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了王镛的书法,其中隐藏的奥妙只是你没看懂
人们在学习书法时,总是要以前人的经典作品作为临摹或学习对象,从中获取书法中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中,笔法、字形、章法等都是最为基础的,也是必须要学到的。但是,在学习到了这些基本要素以后,还要进行提炼加工,就是现在所说的创新,创新的问题虽然较为复杂,但归根到一句话就是要自成一体,要有自己的面目,总不能把写得和古人一样的作品说成是自己的创新,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变法'。
当代书法在'变法'上走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但是有些人'变'得太过夸张,以至于让书法爱好者怨声载道,因为这个'变'让书法离古人的意味太远了,以些甚至失去了书法的意义。
王镛是中央美院的书法教授,他的书法风格自成一体,在保留古意、苍茫的前提下,让书法自成一体,这就是王镛的书法风格。然而,有很我人并不认可这一种创新方式,认为王镛书法是完全脱离了古人的艺术风格,是一种自我书写,那么,王镛书法中究竟有哪些可取之处,是值得研究的。
整体感上空间布局
在王镛的书法作品中,首先给人带来的是画面感,书法本来是文字的书写,但是在王镛的作品中,他强调的是作品的整体感,这种形式会让人将书法看成是一幅画,画中有景深,有古人所说的远、中、近景,而这些都是用墨和字的哲学关系来实现的。那么王镛为什么要在书法创作中引入画面感呢?
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画家,在画家的眼中,书法是用线堆积起来的艺术作品,虽然书法中像画那样具象,但仍可以用这些线条来实现画面感。其次,书画同源,这是文字在发展初期就定义了的意象,王镛的书法艺术是把书法和绘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最后是墨法,不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是用墨来实现它的意象再现的,而墨的变化会给作品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王镛书法作品中的墨色变化,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线条上的多样性
在王镛的书法艺术中,它的线条变化是呈多样性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是用短线实现遒劲之力。我们知道,社会属性中,人们对资源的利用都是尽量采用最小化,也就是说,以最小的能力办最大的事情。王镛书法中的线条大都采用短线,很少有长线条,在力学原理中,短线具有强大的支撑力和稳因性,如果一根长木和短木来支撑一个物体的话,短木则更具有这种有效性。
王镛用一根根短线条来组合成字的形架,使每个字都具有可观性和可靠性,一个个字在通过它们的大小、正侧、轻重等各种变化中保持着有机统一与和谐。假如一幅作品中多有长线条,那么势必会让人感觉到很飘乎,摇摆不定,与此相反,王镛的作品则更有稳定性和质朴雄浑之感。
二是线质的艺术性。王镛善用小笔来写大字,至少是中等以上的大字。毛笔的特性是笔肚存墨,笔尖写字,王镛在写字时将笔肚和笔尖同时使用,这样的好处是最容易制造好的线质。书法中的线质是指它在书写中的变化性,一根线条是如何在行进中变化的,包括姿态、墨色、粗细等,小笔的笔肚存墨量有限,在行笔过程中,线段前面还是浓烈的,而在中段以后可能会变化成虚墨或淡墨,达到或实现了线质上苍茫、深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丰富了线质的艺术变化,使线条更具神采。
境界上的完整性
自1979年起,王镛就已经考上了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并受教于李可染、梁树年二位先生,得到了叫浅予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指教,王镛是当今富于独立见解和开拓创新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并在此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
王镛一直从事书画专业,并对此有深刻的研究,他多年来带领了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完成了很多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书画方面的专家和领军人物。多次担任全国性书画大赛的评审委员,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专业机构展出,赢得了业界很多专业人士地认可,因此他的眼界要比更多的人更为开阔。
书法讲究思想性,有了思想性的作品则更富有艺术魅力。王镛书法作品的思想性就在于他的所学、所养和所教,在创作中,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人品、修养、学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生命力。
欣赏王镛的书法作品,就要本着全面认识、深刻领会的态度去研究、去分析,而不能只是看他的字形是否好看,笔墨是否精良,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他创作的动机深处和高处,才能发现它产生出的艺术之美和完整的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