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运气使然还是策略对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红军能强势渡过
是运气使然还是策略对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红军能强势渡过
石达开雕像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1863年的五月,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后被大清施以凌迟之刑。
而在72年后的1935年5月,长征的红军选择了和石达开几乎一样的路线,结果,强渡大渡河,顺利成功。
红军是运气更好,还是策略对头?
当然是策略对头,下面我们一起聊一聊几个关键点的把握,分析分析石达开败在哪里,红军成功又体现在哪里。
1、路线选择,以及相关动作
大渡河
1863年初,太平天国大势已去,石达开计划入川,夺取四川盆地,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一旦占领了四川大地,进可攻,退可守,大清剿灭石达开将会变得非常之艰难。
一路向西,在当年4月,石达开带领大军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就此突破长江防线。
看起来一切都很美,成功仿佛在招手。
但是,继续向前入川,有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此河水流湍急,河宽三百米,两岸大部分悬崖峭壁,地势极其险要,这就是大渡河。
这时,石达开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
一是选择大路,翻越小相岭,经过越西,穿越大树堡,过富林,然后渡过大渡河,过河之后,道路平坦,再无险境,攻成都,一切不在话下。
二是选择小路,从冕宁往北行进,道路难行,要经过彝族区,在安顺场(以前叫紫打地)渡河,这区域渡河,水流要比富林湍急得多。
石达开是个能力卓越的将领,选择走小路,原因有二:一是先锋部队曾经从大路过,这会导致清军会加强在大路的防守;二是,对于彝族头领,石达开是做了贿赂的,他认为会给予他们帮助。
可以这么说,石达开的路线选择,没有大毛病,完全正确。
那么,红军面临了什么,做的有何不同呢?
对于石达开的故事,蒋介石非常清楚,他熟读过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故事。
于是,他安排了几路人马,一是任命杨森为大渡河总指挥,让其担当现代骆秉章,负责大路沿线的防守;
二是命令军阀刘文辉负责康定地区和大渡河北段(小路那一个),红军万一渡河不成,往康定逃窜,刘文辉要挡住;
而薛岳的人马,在金沙江过来的地方,慢慢行军,防止红军渡河不成,再南下渡过金沙江。
在老蒋看来,红军走小路的概率比较低,因为那是石达开走的必死之路,红军怎会那么蠢?
看安排,蒋介石好像算无遗策。
没错,蒋介石好像猜对了,起初,红军也倾向于走大路。
不过,红军并没有完全定死,而是派出了两个先遣队,一个是红一军团2师5团,加上侦察连,有左权和刘亚楼率领,走大路去侦查;二是红一军团1师1团,加上工兵连和炮兵连,这个团队有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他们的目的是探查小路,看能不能走。
看派出去的人,就知道对此事的重视了,事关生死存亡,不可不重视。
两队出发不久,刘伯承这边就接收到命令:换方向,走大路。
这意思很明显,中央下定决心要走大路了。
而刘伯承作为我军出色的将领,此时,根据亲自调查的情况,结合收到的各种信息,认为弱点还是在刘文辉这里,因为从富林到泸定,防守实力较弱,安顺场对面负责防守的仅仅只有一个营,而富林下游,杨森可谓是重兵云集,搞不好,又是一个和湘江战役一样的血战。
于是,刘伯承汇报了情况,力荐走小路,并建议在富林进行佯攻,让国民党认为就是走大路。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该如何决策?是听刘伯承的建议,还是继续走大路?
毛泽东等人经过商议,选择相信刘伯承,就此拍板决定:走小路。
关键时刻,能听一线的情况安排,并采纳建议,这说明了毛泽东等人的英明。如果是李德博古指挥,估计又是一番血战。
历史仿佛在轮回,72年前的石达开走的路线,红军又要走一走了。
而不同的是,红军做的计划更周密,特别是,刘伯承建议在富林区域进行佯攻,做出要渡河的假象,这对迷惑国民党军队有着重大的影响。
而石达开的主力走了小路,先锋队早早过了河,被清军追着打,并没有发挥出协同作用。
2、对待彝族人的方式,决定了一半的结果
转换时空,回到石达开那时,当时的四川总督是骆秉章,他得知石达开的小分队从大路过了大渡河,分了一部分兵力去围剿过了河的先锋队,而大部队开始在富林地区重点防守,杜绝石达开的大军走大路。
在防守的同时,骆秉章得知石达开贿赂了彝族土司后,马上派人重金行贿彝族各土司,并承诺:石达开如果被剿灭,所有战利品都归彝族人。
这太刺激了,彝族人心动了。
任何时候,用金钱换来的承诺,往往会被更多的金钱所打破。
石达开不知道,彝族人已经反水了,这会对他的未来造成致命影响。
那么,刘伯承的先遣队是如何过的彝族区域呢?
刘伯承不虚此行,在路过彝族地区时,给士兵们制订了一个原则:不要惹彝族人,尽量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因为红军纪律严明,而且不冒犯彝族群众,赢得了彝族人的好感,最关键的是,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刘伯承和小叶丹结为兄弟后,主动协调彝族内部各土司间的矛盾,并对彝族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一句话,红军把彝族人当人看,没有歧视,没有区别对待,这让彝族兄弟们安心。
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认可你,那么,交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支持,而且不容易受更多的金钱影响,影响了,他就是在否定自己。
注定,以利相交,会被更大的利益打破。以情相交,最后,反倒会赢得更多支持。
在和重要的彝族人交往时,石达开用钱开道,刘伯承用情交流,这决定了后来的一半结果。
3、兵贵神速,石达开忘了
石达开带兵快速到了紫打地(安顺场),当天没有安排大部队渡河,毕竟,准备渡河用的船只、伐的木材、过河使用的粮食,都得做好协调和准备。
好在,当时对岸没有清兵,这让石达开很欣慰。
不过,石达开还是先让一个小分队过了河,去侦查一下对面情况。
但天色已晚,担心遭到攻击,于是,石达开让小分队又回来了。在石达开看来,这只是个试探,看渡河方案可不可行。
石达开过于求稳了,或者过于担心下属了,没有乘机多渡一些人过去,没有控制住滩头,错失了良机。
第二天,石达开的部队傻眼了,因为大渡河水猛涨,渡河计划行不通了。
怎么办?
此时,军师曹卧虎建议,与其坐地等待,不如迅速北上,跋涉二百多里,夺取泸定桥。
一向英明的石达开,没有采纳曹军师的意见,做了一个最错误的决定:等一等,潮水会在一两天下去的。
此时,他忘了四个字:兵贵神速。
河水在第三天,果然平稳了,石达开算对了。但是,骆秉章的人马也杀到了,而且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
石达开的一个迟疑,让自己部队进入了险境。
那么,红军是如何攻克安顺场,如何渡河的呢?
其实,这里面有着必然,也有着巧合。
国民党要比清兵更狠,将所有的船只,要么抽走,要么损坏,并计划烧掉所有南岸安顺场的沿河房屋,如果红军前来,不让红军有任何的渡河机会。
但是,有一个叫赖执中的人改变了一些事情,他即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营长,也是当地一个大地主,烧的房屋里有他家的房屋,这怎么能行?
他告诉当时的国民党驻守的营长,他就是从富林那边过来的,红军正在大举进攻,而且伐木造船,准备从那里渡河。
看来,大路上的佯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下,房屋没烧成。同时,赖执中偷偷留了一条船,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跑路用的。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红军来的速度太快,安顺场迅速被控制,渡河战役打响了。
从渡河部队中抽出了17位勇士,划船渡河,同时,让机枪手在南岸打掩护,让炮兵也往对岸敌人身上招呼。
结果,在各方的配合下,对面的国民党一个营被打垮,安顺场对面的滩头阵地,迅速被控制住。
于是,渡河正式开始了。
石达开延误了时间,忘记了兵贵神速。而红军抓住了每一个机会。
4、石达开弹尽粮绝,走向了失败;红军快速行军,攻克了泸定桥,走向了新生
石达开进入了大清布置的包围圈,而彝族人,将石达开部队撤离的道路上,砍倒了很多的大树,且彝兵时不时进行袭击,这让石达开无法向西、向南退去。
那一刻,石达开很失望,自己送给彝族人的钱白花了。
而石达开此时要继续北上也是不容易的,被清军堵住了大路。
日子一天比一天难,关键是没吃没喝的,大家弹尽粮绝,只剩吃树皮和野菜了。
最后,石达开下了决定:自己只身赴清营,换取大部分将士的生命。
石达开的行为让人们感动,但他被清军扣了后,底下的3000人被收编,还有近2000不想整编的人,被清军先后杀掉。
一代英雄就此落幕!让人不甚唏嘘。
如果,他再快一点,如果他要听军师的话,他们也许还有活的希望,但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吃!
红军当然要更顺利些,因为没有彝族助纣为虐,而且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但是,在渡河的时候还是碰到了问题,船只少,渡河难!
于是,毛泽东大手一挥:全军迅速北上,走泸定桥!
而夺取泸定桥的先锋部队,分兵两路,一路是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继续在安顺场渡河,渡河后,从河的右侧向泸定出发;二路是一军团二师从大渡河左侧一路快速向北,去攻打泸定桥,而大部队就是沿着二师的路径前进。
责任全到了一军团一师和二师头上了,只有他们夺取了泸定桥,才算红军涉险过关。
他们可以吗?
当然可以,他们做到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将沿路敌人一个个消灭,最后夺取了“泸定桥”(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详细故事,我们改天再分享),让红军主力获得了新生!
同样的路线,石达开为什么兵败大渡河?
一是石达开的先锋队没有起到作用;二是没有把彝族人彻底转变;三是石达开忘了“兵贵神速”的道理;四是没有听曹卧虎的建议。
而红军大渡河的成功,绝不是运气太好,而是策略对头。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走小路;二是在大路上的佯攻,作用非常大;三是和彝族的军民关系搞得非常好,不仅没有添乱,而是给予了帮助;四是非常迅速,中间没有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