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城市,南传佛教是永不褪色的信仰!
傣族信奉小乘佛教,西双版纳小乘佛教规定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如此才能解除苦难,积德行善,成为受过教化的人。尚在嬉笑打闹的年纪,父母便会把孩子送进寺院接受佛法洗礼,在傣族地区有村就有寺,到寺院赕佛,人所必为。
相传小乘佛教最早的教派曾聆听过佛祖释迦牟尼亲口传教和布经,他们认为人若生前不积善修行,死后就会入地狱受苦受难;“为人行善,善多我德,德多我仙”
和我们一样,他们拥有稚嫩的笑容;不一样的是,身上的僧袍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澈的泉水洗涤身心,寻求灵魂的升华。
小乘佛教提倡出家修行,傣族男子过去从儿童时代起,必须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小乘佛教各派僧侣按其年龄和修养划分成不同僧阶,僧阶决定其在寺院中的地位。初入寺受戒者被称为和尚,和尚又有大小之分。
寺院生活,他们总能找到别样的情趣。保有一颗禅心,亲近自然的生灵,让青春更加多彩。年纪稍长,他们从年长者手中接过文化的传承,开始细细研读。
傣族认为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习傣文、诵经书,日复一日直至成年,让岁月在内心沉淀。
没当过和尚的人被称为“岩百”、“岩令”,即没有知识、不开化的愚人。在佛寺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抚摸儿童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傣族青年的青春,是对佛法的崇高信仰,是傣文化代代传承的重大使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其对佛经教义等掌握的程度可依次晋升为帕弄、都(师傅,亦有大小之分)、祜巴等。升为祜巴的僧侣如无特殊情况将不再还俗,故愿晋升者不多,一般到了一定级别的师傅便还俗成家立业去了。
尽管经历不同,但关于青春的记忆,对文化的信仰早已融进他们的血脉。无数的傣族青年,将青春奉献给了信仰,将傣族文化时代相传,共同缔造了信仰天堂——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