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秦始皇历史贡献比较

孔子与秦始皇,哪一个贡献更大?越是伟大的人物,其价值越难发现

2020-07-06 13:16 来源:寻根拜祖

秦始皇怎么可以跟孔子相比?我们不否认政治实践家的历史地位,但是要论对中国历史的深层影响力,秦始皇跟孔子远不在一个层次。

估计有人不服:秦始皇创建的帝制文化,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孔子的儒家思想充其量是敲边鼓,二者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

拿“实用主义”衡量思想文化,本就是肤浅的表现。举个例子,你能说爱迪生因为发明众多,他就比爱因斯坦伟大吗?

秦始皇的伟大,是因为他站在了历史的风口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帝制文化开始的标志性人物。因此,人们产生一个误解:中国两千年帝制文化,是秦始皇的发明专利。

秦始皇最伟大的两个贡献,一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二是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结束了中国的封建时代。这两个贡献,都不能算作秦始皇的“发明”,而是历史的继承和发扬。

1.帝制文化是历史的选择,秦始皇只是继承者

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有“奋六世之余烈”的说法,指出秦始皇的功绩,是建立在六世先祖功业之上的,作为给历史画上句号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摘果子的人”,变成省略号他就不是合格的君主。

如果非要将秦国历史中的某个人物,拿出来跟孔子比较,我认为是商鞅,即便秦孝公的功绩,也绝不在秦始皇之下。

很多人将商鞅变法的历史价值,仅仅停留在秦国内部经济改革和军事改革的层面,这种观点根本没看清商鞅变法的核心。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打碎西周的分封制,建立王权独裁体系,实现中央集权管理模式。

商鞅的这个思想,不就是秦朝的帝制文化核心嘛!所以,秦朝的文化塑形,其奠基人是商鞅,秦国六世君主秉承这个思想,推进秦国改革,才最终站在了历史的前沿。

我们不能被“始皇帝”的称号迷惑,误以为秦始皇是新时代的开山鼻祖,其实他就是对商鞅变法,及六世先祖功业的继承和发扬。

2.从法家到秦法,秦始皇终生的梦魇

秦始皇作为法家思想的践行者,他的秦法既是功绩,也是败笔。以功利的眼光来看,法家是先秦诸子唯一的胜利者,可是秉承法家思想的秦国,为何会二世而亡?先进的思想,生命力为何如此脆弱?

显然,从法家思想的精神指导,到秦法的实践操作之间,出了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就是,秦始皇过度抽取了法家思想中“轻民”、“贱民”的糟粕,实践中迷信法律所构造的“精致”社会关系,企图消灭中国传统的文化因素,对社会结构的奠基性影响。

所以,在秦法中只有冰冷的“齿轮咬合”般的刚性协作关系,缺少文化对社会矛盾的柔性弥合。当齿轮的某一个环节出现脱扣,就面临整个系统崩塌的危机。

这就是政治实践家的难度,我们不否认秦始皇的功绩,作为站在历史风口的政治家,他完成了历史赋予的责任。但是就思想体系的传承来看,秦始皇做得很不成功,是秦国二世而亡的主要责任人。

孔子的伟大,在于他缔造了文化基因

孔子窘迫的一生,验证了一句话:越是伟大的东西(著作、思想、人物),越是难以被社会接受,越是有深远价值的东西,越是看着百无一用。

比如儒家思想,从孔子创立儒学后,他及他的弟子颠沛流离一生,没有人能接受他的思想。反而是被董仲舒改造变异了的新儒学,却登堂入室,变成帝制文化的核心思想。

晚清时期,全社会喊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文化,把中国落后的罪责,一股脑算在夫子的头上。

其实这是很不客观的看法!

1.儒家思想创立了一套符合农耕文明的价值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何笑到最后的是儒家思想?因为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儒家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价值体系彰显。

人类的生存,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生存,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而文化又必须表现出对生存方式的维护和促进,才能成为共同的价值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道家思想为何不能成为主流?因为它代表的是原始游牧文明的思想;墨家思想为何不能成为主流,因为它代表的是开放环境下的商业文明。

法家思想为何一度成功?因为法家思想干掉了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奴隶制庄园结构经济模式,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的恰恰是维护奴隶制庄园结构模式,所以孔子终生不得志。但其文化低层依然是农耕文化,所以保留了被后世改造的可能,这就是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可以不断发展儒家思想的文化起点。

2.儒家思想对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的发展贡献巨大

毫无疑问,没有儒家思想,就没有中国两千多年的伟大历史进程。

在晚清之前,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为那时候农业文明是地球上最先进的生产力,而孔子儒家思想,就是维护农业文明的生存载体。

比如儒家思想的家天下结构,是因为它适应了农耕文明,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方式。又比如儒家强调尊卑孝道,是因为农耕文明血缘结构关系的自然生发。再比如儒家封闭保守的内敛特性,是因为农耕文明守着固定土地生存的自然状态。再比如儒家强调德治,是因为农耕文明的社会关系,以德治维护成本最低廉,也最具备柔性。

正是儒家思想对农耕文明高度凝练,高度适应,和积极维护,才有效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快速发展。

3.不能超越时代来评价儒家思想

现代人通常拿中国近代的弱后,归咎于儒家文化。诚然,儒家文化在工业文明面前,表现出了不适应,阻碍了中国向工业文明的跨越,但那不是儒家思想的错,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像一个人,他在青壮年时期可以凭借力气奉献价值,你不能要求他年老体衰,依然保持原有的状态。

儒家思想本来就诞生于农业文明,也服务于农业文明,它理所当然地与工业文明相抵触。人类也不存在一种思想,可以适合任何一种环境,所有的思想,最终被淘汰才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儒家思想,我们应该谨记两点:

  • ①不能忘记儒家思想曾经的贡献,否则就是数典忘祖
  • ②抛开功利主义,对儒家思想抽象继承

儒家思想虽然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不能对现代社会起到决定性影响,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很多价值观,对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比如,儒家讲求个人修养,主张亲缘孝道,强调积极的人生价值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抽象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历史的缔造者与历史的自然选择者,哪一个重要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塑造了中华文化的内质,也成为每一位中国的文化基因,这个影响力历史无二。

秦始皇虽然是帝制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但从重要性看,他只是帝制文化的继承人和推动者,而不是思想源泉的发端,是历史的选择正好落在他的肩上。

所以,毫无疑问,孔子的历史价值,是秦始皇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0)

相关推荐

  • 秦始皇和汉武帝谁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从中华文明的角度来看,唯有秦始皇才当得住"千古一帝"的称号.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采用三皇之"皇&qu ...

  • 华夏上下五千年,对中华影响最大的五人,你选择谁?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帝王.将相.豪杰.英雄,璀璨如星.纷纭如雨,能够被史书开篇立传的,又有哪个不是当世之英杰,出类拔萃的人物. 不过,若非要排出对中华影响最大的五个人,愚之浅见, ...

  • 今天怎样读《论语》

    <论语>全文不到一万六千字,然而这样短短一部书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卓越代表.两千多年来的泱泱中华,从乡野农夫到莘莘学子,无数人在童蒙之初便开始记诵"子曰"之章.& ...

  • 孔子的历史贡献与负面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礼& ...

  • 孔子的天空|一文读懂孔子的历史贡献

    孔子的天空 刘汉俊 2021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遥祭中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享有"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之美誉的至圣先师孔丘. 山水造神化圣,天地 ...

  • 共产党的三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历史.对于人类文明都做了什么? 1.新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权 2.新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新道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 ...

  • 项英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在我党历史上长期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同时也有某些失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是项英一生中极其重要的时期,客观地.公正地评价他在这一时期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史学 ...

  • 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被后人忽略了?真相终于被说出

    元世祖忽必烈,有哪些历史贡献被后人忽略了?真相终于被说出

  • 曹魏重臣孙资的历史贡献,一建议耗尽蜀汉国力,一建议使曹氏衰亡

    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孙资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他位高权重,曾以中书令之职主掌魏国朝政及机密要事数十年,但不是很有名,远不及郭嘉.荀彧.贾诩.陈群.司马懿等出名. 看惯了<三国演义>,对三国时 ...

  •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历史贡献,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

    山水画师傅 山水画指南 昨天 <万壑松风图> 宋 李唐 绢本双拼 纵188.7厘米 横139.8厘米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代表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唐继承了北宋的绘画传统,又开启了新一 ...

  • 忻州是万里茶道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从“三个判断”看忻州历史贡献

    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蒙古.俄罗斯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200多年前,山西商人抓住历史机遇,开辟北方商路,勇闯茫茫戈壁,把生意做到了 ...

  • 凉州文化独特的历史贡献

    一.五凉时期的典章制度是北魏和隋唐制度的源头.对此,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主要意思是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凉州,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汉族人群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