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廈學術傳承人李宗恩博士:淺談陰陽 (下)(繁體版)

回來整理一下:形容詞的「陰陽」,是關係比較下「對立性」的形容,名詞的「陽」是「 能改變物質的能量」,名詞的「陰」是「能儲存能量的物質」。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就很容易連結很多經典中醫古籍裡不同的陳述,臨床治療也不會模模糊糊。譬如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思維,連結黃帝內經寫的「太陽爲開,陽明爲闔,少陽爲樞,太陰爲開,厥陰爲闔,少陰爲樞」與傷寒論六經辨證的條文,以及連結到「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 、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等等,不過,這些主題,就不是一兩篇文章能闡述的,而是得寫幾本書來討論。

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樣解釋「陰陽」沒什麼大不了,然而,這個「subtle details (微妙細節)」,可以讓我們的思路相差很大。譬如說,「陰盛」是指什麼?通常我們會說病人「陰盛」,往往是因為病人寒冷、四肢厥逆等等,這裡「陰」字是形容詞還是名詞?這個「陰」字其實是形容詞,形容冷的情況。「陰盛」之所以寒冷,可能是因為外在的「陽(能量)」消耗太多,可能是因為「陽(能量)」無法正常改變物質,也可能是存儲在「陰(物質)」裡的能量釋放不出來等等。以前不少人會把「陰盛」的「陰」字當作名詞,說是「陰氣很重」,如果我們真的把「陰盛」當作有太多玄之又玄的「陰粒子(陰氣)」,我們的思維就會專注在「消滅多餘的陰粒子(陰氣)」,那麼整個治療方向就會有很大的偏差。

「陽亢」也是一樣的道理。中醫常常用「陽亢」來形容病人有某些特定的熱象,既然「陽粒子(陽氣)太多了」,就來「瀉火」,同時用「滋陰」來增加「陰粒子(陰氣)」,以期與過多的「陽」相抗衡。這樣的思維也是有問題的, 「陽亢」的現象,很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無法讓「能量」正常運作,或者是無法讓「能量」經由正常的方式「儲存」到「陰(能儲存能量的物質)」裡,因而導致病人有不正常的發熱,「瀉火」可以一時讓病人舒服一些,但是,長遠看來,可能讓問題更嚴重。而「滋陰」或許有些幫助,但是,「能量」無法「儲存」到「物質」裡,不一定是沒有足夠的「電池(物質)」,而是「充電器」的功能不足,一味地「滋陰」並不能解決問題。

當然,上面這兩個例子非常簡單,只是在思維上做些澄清,在串連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等經典古籍裡,有更多深奧的含義及影響,留給讀者自己去品味、沈思。

文章結束前,我們討論兩個通俗的問題來做結尾。

第一,我們很常聽到「秋冬養陰」,冬天天寒地凍,「陰氣最重」,那麼「養陰」不就「越養越陰、越寒冷」嗎?當然,學過中醫的人知道不是如此,但是,由此可見,長久以來,「陰」這個字使用的方法很混亂,在不同句子裡有不一樣的意思。「秋冬養陰」來自黃帝內經,主要的原因是配合大自然的變化,到了秋冬,散發在天上的陽氣,要下降到地表下,大地要把陽氣收藏起來、儲存起來,為明年的「春生」做準備。換句話說,「養陰」的真正意義,是把更多的「能量」儲存到「物質」裡、到「陰(能儲存能量的物質)」裡,讓這個「陰」更「富足」。

第二,前面提過的「陰盡陽生」,很多人會拿自然界的「冬去春來」、「四季變換」來做比對、做推理。然而,這個「陰盡陽生」用在人體上,是指正常的運作,並不代表病態時的變化,就像地球繞太陽轉時,有「冬去春來」、「四季變換」,如果那一天地球被隕石撞出了軌道,往冥王星的方向飛出去,那個時候是不會有「冬去春來」這個「常態」發生,而是越來越寒冷。當人體嚴重失去功能時,「陽(能改變物質的能量)」無法再儲存到「陰(能儲存能量的物質)」裡時,是沒有「陰盡陽生」的。

 作者簡介 —

李宗恩醫師,美籍華人。原本為美國矽谷高科技企業管理人及投資人,獲得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MBA。因父親罹患肝癌而進入醫學領域,師承經方大師倪海廈,並成為其指定學術傳人。

李醫師受邀到各地醫療機構教學演講及指導中西醫師,為中國醫藥大學五十周年慶主講、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班大型醫學研討會特邀授課專家及查房教學、美國國際醫藥大學博士院博士生導師等。曾擔任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臺灣工業研究院顧問、北京市政府醫療諮詢專家顧問等。李醫師擅長使用經方中醫治療重症、急症、特殊複雜疾病,因臨床療效卓越聞名。如各類惡性與良性腫瘤、急性與慢性白血病、淋巴癌、各類重度關節炎、急性心衰竭、紅斑性狼瘡、重度急性過敏、重度急性與慢性感染、各類流感肺炎、急性肺積水、膽結石與膽囊炎、急性闌尾炎、肝炎、腎炎、腎結石、急性深層靜脈血栓、多發性硬化症、急性肌肉流失、重度全身水腫等等,以及其他很多西醫無法確診及治療的疾病,並幫助過許多大型西醫院放棄的重症病患。李醫師還治癒許多神經與精神科疾病,受到中國醫藥大學、國際同濟會、國際獅子會等的邀請,針對如何以中醫治療取代精神科藥物教學演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