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呃逆症精选的药方

治呃逆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呃逆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23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疾病。西医学中膈肌痉挛、胃炎、胃扩张、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胃肠手术后出现以呃逆为主要症状者

一.实证:呃逆初起,呃声响亮有力,连续发作,脉多弦滑。若兼食滞者,则呃而脘闷喛腐。如属气滞者,则呃而胸胁胀满。痰饮内停者,则胸闷痰多,或心悸,目眩。

一.胃中寒冷证: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中不渴,食少,舌苔白润,脉象迟缓。丁香散为主。

1.丁香散

丁香5克(冲粉服) 杮蒂5克 高良姜5克 炙甘草3克

加减:

1. 里寒较甚、四肢厥冷,加吴茱萸、肉桂以温阳散寒而降逆。

2. 挟有痰滞,脘闷嗳腐、泛吐痰涎,加厚朴、半夏、枳实、陈皮、麦芽等以行气祛痰导滞。

3. 兼气机阻滞,胃脘闷胀,呃逆频作,加木香、旋复花、代赭石以增其理气降逆,和胃止呃之力。

加减2:

1. 兼气虚者,加党参、生姜、黄芪、白术之属;

2. 兼表寒邪者,加苏叶、藿香、生姜、荆芥、防风;

3. 寒偏重者,加吴茱萸、肉桂;

4` 兼痰湿者,加制半夏、厚朴、枳实。

临证参考本证为寒呃,故丁香、柿蒂、为止呃之必用药物。

 1.寒盛气虚证:寒呃日久,或久病呃逆,因于寒者,呃声沉缓而细,或形寒气怯,舌苔薄白,治宜温中散寒,益气和胃。可用丁香杮蒂散加橘皮治之。

2.香杮蒂散

丁香6克 杮蒂9克 人参3克 橘皮6克 生姜6克   

加减:

1.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

2.胃气不虚者,可减去人参;

3.若胃寒较甚者,酌加吴茱萸、干姜等以增温中祛寒之力;

4.若兼气滞胸脘 胀满者,加陈皮、木香等以理气除满。

 2.胃寒气逆,阳气郁遏证:症见呃呃连声,四肢欠温(或厥冷)。治宜理气通阳,和胃平呃。方以橘皮汤宣通阳气,阳气得通,内则寒邪可散,胃气因和,外者旁达四肢,故可使呃逆得止,四肢得温。

3.橘皮汤

橘皮12克  生姜24克

 3.寒邪凝滞,阴浊上逆证:症见呃声不止,胸膈满闷,脉沉弦,苔白腻。治宜理气散寒,化痰和胃。可用

4.橘皮干姜汤合二陈汤加减。

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橘皮3克 通草1.5克 干姜3克 桂心1.5克(粉,冲服) 人参3克 生姜6克 红枣2枚 

加减: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二.胃火上冲证:呃声响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滑数。竹叶石膏汤或小承气汤加减。或用安胃饮。

5.竹叶石膏汤

竹叶20克 石膏48克 半夏12克 麦门冬24克 人参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包) 杮蒂9克  

1.若胃阳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花粉。

2.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花粉、知母。

呃逆证加减:

1. 热郁气滞,脘腹痞满难消可加槟榔、莱菔子,破积消痞。

2. 兼呕吐者,加竹茹清热和胃降逆。

3. 烦渴引饮(热盛伤津),重用石膏,加知母、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6.小承气汤

大黄12克 炙厚朴6克 枳实3克  

呃逆证加减:

1. 热郁气滞,脘腹痞满难消可加槟榔、莱菔子,破积消痞。

2. 兼呕吐者,加竹茹清热和胃降逆。

3. 烦渴引饮(热盛伤津),重用石膏,加知母、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7.安胃饮

杮蒂 竹茹 黄芩 石斛 陈皮 山楂 麦芽 木通 泽泻  

加减:

1. 胃火炽盛者,加生石膏;

2. 肠道燥热,大便秘结者,加小承气汤或加大黄一味,以通腑泻热,导气下行。

本证竹茹、胆南星、枇杷叶、杮蒂为常用药,并加石斛以养阴升清,清升浊降,则呃逆自平。

8.竹叶石膏汤合小承气汤;

竹叶20克 石膏48克 半夏12克 麦门冬24克 人参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包) 大黄12克 炙厚朴6克 枳实3克   

加减:

1.若胃阳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花粉。

2.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花粉、知母。

呃逆证加减:

1. 可加杮蒂降逆平呃。

2. 热郁气滞,脘腹痞满难消可加槟榔、莱菔子,破积消痞。

3. 兼呕吐者,加竹茹清热和胃降逆。

4. 烦渴引饮(热盛伤津),重用石膏,加知母、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1.湿热中阻证:症见脘痞懊 ,小便不利,舌苔黄腻。宜用辛苦通降之法。方用《症因脉治》泻心汤加吴茱萸、栀子、黄芩等。

9.泻心汤

大黄6克  黄连3克 吴茱萸3克 栀子3克 黄芩3克  黄芩3克

 2.热伤气阴证:症见口渴喜饮,呃而纳呆,舌红少津,脉数而弱。治宜降逆平呃,益气养阴兼以清热。可用《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

10.橘皮竹茹汤

橘皮48克  生姜24克  竹茹48克  红枣30枚  人参3克  甘草15克  

加减:

1.若胃阴不足较甚,口干舌红少苔者,可加石斛、麦冬等以滋阴养胃,或合麦门冬汤加减;

2.胃热呕逆而气虚不显者,可去人参、甘草、红枣,加丁香、杮蒂以加强降逆止呃之力;

3.热较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者,宜加黄连以清泄胃热。

 3.膈间郁热,阳明腑实证:症见呃声响亮,胸膈烦热,面赤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除烦、泻火通便。可用凉膈散加减。

11.凉膈散

连翘6克 酒大黄3克 芒硝3克 甘草3克 栀子1.5克 黄芩1.5克 薄荷1.5克 竹叶7片 生蜂蜜1匙  

加减:

1.若上焦热重,心胸烦热者,重用栀子,加天花粉。

2.心经热盛,口舌生疮者,加黄连、地骨皮。

3.咽喉红肿痛甚,壮热,烦躁欲饮,大便不燥者可去芒硝、大黄,加石膏、桔梗、山豆根、板蓝根。

4.吐衄不止,加鲜茅根、鲜藕节。

三.气逆痰阻证:呃逆连声。胸胁胀闷。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转舒则稍缓。恶心,饮食不下,头昏目眩。舌苔薄腻,脉弦而滑。旋复代赭石汤加减。

12旋复代赭石汤

旋覆花9克 人参6克 生姜15克 代赭石3克 炙甘草6克 半夏12克 红枣12枚   用药思路参考 1 2 3 4

加减:

1.若气逆较甚,胃虚不甚者,代赭石可重用至20-30克,以增强其重镇降逆之功;

2.若痰多苔腻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3.若腹胀较甚者,可加枳实、厚朴等以行气除满;

4.若腹痛喜温者,可加干姜、吴茱萸、丁香等以温中祛寒;

5.若舌红苔黄脉数。有内热之象者,可加黄连、竹茹等以清泄胃热。

呃逆证加减:

1. 气逆痰阻,正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红枣以防壅滞气机,加茯苓、陈皮即取二陈汤之意,以化痰和胃,降逆平呃

2. 胸胁胀闷疼痛,加川楝子、郁金等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

3. 气郁化火、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加栀子、黄连或用左金丸,清肝泻火。

加减2:

1. 痰盛者,加竹沥;

2. 气滞者,加乌药、木香;

3. 痰郁化热者,去人参,加黄连、栀子、竹茹以清热化痰为。

临证参考本证重在涤痰蠲饮,痰饮去则胃气自降而呃逆可止,但在痰饮除后,应选用健脾益胃药物,绝生痰之源以善后

 1.痰涎壅盛证:症见胸胁满闷,呃声连续不止,苔腻脉滑,可用人参芦一味(参芦15克 ),浓煎顿服,再依法探吐,其痰涎吐出,呃逆可止。

四.瘀血阻滞证:气滞日久,瘀血内结证:症见呃逆,其声深重,胸胁刺痛,口干不渴,或久呃灈,诸药罔效,舌质暗红,或见瘀斑,脉弦或沉。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13.血府逐瘀汤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加减: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加减:

1. 体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

2. 若见脘腹刺痛者,可改用膈下逐瘀汤。

五.饮食停滞证:呃声壮实有力,酸腐之味随呃而出,嗳腐吞酸,脘腹胀满,苔厚腻,脉滑。枳实导滞丸加减。

14.枳实导滞丸

大黄12克 炒枳实6克 炒神曲6克 茯苓3.6克 黄芩3.6克 白术3.6克 泽泻2.4克   

加减:

1.若胀满甚者,可加木香、槟榔以增行气消胀之力;

2.纳差者,宜加山楂、鸡内金等消食之品;

3.腹痛明显者,可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

加减:

1. 兼恶心者,加制半夏、陈皮;

2. 肉食油腻停滞者,加炒山楂。

本证要消食导滞与降逆和胃相结合,嗳腐腐明显者,以消导为主;呃出酸腐气味不明显者,以降胃为主;食滞于上者,可用涌吐法;停于下者,可用本法。本方偏于攻逐,大便畅通后停药,改投保和丸以缓调。

六.肝气犯胃证:呃逆连作,多因抑郁恼怒而发,脘胁胀满,嗳气频频,苔薄,脉弦。用五磨饮子加减。

15.五磨饮子

旋覆花5克 槟榔5克 沉香5克 乌药5克 枳实5克 木香5克 

加减:

1. 夹寒邪者,加丁香、杮蒂民,或改用丁香芾蒂散;

2. 夹痰湿,脘闷苔腻者,加制半夏、白术、茯苓;

3. 气郁化火者,症见呃声响亮,心烦易怒,胁痛,苔薄黄,脉弦数,治宜辛开苦降,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临证参考本证由气逆上犯引起,故旋覆花、沉香、槟榔、厚朴、枳实、陈皮之顺气、降气之品须选用。

二.虚证:呃声时断时续,气怯声低无力。若属阳虚者,可兼畏寒,食少便溏,腰膝酸软,手足欠温,甚者四肢厥冷。若为阴虚者,可见心烦不安,口舌干燥,脉细数等。

一.脾胃阳虚证:呃声低沉无力,饮食少思。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困怠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理中汤加味。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16.理中汤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加减: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

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10. 兼食滞者,可稍佐陈皮、谷芽、麦芽、楂曲之类以理气化滞。

11.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呃逆证:

1. 本方治胃阳虚之呃逆,应加吴茱萸、丁香,温胃透膈以平呃。

17.附子理中汤

炮附子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刀豆3克 丁香6克(冲服)杮蒂9克  炮姜9克 

加减:

1. 兼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炮姜改生姜;

2. 肾阳虚者,加肉桂、山萸肉、补骨脂。

 1.脾胃气虚证:症见食纳不佳,呃逆连声,声轻浅短,脉虚、舌淡苔少。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而平呃。可用

18.香砂六君子汤。

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参3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2.中气大亏证:症见气短懒言,呃声低弱,难续,体倦乏力,脉虚弱。治宜补中益气。可用

19.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3.病深及肾,肾失摄纳证:症见呃声低微而断续,面色灰暗,汗出肢冷,腰膝酸软,脉沉细,舌质淡胖。治宜补肾纳气。可用金匮肾气丸加补骨脂、紫石英、胡桃肉等。亦可配用黑锡丹纳肾气。

20.金匮肾气丸

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补骨脂9克 紫石英9克(先煎)、胡桃肉9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

加减:

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

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二.胃阴不足证:呃声急促。气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

21.益胃汤加减。

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炒玉竹4.5克 杮蒂9克  

加减:

1.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或与生脉 散合用)以益气敛汗;

2.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

3.呕逆甚者,加枇杷叶、半夏(少量)、杮蒂以降逆和胃。

呃逆加减:

1. 有虚火者,加竹茹、枇杷叶;

2. 有痰者,加天花粉、贝母;

3. 兼气虚者,加人参、知母、黄芩、山药;

4. 大便干燥者,加蜂蜜,重用当归;

5. 肝肾阴虚者,加白芍、枸杞子、山萸肉。

 1.肝肾阴虚,相火挟火冲气上逆证:症见呃逆声短无力,腰膝酸软。治宜滋阴降火。可用

22.大补阴丸加减。

盐知母12克 盐黄柏12克 酒熟地18克 炙龟板18克 猪脊髓一条 生姜3片

加减;

1.阴虚较重者,加麦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

2.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

3.咯血、吐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4.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潼蒺藜以固精止遗。

 2.胃中虚火上逆证:症见呃逆,咽喉不利,口渴舌尖红,脉虚数。治宜滋养胃津,降逆下气。可用

23.麦门冬汤加减;

麦门冬15克  半夏24克  人参9克  甘草6克  粳米9克  红枣12枚 

加减;

1.阴伤甚者,加沙参、玉竹等;

2.咳逆较甚者,加百部、款冬花等;

3.呕吐较甚者,加竹茹、生姜等;

4.方中用西洋参代人参,则益气养阴之功更佳。

 呃逆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胃中寒冷

  藿香正气软胶囊(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2-'-,4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外感风寒引起之胃寒呃逆。

  (2)胃火上逆

  ①大黄清胃丸(青松牌,本溪市中药厂;锦塔牌,锦州市中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呃逆属胃火炽盛,症见口燥舌干,大便燥结者。

  ②三黄片(赵都牌,河北省邯郸地区制药厂;安药牌,河北省安国制药厂):每次4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呃逆属三焦热盛,症见胃热心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

  (3)饮食停滞

  ①保和丸(苍岩山牌,石家庄乐仁堂制药厂;长安牌,西安国药厂;双鹿芝灵牌,兰州中药厂):每次6~9g,每日2次。用于食积停滞,症见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②枳实导滞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9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用于食积气滞,症见脘腹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

  (4)肝气犯胃

  舒肝丸(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苍岩山牌,石家庄乐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郁气滞,症见胸胁胀痛,嘈杂暖气泛酸。

  (5)痰饮内阻

  二陈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l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9--15g,每日2次,温开水或姜枣汤送服。用于胸脘胀满,痰多,恶心。

  (6)脾胃虚寒

  附子理中丸(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苍岩山牌,石家庄乐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手足不温。

  (7)胃阴不足

  阴虚胃痛冲剂(曙光牌,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症见胃脘不适。

  2.单验方

  (1)气呃

  ①柿蒂lOg,水煎服。

  ③鲜枇杷叶50g,刷去毛,水煎服。

  ③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9g,开水下。

  (2)寒呃

  ①丁香、高良姜、荜澄茄等份为末,每服6g,水煎,加醋少许服。

  ②半夏lOg,生姜20g,丁香lOg,水煎服。

  (3)热呃

  ①丁香lOg,柿蒂lOg,连翘15g,黄连lOg,水煎服。

  ②竹茹15g,陈皮10g,柿蒂lOg,石膏20g,水煎服。

  4)瘀呃

  桃仁log,红花15g,水煎服。

  (5)虚呃

  ①荔枝7个,连壳烧灰为末,开水送服。

  ②丁香79,柿蒂lOg,人参209,水煎服。

  (6)久呃

  ①韭菜子(生或炒均可)研末,每服9g,开水送下。

  ②刀豆子烧存性,开水调服6g。

  3.食疗方

  (1)实热呃

  ①柿蒂饮:柿蒂10个,煎水饮用。

  ②萝卜汤:萝卜半个,切块或丝,煮汤。

  ⑧鸡蛋黄:鸡蛋煮熟。破鸡子去白,吞鸡蛋黄数枚。

  (2)寒呃

  川椒(去子及闭口者)120g,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10丸,醋汤送下。

  (3)虚寒呃

  ①丁香姜末粥:大米30g,丁香末6g,姜末6g,以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时加入丁香末、姜末,趁热温服。

  ②核桃姜汤:核桃研碎,生姜汤送下。

  (4)阴虚呃

  甘蔗汁,服300ml左右,日3次。

  (5)久呃

  ①荔枝7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

  ②生姜捣汁lOOm|,加蜜I匙,温热服。

  4.药物外敷及局部用药

  (1)久病呃逆,姜汁、蜂蜜和匀,擦背。

  (2)丁香、沉香、吴茱萸各15g,姜汁、蜂蜜各15ml。将前3味药混合研为细末,加入姜汁、蜂蜜调匀如膏状后装瓶备用。用时取药膏适量,敷于神阙穴,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用治寒呃。

  (3)芒硝、朱砂适量,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清水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日1次。用治热呃

  (4)乳香、硫黄、艾叶各15g,共研细末,用好酒100ml,煎沸,乘热气嗅之。外用捣生姜擦胸前。用治虚寒呃逆。

  (5)熟地、石斛、知母、黄柏各1 00g,麻油熬,黄丹收,敷于神阙穴。用治阴虚呃逆。

  5.针灸和拔罐

  (1)针灸

  实呃取穴:膈俞、内关。寒呃加中脘;热呃加内庭;痰呃加丰隆、行间;瘀呃加期门。中脘穴用隔姜灸,余穴均施泻法。内关、膈俞应以气至法激发针感至胸前。

  虚呃取穴: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阴虚呃加三阴交;虚寒加关元。胃俞、足三里用补法,膻中以艾卷雀啄法灸之;内关平补平泻;三阴交用补法;关元用隔姜灸。

  (2)拔罐

  取穴:膈俞、肝俞、胆俞、脾俞、期门、中脘、膻中。先在背部俞穴拔火罐4~6个,然后再拔腹部腧穴,留罐15~20分钟。

  四,其他治法

  (一)单方验方

  1.胃寒呃逆

  (1)毕澄茄、高良姜各等分,研末,每7克,水煎入醋少许服用(《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花椒微炒,去目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15丸,醋汤下(《万病回春》)。

  (3)刀豆子(炙存性)研细末,每服3克,以酒送下(《兰台轨范》)。

  (4)半夏9克,生姜20克,丁香9克,水煎服(《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2.胃热呃逆

  (1)刀豆子三枚(用竹刀切碎),枇杷叶6克,水煎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2)柿蒂9克,丁香3克,黄连6克,水煎服(《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3.病深及肾 .

  吴茱萸酢炒热、橘皮、附子各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70丸,姜汤送下。(《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呃门》)。

  4.顽固性呃逆

  韭菜子(生或炒均可)研末,每服9克,开水送下(《实用中医内科学》.罗国钧编)。

  (二)外治法

  1.导引法 .

  口含开水,并将手指掩塞耳鼻,然后吞下开水,稍等片刻放开手指,如一次不效,

  可行2,-,-3次(《中医外洽法》曹欣荣、詹永康编)。

  2.取嚏法

  取纸捻通鼻取嚏即止,重症牙皂一条去子研细末,用少许吹鼻取嚏,可治偶然呃逆(同上)。

  3.指压内关穴法

  呃逆频作时,患者以左手拇指紧压右手内关穴10分钟(同上).

  (三)针灸疗法 ,

  1.针刺,内关,膈俞,中脘、足三里,均宜留针作间歇捻转。适用于呃逆实证.

  2.灸法;气海、中脘、膻中可起温胃益气的作用。适用于危证或寒证。

 呃逆现代研究

  呃逆为临床常见病,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相当于此。现将近10年有关的治疗研究介绍如下:

  一、药物疗法的研究

  张兴斌用呃畏一二汤(丁香、代赭石、半夏、陈皮)随证加减,治疗32例均获显效(中医杂志,1989,<4>:21)。毛培镐用止呃汤治疗呃逆26例,药用公丁香5g,柿蒂、半夏各10g,党参、赭石各15g,姜竹茹、旋覆花、枇杷叶各12g,陈皮、桔梗、炙甘草各6g。胃中寒冷加干姜、吴茱萸;胃火上逆去党参,加沙参、竹叶、麦冬、枳实、莱菔子;气机郁滞加娑罗子、八月札、沉香。呃逆止后,改用浓缩香砂六君子丸,每10粒,每日2次,口服,用10日~15日。对照组13例,用硫酸阿托品片0.3mg,普鲁本辛片15mg,香砂六君丸10粒,均日3次口服,均3日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6例、10例,无效0例、3例,本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1)(中级医刊,1996,<5>:53"--54)。

  二、非药物疗法的研究

  1.针灸常玲取双侧膈俞穴,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以抵横突为宜,治疗30例,其中29例治愈(中国针灸,1992,<1>:26)。刘云取间使穴,男左女右,病情严重者取双侧,用“杨氏泻针手法”治疗30例,皆愈(中国针灸,1992,<1>:27)。胡子成在第3~4颈椎旁开0.3寸处向人迎方向直刺1~1.5寸,用泻法,治疗60例,均1次痊愈(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4>:39)。蔡国伟针刺缺盆穴治疗顽固性呃逆68例,全部治愈 (针灸学报,1990,(2>:11)。王耀民直刺素修穴,捻转手法强刺激,治疗23例皆愈(河北中医,1991,(2>:18)。陈素华用针刺加温和灸治疗呃逆103例,陈氏先刺内关,后刺膻中,留针20分钟,加温和灸,日1次,3次为1疗程。不愈者,选中脘、足三里、膈俞;胃寒加灸梁门;胃热针泻陷谷;阳虚灸气海、关元;阴虚针刺太溪、三阴交;肝气横逆针泻期门、太冲。结果痊愈86例,显效14例,无效3例(上海针灸

<4>:27)。王金海针刺安胃穴治疗呃逆153例,王氏取患者仰靠坐位或仰卧位,鼻尖正中直上1寸,旁开0.3~o.4寸处取穴,取28号1寸毫针直刺0.2.--.0.3寸,若斜刺0.4寸,捻转约15秒,以患者流泪为度,若无泪时,用棉绒等物刺激其鼻孔以取嚏,留针1小时,令患者闭目养神,日1次。治疗l~3次,治愈144例,无效9例(辽宁中医杂志,1993,<1>:39)。王常元取上脘、中脘(可强刺激2~3次,有滞针感为佳)、内关、足三里。配穴:膈俞、胃俞、公孙。背部俞穴斜刺0.5---0.8寸,余穴均双侧,直刺1~2寸,留针20.--,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结果86例顽固性呃逆,治愈79例,好转6例,无效1例(中国针灸,1996,(1>:19~20)。

  2.穴位注射徐英男用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05例,本组取双侧膈俞、胃俞、足三里、内关穴,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套4.5号针头,抽取普鲁卡因注射液80mg(先皮试)、维生素B。注射液100mg,每穴注射lml,对照组65例行单纯针刺法,取上述穴位加合谷,辨证取穴,捻转补泻法,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20~30分钟,均3次为1疗程,治疗1~3个疗程。两组分别痊愈7s例、8例,显效20例、18例,好转8例、32例,无效

2例、7例,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o.005)(黑龙江中医药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 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随: 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 [组成] 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9g) 川当归去芦,两半( ...

  • 治反噎膈症精选的药方

    治反噎膈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噎膈病的症状,根 ...

  • 治痢疾症精选的药方

    治痢疾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痢疾病的症状,根据 ...

  • 治霍乱症精选的药方

    治霍乱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霍乱病的症状,根据 ...

  • 治湿阻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湿阻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5个药方 ...

  • 治便秘症精选的药方

    治便秘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便秘病的症状,根据 ...

  • 治泄泻症精选的药方

    治泄泻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泄泻病的症状,根据 ...

  • 治肺痿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肺痿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肺痿病的症状, ...

  • 治疟疾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疟疾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疟疾病证病的症状 ...

  • 治腰痛证精选的药方

    治腰痛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腰痛证病的症状,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