如同16世纪的再现。
这就是著名的环球剧院,最早由莎士比亚所在的宫内大臣剧团于1599年建立。
这里是莎士比亚读者、剧迷们到英国必去的“打卡点”。每年4-10月的演出季,许多狂热的剧迷甚至通宵露宿在剧场外,只为更近距离感受莎剧的美。
环球剧院已经排演了《莎士比亚全集》中的所有戏剧。观众熟知的许多演员,如“甘道夫”伊恩·麦克莱恩、“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裘德·洛等都曾在该剧院表演。
伊恩·麦克莱恩版《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之于英国人,如同唐诗宋词之于中国人。但为什么400多年后,莎剧的魅力依然热度不减?
且听听这些“用户评价”:
“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德国大文豪歌德,曾这样激情表白莎士比亚。
丘吉尔作为一名冷静的政治领袖,面对莎翁,竟也罕见地难掩春风:“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而我们的金庸老爷子则直接发愿:“如果有一天能上太空,又只能带一套书,那必须是莎士比亚全集。”
钱多斯版莎士比亚画像
西方学界早已达成共识——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与希腊罗马神话、《圣经》齐名的三大西方文化母本之一。
自然,莎士比亚戏剧始终在反思历史和探索人生,深刻思考这些问题是现代人灵魂的良药。但对普通读者而言,莎士比亚更大的影响在于语言。
莎士比亚是词汇量最大的英语作家。有人统计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共使用了43566个单词。
很少有人能想到,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英语词汇和表达中,竟然有大约2000个都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十四行诗。
我们常说的“破冰”(break the ice),指的是人际交往中沉默和尴尬的气氛,这个说法来自于《驯悍记》;
“笑柄”(laughing-stock)这个简单的表达,来自《风流寡妇》的桥段;
处于困境(in a pickle),徒劳之举(wild-goose chase)这样特别地道的短语,来自著名的《暴风雨》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英语语言的重要语料库。400多年过去了,他的金句仍然被广泛引用。
在影视剧和图书中,甚至在西方的法庭和战场上,你都能找到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子。
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分院仪式上学生唱诗班的歌词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邪恶之事这就袭来)出自《麦克白》。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以哈姆雷特著名的独白“是生存还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来号召士兵。
就连最近的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里,被誉为百万级文案的那句“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也出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What's past is prologue.
👆点击收听《仲夏夜之梦》片段
莎士比亚永远不会过时,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这些人类语言的珠玑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阅读莎士比亚作品,你就能从一个“听说过莎士比亚的人”变成“懂行半专家”,积累大量的地道语料,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学鉴赏语言能力。
另外,作为原汁原味的“英伦文本”,莎翁作品可以更好地帮你领略地道的英伦腔,在潜移默化之中就站上“口音鄙视链”的顶端。
剧作体现了那个时代不断壮大的人文主义精神,新的社会权力结构建立的过程,复杂的哲学和伦理思想。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禁得起读者经年累月的细细品味。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版的《哈姆雷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男主角
如果你对写故事有需求,莎士比亚仍然能帮到你。
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构是全世界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因为他句句在写世间最复杂的人性,在这里总能找到对现世的参考。
那些人物经历的,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世俗问题:情感、金钱、利益、交际……
哈姆雷特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犹疑,可能也是你的犹疑;他在能力和责任之间的徘徊,也是你的徘徊;
麦克白对野心和权力的追逐,写尽了现代世界的多少追名逐利;
《李尔王》中亲情、爱情与权力财富对峙时人性的黑暗与光明,是几乎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命运之“孽”。
对于刚刚走进莎翁世界的读者而言,最好的读本是英国著名散文家兰姆姐弟改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
一百七十多年来,这本书是无数莎士比亚研究者、莎剧演员、莎剧爱好者的启蒙性著作。
1899年版《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