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韬股份深度布局氢燃料电池 跻身清洁能源 碳中和赛道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陈一良)雄韬股份(002733.SZ)是一家老牌的蓄电池制造企业,凭借超20年的行业经验,先后布局锂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UPS系列高功率型锂电池和价格优势的燃料电池电堆。随着碳中和号角的全面吹响,雄韬股份或将凭借“氢”成功跻身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赛道。
深耕电池行业,前瞻性全产业链布局氢燃料电池
从2016年投资北京氢璞创能开始,雄韬股份关于氢能产业链的深远战略布局宏图徐徐展开。2016年,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北京氢璞创能,布局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电推,而该企业是当时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电堆自动化生产线的缔造者。2017年,公司又开始布局专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的浙江氢途科技,并于同年全资成立了雄韬氢雄,该公司现已成长为雄韬股份旗下自有的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为了解决最具技术壁垒的膜电极生产,公司又先后投资了苏州擎动和武汉理工氢电,其中武汉理工氢电拥有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膜电极生产线,具有国际一流的研发技术与团队。
2019年,公司进一步将氢产业链版图横向延伸至加氢站,战略投资了上海氢枫,该企业主要从事于加氢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电堆是氢燃料电池最核心的部件,雄韬股份为掌握核心技术,2020年全资成立了雄韬氢瑞,专注于高性能电堆的研发。也就在同年年底,雄韬氢瑞就公布了全行业最低价1199元/kW的电堆产品。自此,公司通过股权投资与合资办厂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在氢能产业链上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加氢站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旨在打造氢能产业平台,整合和拓展氢能产业链的相关资源。
雄韬氢雄作为公司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分别完成了华北、华南、华中、华东闭环布局。氢雄云鼎负责华北区域,具备燃料电池发动机5万套、燃料电池电堆5万套产能;华南区域由广东雄韬氢恒负责,电堆生产产能布局在公司总部;武汉雄韬氢雄则负责华中地区,具备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燃料电池电堆10万套、膜电极50万㎡的全核心部件制造产能;华东地区公司成立了上海氢雄——发动机及氢能智能驾驶创新研发中心,未来将会建成氢雄华东产业化基地。
坚持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技术攻关
我国燃料电池发展历史较国外较短,虽然发动机系统、电堆等实现了国产化,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膜电极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外。雄韬股份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与国内具有膜电极完全自主研发能力的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发起成立了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50.07%的股权。
武汉理工氢电主要采用第二代膜电极生产工艺(CCM)进行生产,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7%,但价格下降了30%,目前产品售价为1万元/。现阶段正在进行第三代膜电极研发,目标是使载铂量降低至0.125g/kw。目前,武汉理工氢电在国外排名第五,市场占有率为4.56%,国外主要的采购商为plug;国内市场占有率大约为20-30%之间,国内出货膜电极装车超过300辆。未来三年,随着成本下降50%以下左右,膜电极销售价格将到5000元/㎡以下,届时电堆成本860元/kW,系统销售价格2000元/kW,发动机系统价格20万元,结合氢源供给将实现经济性拐点。
目前,雄韬股份燃料电池主要系统功率有52/61/84/90KW等几个系列,2020年完成了130KW系统产品,2021年将实现产品量产,并进一步降低系统产品成本20%,2023年实现系统产品成本降低50%左右,并全部实现国产化。
雄韬伟略,从氢出发全面迎接碳中和时代
受益于战略性的布局,公司在燃料电池业务上已取得显著的成效。公司在运营的产品共有240余辆,其中135套产品应用在公交,100套应用于物流车,另有一部分应用于叉车等其它工具。
凭借着全产业链的布局优势、技术研发能力和项目经验积累,公司在未来氢赛道上会更加具有竞争力。随着氢能行业的爆发拐点已经近在眼前,相信公司多年氢能产业宏伟蓝图的辛勤耕耘终会收获,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