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怀归诗》32首

文徵明

自书《怀归诗》三十二首

手卷 水墨纸本

丙戌(1526年)作

卷首:21×9 cm

书法:21.5×432 cm

RMB: 3,500,000-4,500,000

说明:

1.吴湖帆梅景书屋旧藏。

2.道光进士朱琦(1803-1861)后跋。

著录:《文徵明书画简表》,周道振编,第204-20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题识:怀归诗。徵明自癸未入京即有归志,既而忝列朝行不得即解。迤逦三年,故乡之思往往托之吟讽。丙戌罢归,留滞潞河,检故稿得怀归之作三十有二篇,别录一册以识余志。昔欧公有思颍诗,亦自为集,徵明于公虽非拟伦,而其志则不殊也。

钤印:衡山

文徵明于嘉靖二年因荐赴北京授翰林院待诏,时年五十四岁。性格随和,淡泊好静,过惯了安宁闲散文人生活的他一开始就很不习惯京城明争暗斗危机四伏的官场生活,从他现存的家书、诗文中经常能见到他浓烈的思乡情绪。嘉靖五年丙戌,任满三年他即匆匆告归。
此卷即作于返乡途中,书写了他在京期间所作的怀归诗三十二首,诗中他把进翰林院称之为“老去入樊笼”,虽近天颜,得赏宫苑之美,仍自叹“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旧在故乡。”“何当便买扁舟去,笠泽东头有钓矶。”
后来,思乡近于苦恋:“连日惊魂殊不定,尽随乡思绕吴山。”对于当初应召赴京,十分后悔:“丘园耕读平生计,一念差池万事非。”所以,当他五十七岁允准回乡,自然是身心一畅。

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

书写这些怀归诗时,更会有跳出樊笼的快感,故笔底流畅,俯仰自如,美不胜收,是他书中精品无疑。其诗,对文徵明的生平行状及思想态况,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珍视。旧为吴湖帆所藏,以素纸装裱,大方雅致,与文氏的志趣甚合。
原保管者编号和吴湖帆题签

吴湖帆(1894-1968)题卷首:衡翁与唐六如同年生,又皆学画于沈石田之门,既同里、同年,又同学,故相知特深。嘉靖癸未年五十四,衡翁以待诏入京,是岁冬,六如即作古人,宜翁入京即有归志也。乡后生吴湖帆记。钤印:迢迢阁

朱琦(1803-1861)题:桂生仁弟将赴西安省其兄,小住会垣,出示文衡山诗卷墨迹。笔力清峭,诗亦夐绝,凡三十有二章。先生自叙谓欧公有思颍诗别自为集,今亦仿此意作怀归诗别录一册。余因思欧公在夷陵时,与师鲁书云:每见前世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戮,真若知义者。及一旦谪归,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而昌黎亦谓今之士大夫,罢则无所于归。盖甚言归之不易也。故欧公不能忘情于此,而于昌黎亦有贬辞。其后公位益显,作思颍诗见志,而亦未能践其言。衡山先生负当时大名,独能恬于声利,在京师逦迤三年,言归便归,视欧公抑又过之;而先生乃谦言拟非其伦,要其超然于出处之际者,固无愧矣。是卷留寘案头一日,有足感余心者,为志数语卷尾,仍以归之桂生。时道光己酉(1849年)仲冬,桂林朱琦谨识。钤印:伯韩、朱琦印章

后跋者朱琦,字濂甫,号伯韩,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御史、道台。后辞官南归主持桂山孝廉书院。擅长古文,素有“岭西五家”、“杉湖十子”之称;其诗多写时事、民生,忧国怀民,颇负“诗史”特征。有《台垣奏议》、《怡志堂诗集》传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