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龙脉
中华民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最神奇之处莫过于其文明传承数千年而不绝,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其中的奥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照着所谓迷信的说法,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这片地方得天独厚,是一块上好的风水宝地。那么,我们的大中国,风水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朝郭璞的《葬经》。“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在古人看来,判断一个墓穴的吉凶的关键是是否有生气聚集,气聚集则吉,气离散则凶。
一个墓穴如此,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生气”到底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对于人类生命活动有利的某些关键因素。这个十分玄妙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是,智慧的古人发现它和两种因素密切相关,那就是“风”和“水”。通过大气的流动和江河的走向来间接判断某个区域“生气”的盛衰,这就是所谓的“风水术”。就像呼吸和循环是一个人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一样,“风”和“水”就是大地的“呼吸”和“循环”。而大气的流动和江河的走向,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的形势。
中国的地理形势,最大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山环水抱。西面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面有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环绕。所以,中国的“生气”的生成和聚散,都取决于这一特点。而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则在于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
可能很多人不曾想到,青藏高原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印度洋板块不断地北移,最终与亚欧大陆板块猛烈地撞击在一起,这个地区受到严重挤压,褶皱因此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逐渐升起,并带着整个高原大幅度地隆起,“世界屋脊”从此屹立于世。高原的强烈隆升,对亚洲东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原地形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整个中国大陆的大气环流的形势和江河湖海的流向。
青藏高原山脉示意图
地壳运动的巨大力量,使西藏高原耸立起6条宏伟的山脉,分别是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
两大板块对垒处冲撞形成的“波浪”
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整个亚欧地区的“风水”。印度洋暖流从南边奔袭而来,扫荡了整个印度大陆,畅通无阻,结果到达喜马拉雅山脉时,却被这个巨大的屏障挡住了去路,这个屏障长2450公里,高数万丈之遥。暖流沿着山坡向上攀升,不断地将雨水洒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形成了茂密无比的绿色丛林,少量暖流冲到高峰,却被冻结在群峰之巅,化作了延绵不尽的雪山。
暖流的阻隔造就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北,就可以看到雄伟的帕米尔高原。帕米尔在塔吉克语中,也是“世界屋脊”的意思。这个世界屋脊,之前也属于中国,而且完全属于中国,它还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葱岭。
风光迤逦的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五大山脉。
五龙聚会
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西部群山峻岭,挡住了印度洋吹来的暖风,带来了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也造就了大江大河奔涌向东的壮观景象。这一切,孕育了中国独特的风水,也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
当然,对于这种沧海桑田的地质演变,古人不太可能知晓,但是对于东亚大陆这种独特的地理形势,古人很早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只是和我们的视角不同。
《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叫共工的人,在一次争夺帝位的战斗中,他将支撑在天地之间的一座叫不周的大山撞倒,才导致了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的旋转(天倾西北),大江大河向东的奔涌流淌(地不满东南)。
由此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这个世界的中心,就是不周之山,不周之山是支撑天地旋转运动的中心轴。这个中心轴断裂了,才导致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文和地理现象。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不周山具体在哪里,莫衷一是,其实,它指的就是帕米尔高原。
在古人看来,中国的气,是沿地势由西流向东方的,气的源头便在帕米尔高原,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昆仑山”。
借助于现代的卫星地图,让我们看看昆仑山是如何成为“龙脉之祖“的。
如果以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昆仑山”)为中心,我们可以看到,沿着延绵不绝的山脉,“龙脉”向全世界扩展。五支干龙,三支向东,两支向西延伸出去。
向东三条龙脉,分为北龙、中龙和南龙。
北龙分为两条,一为葱岭、萨彦岭,去蒙古;一为天山、阴山、燕山、兴安岭。两龙在中国的东北部(现俄罗斯境内)交会,主龙去勘察加、过海去美洲,为洛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渡海而连南极山脉。支龙回头南下,形成朝龙,即东洋岛链。
中龙经祁连、秦岭后分为两支:北支为太行山,南支为桐柏山、大别山。
南龙为喜玛拉雅山,南下印尼、新西兰,直到澳洲。
向西的龙脉分为两条,一条形成乌拉尔山脉,成为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一条形成高加索山脉,然后到西欧分为两支:一支北上挪威芬兰,一支南下非洲。
对于好的风水,古人常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来形容,翻译成白话就是“依山面水,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护山环绕”
从大的地理格局来言,中国确实是一块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
首先,西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和蒙古高原,可谓依山,东临大海,可谓面水,北龙为左青龙,南龙为右白虎,而阿留申、勘察加、千岛、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马来亚岛链则形成了案山的形势。
气随山行,气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血液的流动,决定于血脉的走行,而气的流动,则取决于龙脉的走行。
如同人体的经络分为经脉、络脉、孙脉一样。中国的三大干龙,从西向东生出的万千山脉中,大干生出小干,小干生出支干,支又生支,每一处都有龙的支脉存在。沿着龙脉而形成“生气”的聚集之地就是古人眼中的风水宝地,也往往是帝都或古城所在。
抛开玄虚的东西,从单纯地理的角度似乎也能很好理解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奥秘所在。
在这个70%地表面积被海洋覆盖的蓝色星球上,真正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并不多。如果将四大文明古国在地图的坐标连接起来,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它们都分布在北纬30度附近。对于不得不依赖自然环境而生存的古人而言,尤其以农作物的收获为基础的农耕文明,这样一条温度适宜的自然带是他们的首选。
神奇的北纬30度
对于身处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华民族而言,西南的高原阻挡住了异族的觊觎,而东面的大海,对于古人而言,简直就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所以,对于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的中国人而言,一切的威胁都来自于北方,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正因如此,才有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才有汉武帝的北击匈奴,才有唐太宗的经略西域,正因如此,中华文明的两次几近灭顶之灾,也正来源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女真人。
而其他古文明身处四战之地,反复被不同的部族不断地建立和摧毁,相较而言,中华文明幸运的多,而居首功者,非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