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慢性肾脏病,从日常饮食做起

指导专家

  梁敏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艾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胡变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治医生

  记者 张洵 通讯员 李晓姗

  肾脏作为身体的“排毒”器官,与“食”关系密切。当肾脏受到损伤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饮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梁敏表示,关注肾脏健康,合理控制慢性肾脏病,从日常饮食做起。

  一味高蛋白饮食或累坏“清道夫”

  人们生病的时候,常常会有“身体虚”的错觉,认为应该“多吃些蛋白”补一补。但是,肾脏病完全不一样。梁敏表示,肾脏是人体把控排泄的器官,时时刻刻都在当身体的“清道夫”,把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包括蛋白、糖、水分等等通过机体代谢利用后的废物排出体外。其中,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尿素、肌酐、胍类等是最主要的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患慢性肾脏病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高蛋白饮食,废物的产生和蓄积增加,会促使肾脏“玩命干活”,加重负担,进而更容易“累坏”,肾病进展加速。所以,对于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患者,蛋白摄入方面需要考虑优质低蛋白。

  过低的蛋白摄入会导致体质差

  优质低蛋白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低蛋白是主体,需要比正常人更少的蛋白摄入。那么,多少合适呢?是不是越低越好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艾军介绍,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缺的物质,维持细胞活性和结构,维持机体营养和免疫力,过低的蛋白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机体过度消耗,体质差,反而不利于肾脏病的管理。因此,他建议,慢性肾脏病(3期及以上)患者低蛋白标准为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天。

  这个标准如何把握呢?艾军解释,瘦肉、鸡蛋、牛奶(200毫升)都有相对固定的蛋白含量,比如50克瘦肉大约有7克蛋白,50克主食(米或者面食)的蛋白质大约有4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重来估算每天摄入的食物总量,然后分到三餐。比如,对于体重60公斤的患者,需要蛋白摄入量约36~48克/天,那么可以考虑每天摄入50~100克瘦肉、1个鸡蛋、1盒牛奶(200~250毫升)、150克主食,外加适量蔬菜、水果,然后分配到三餐中。体重较高的人要适当调低总蛋白摄入量,而体重低的人得调高一点。医师和营养师的建议也非常重要。

  慢性肾脏病患者“吃肉”有讲究

  对于优质蛋白又应该怎么把握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主治医生胡变香介绍,优质蛋白主要指的是动物蛋白,比如猪牛羊肉、鸡鸭鱼肉、鸡蛋、牛奶等。其中,更为优质的是鸡鸭鱼肉、鸡蛋、牛奶,因为它们含脂肪量低,更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

  植物蛋白中,一些传统工艺处理过的蛋白也可以称为优质蛋白,比如大众喜爱的豆腐。整颗豆子不适合慢性肾病患者适用,比如炒黄豆、炒黑豆,但加工后的豆腐却相对适合,因此可以考虑适当摄取类似豆腐等食品。胡变香也指出,天天吃、顿顿吃豆腐既不合适,也不合理,更不健康,应根据自己健康情况来调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