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会议·生活

去学校听课,最头疼的是老师不备课。
不备课,不是说老师不带教案。教案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备课的“备”,上课前要准备一下。常见一些老师几乎一点也没有思想准备,很唐突、很随意地走进教室。就像农村百姓种地一样,吃罢饭,就去地里转转,看看有没有要做的事情,全然没有目标,没有设计,没有方案。这样的老师,有时复习上节课用一半时间,余下时间讲新课,全然没有设计,讲到哪里算哪里;有时评卷子,一节课只评几个题,没有一点效率;有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面带乏味,老师弄混了角色,没有想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弄清学情,是为了明白学生在什么地方;弄清教材,是准备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推动学生成长,教材就算学生远行的工具;而教法,就是使用的方法,用什么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老师进入课堂,是寻找到学生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弄明白你的目标是什么(也即教学目标),弄明白学生渡河的船,开船的工具和手段。如果不备课,岂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弄不明白,何以让学生清晰如镜?
而没有备课的教师,就忽视了教学的专业性,忽视了教学的专业含量,没有一点技术标准。这样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时间,也让学生养不成严谨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成长的绊脚石,跟着这样老师求学是不幸的。这样的老师,自然没有严格的专业自律,他把教学全然当作了一种重复劳动,只会消磨生命,而不会在教学的同时促进专业成长。
还有一种头疼的,就参加那些没有准备的会议。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会议的目的是什么?会议的目的在于议,在于讨论,在于达成共识;在于集中,在于决断,在于执行。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有一些不疼不痒的会议出现。有些,明明有清晰的会议主题,因为与会者没有充分准备而把会议开成了没有备课的课堂,话题漫无边际,内容分散无力,该议的没议,该决的没决 ,这样的会议最会消耗人的能量,影响会议的质量。有些与会者不知道会议的目的在哪里,东拉西扯,甚至背道而驰,节外生枝,不但达不成会议的议题,还派生了新的话题,会议之后,人心更加涣散,完全没有了会议的意义。
作教育的常说的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不是行政的领导,而是思想的领导;有思想,才会影响人,使人跟随。而主持会议的领导者重要的能力是什么?是布置事情?是发号施令?是指东指西批与评?都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都是思想的领导。会议的核心也是思想,以思想来明晰方向,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凝聚人心。
作为会议的主持者,要清晰地知道:语言只是符号,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只有思想,才会引领他人走向未来。认真准备会议,就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才会换来别人对你的敬重。会议,是协商的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方式,合理地安排内容,管理时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涵养!
把听课、开会两件事放在一块,我想说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处理信息。重要的不是行动,而是思想。如何从复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考验着一个人的智慧。重要的不是跑得快,而是跑得对。如果方向错了,跑得越快,会错得越远。
昨晚,闲下来刷抖音,听到了一个关于职场与公务员的讲座。讲座者的纷丝很多,我听了一阵子,感觉讲得很有激情,也颇有道理。也是在他的讲座中我发现该人也是一个活明白的人,他曾经在26岁做乡镇党委书记,做过7个单位的一把手,在多次厅级考试中名列第一名,是位牛人。会什么下海?因为他守着一条底线,做官,就要遵守做官的底线,按规则出牌。到了45岁,感觉家里需要钱,父亲有病,无力赡养,,养家护口限制了自己的很多自由,就放弃了职场,转而为商。从此,一心一意做生意,干胞而利索。
看了之后,我感觉人家活得很通透。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做官,就按照规则从事,严于自律,正确使用权利,踏踏实实做点事情,也为自己积点公德;挣钱,就去从商,市场也成熟,社会也认可,只要有思想,敢投入,尊守规则,敢于创新,也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两者,没有对错,只有努力去做,都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可惜的是,很多人都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三心二意,王顾左右而言他,辜负了岁月,浪费了生命。
写下这篇文章,也仅是生活中的一点思考,无他,也希望自己常常反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