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八个自古流传至今货真价实的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 自达摩祖师初创以来,少林武术在少林寺内已流传千余年,并逐渐流传至江湖武林,不断发展壮大。

而大洪拳(在小洪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少林拳术中最基本也是最为世人所知的拳法之一,亦是少林功夫的入门套路之一。有“少林百拳之母”的美誉。

宋太祖赵匡胤习练就有练习大洪拳,此拳共有十二路,每路三十六式,其特点:刚健有力,朴实无华;节奏严谨,舒展大方;自始至终在一条线,突出少林拳的全部特点。

上图:大洪拳三晃膀

演练时'眼似闪电、目随手走、注目斜观’;出拳两臂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身以滚而起,起时望高,束身而起。落时望低,展身而落;步法稳固而灵活,足的进退紧随手,足随手起,手起足落。有的打洪拳架势较低,发劲短促,以掌法变化为主,多用暗劲。

螳螂拳

螳螂拳,象形拳的一种,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

螳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 “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

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

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

通背拳

通背拳是中国北方拳术之一,相传为清末时祁信所创。通背拳又称通臂,通背,清末著名学者黄宗羲父子均有著述。《南雷集·王征南墓志铭》中说:'佑神通臂最为高'。黄百家说:'通臂,长拳也'。通背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

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属于中国内家拳的一派。手法有摔、拍、穿、劈、钻等,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等,腿法有勾、踢、蹄、弹等。套路运动要求甩膀抖腕、双臂摔劈、肩臂撩挂、击拍轻快、闪展灵活、虚实分明、腰背发力、冷弹脆快、坚韧交错。

通背拳,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

罗汉拳

罗汉拳乃少林外家拳法之一。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十八罗汉手,在武林中响负盛名。相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拳中刚阳有力,一派北派拳的特色。硬桥硬马,使人感觉到其中的孔武有力和阳刚之气,加上套路的编排精巧,使整套拳打起来非常流畅,美妙。

“一字马一片身”是罗汉拳独特的攻守方法。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罗汉拳以自己的侧身对准对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随机应变以寸劲或防或攻;后手相随,或上或下,守中护肋。这种技击观念和格斗技术异曲同工。

俗说“南拳北腿”。一般认为腿功不是南派武学所长,但罗汉拳的腿上功夫却不容忽视。与“北腿”的高起飞踢不同,罗汉拳为低腿劲踢,配合多样化的步伐,隐蔽性大,重心颇稳,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咏春拳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少林拳之南拳的一个分支,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

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上图:甄子丹饰演的叶问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六合拳

根据汉族民间传说,六合拳源于元末明初,据传是少林寺烧火僧许那罗和尚根据日常僧人格斗的多种招式创编的,具有结构严紧、进退有节、攻防兼备、形态逼真、实战性强的特点。所以颇受武僧所喜欢。它是少林拳中的对练套路,是历代武僧名师授徒传艺的重要套路之一,是训练打擂的基础。

六合拳以围、拦、截、卡对方外盘为进攻方式,招法以刁、捋、带、挑、崩、架、靠、劈、砸、踢、蹬、摔、拿为主,技击是以守为攻,以攻为守,前后左右攻守兼备,随机应变,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分明,起伏升落,紧凑贯通。练习此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技击防身。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导引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图:李连杰饰演的太极张三丰

八卦拳

武术拳种之一。亦称八卦捶。在清代乾隆年间始有传习,主要套路有二十四路,分为上、中、下三级,每级各有八路拳套,合为二十四路;主要传习器械有:枪、棍、刀、剑、双钩、双戟、拐子、流星等,其中以六合大枪术最为精妙。其运动特点是直线往复,短小精炼,动作朴实无华,劲力刚猛。八卦拳在技击上讲求硬攻硬进,出手打人,要诀是'你打俺不护,俺打(你)护不住'。八卦拳主要流传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另外中州地区还流传有'阴阳八卦拳';江浙一带流传有老小八卦拳;两广地区流传有洪家八卦拳与内外八卦拳等不同流派,这些流传于不同地区的八卦拳,名相近,势多异,技术特点均属于南北少林及长拳类拳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