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文玩】老琉璃为什么那么值钱:论古法琉璃的收藏价值
西藏行知书
老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琉璃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
琉璃是天工人事合而为一,才能成就得了的。沈从文先生说过美的东西带有一种忧愁,人在看到时有一种无奈,生怕它会转瞬而逝。琉璃这物件怎么可能这么美?药师和尚在《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曾云: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一般提起琉璃来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宫殿寺庙屋顶上的瓦。白乐天《长恨歌》中有一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唐明皇看到两两偎依的瓦片,越发感到昭阳殿中的冷寂。从这当中可见信息,唐时宫殿里已有琉璃的存在了,鸳鸯瓦即为琉璃制品。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每颗琉璃都是独一无二的,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光照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琉璃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下图为清代仿水晶琉璃珠
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是在中国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也称“料器”,以前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还称为“古玻璃器”,但是又不同于现代的玻璃。因为现代的玻璃炼制材料石英和萤石,是含轻金属的材料钙和纳等。而上古的玻璃炼制材料是水晶加金属,是含铅和钡等其它金属的。这是琉璃和玻璃的主要区别。
老琉璃珠为什么会珍贵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其二,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
我国制造琉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出土的西周文物中已经有原始的玻璃管珠。到了战国至汉代,工匠对炉温的把控已趋稳定,琉璃的质量得到保证。而在造型艺术上,秉承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的琉璃制作严谨、端庄大方,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这都是我国琉璃的首个巅峰时期。
下图为战汉蜻蜓眼古琉璃珠
老琉璃的价值
老琉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工艺的极具复杂性与技法的高难度性;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仅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古人古法,白玉粉色搅胎琉璃,极品仅见 !
琉璃在古时别名很多,比如:流离、璧流离、药玉、硝子、番玻璃。最后一个“番玻璃”意谓它是来自外洋——古人称西洋货为“番货”。而其实琉璃在中国古籍里面是早有记载的,2000多年前西周时代,先民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奇怪的是这种技术后来未能得以传承……琉璃渐离了中土,开始了西迁之路,一直散布到中亚西亚一带,在本土反而流风遗韵渺难追矣,成了广陵散了。到了清代大量的琉璃制品自海路旱路涌入中国时,许多人认为这是舶来品,名曰“番货”,其实这是认祖归宗。
下图青蛙皮老琉璃,也称之为白玉点翠,市面上仿品很多,真品见图
下图为极品樱桃红老琉璃对珠
下图极品鸡油黄老琉璃珠一对(颜色醇厚)
下图为极品红色老琉璃珠一对(风化完美)
下图为极品凤眼甩彩老琉璃,大尺寸的存世量相当稀少
下图为天蓝色老琉璃
下图为极品海蓝色琉璃珠
老琉璃为什么会价高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因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老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炉重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其二,老琉璃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这是现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远取代不了的特性。
我国有3000多年的琉璃发展史,虽因受玉器、陶瓷等行业的影响未发展成主流,却因其鲜明的民族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深受瞩目。近年来,国内多家以玻璃为主题的博物馆相继问世,各大拍卖公司的图录里关于古法琉璃的专题逐年增加,藏家对古琉璃的关注越来越多,不难看出琉璃收藏的一种趋势。
老琉璃的世界,流动的色彩,灿烂的文化!
只有我们想不到的色彩,没有古人做不出的琉璃。
西藏行知书,在这里读懂西藏。
雪域高原风土人情,藏传佛教百科全书
藏地衣食住行攻略,宗教古旧艺术大赏
你的每一次关注和转发,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