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一张小方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

【配方解析】本方所治乃湿热之邪蕴阻于中焦,胃气上逆所致。胃气以下行为顺,湿热中阻,胃气不降而上逆,故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气机不畅,故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数,乃湿热内蕴之体征。

《内经》谓“诸逆上冲,皆属于火”。治宜清热化湿,降逆止呕。薛生白自注云: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耳。

方中黄连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除中焦之湿热;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行气宽中,化浊辟秽,醒脾止呕逆,尤其辛通肺胃之气郁。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宣通调和,可使胃热清,湿浊化,呕恶自止。本方药量,以轻为佳,取“轻可去实”,“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少量冷服,多次给药,此所以远其药气,以利沉降也。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湿热蕴阻中焦所致之呕恶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呕恶不止,苔黄腻,脉滑或数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热盛者,加芦根清热止呕;痰阻者,加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若胸脘满闷甚者,加陈皮理气调中;若呕吐津伤明显者,加增液汤以滋阴增液。

3.现代应用:常用于妊娠恶阻、慢性肾衰以及顽固性呃逆等属湿热蕴阻,胃气上逆者。

妊娠恶阻:以苏叶黄连汤为基础方可用于治疗妊娠呕吐,阴伤口渴者加乌梅、石斛、麦冬养阴生津,亦可加芦根、竹茹以助清热止呕。

慢性肾衰:苏叶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效果良好,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脾肾阳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肾阴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湿盛者加苍术、藿香、佩兰,血瘀者加赤芍、益母草。

4.使用注意:虚寒性呕吐不宜用。

体会:将紫苏叶与黄连合在一起应用,这是薛生白的临床经验,也是创新之举。薛生白在清代温病四大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贡献不亚于叶天士、吴鞠通,他的《湿热条辨》是对湿热病学的总结与发挥。

《湿热条辨》又名《湿热病篇》,是薛生白的得力之作,全书四十六条,条文言简意赅,每条下薛氏自作诠释,条分缕析。该书为湿热病最早的专著,且开湿热病三焦辨证之先河,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奠定了基础,其治疗方药对临床多有指导意义,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该书第十七条云:“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为何要用川黄连、紫苏叶治疗呕恶不止呢?薛生白接着说:

“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以通肺胃,投之立愈者,以肺胃之气非苏叶不能通也。分数轻者,以轻剂恰治上焦之病耳。”这就是肺胃之湿热必用“苏连饮”的道理。我常常用紫苏叶3克,黄连3克,沸水浸泡,频频饮之,药虽属轻剂,但可以除呕恶之重症,这也可以说是“轻可去实”之范例。

(0)

相关推荐

  •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熏扰肺胃证

    十七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自注:肺胃不和,最易致呕.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苏叶 ...

  •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61)方剂阐微|连苏饮治呕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连苏饮治呕 有个深圳的病人,胸满恶心,想呕却呕不出来. 老师说,他这个是胃气不降,肺气不宣.用两味药就有效,黄连和苏叶.黄连降心胃之逆气,苏叶宣通肺卫之气机以达表.一降一升,使胸 ...

  • 《苏叶黄连汤》升督降任*晕车

    晕车:前浊阴不降,后清阳不升,针飞龙在天+通天彻地. <苏叶黄连汤>茶饮:苏叶5g+黄连2g苦寒清心火下气,小口喝升督降任,左寸弱,右关不降均可用.

  • 【吴修飞:《湿热条辨》苏叶黄连汤-专门止呕】

    组成:苏叶二.三分(1g),黄连三.四分(1.5g) [用法]两味煎汤,呷下即止(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降逆止呕. [主治]湿热呕吐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脉滑或 ...

  • 【《湿热条辨》条文46条及注解】精

    <湿热条辨>条文46条 <湿热条辨>一卷,薛雪撰温病著作,撰年不详.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江苏苏州吴县.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 ...

  • 【《湿热条辨》条文46条】

    <湿热条辨>是清薛雪撰温病著作.一卷,撰年不详.此书专论湿热病证,共35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重点辨析湿热受病的原委,各种临床表现及治疗,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以其分析透彻辨 ...

  • 【《湿热条辨》薛生白】精

    <湿热条辨>薛生白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湿热熏扰肺胃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气分--暑湿伤肺络 薛生白<湿热条辨>湿热酿浊闭郁心包证 薛生白< ...

  • 《湿热条辨》——四汁四香汤方

    十五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汁.金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 自注:此营阴素亏,木火素旺者,木乘阳明,耗其津 ...

  • 《湿热条辨》——薛生白胜湿熄风方

    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曰:"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遂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quo ...

  • 薛生白《湿热条辨》

    湿热条辨卫分上焦证四条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二条阳湿伤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三条暑湿郁表 薛生白<湿热条辨>第四条湿邪蒙扰 ...

  • 薛生白《湿热条辨》痢疾证治——湿热滞下证

    四十一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粘,里结后重,脉软数者.宜浓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 自注:古之所谓滞下,即今所谓痢疾也.由 ...

  • 薛生白《湿热条辨》寒湿证——寒湿困伤脾阳证

    二十六暑月病∶初起,但恶寒,面黄,口不渴,神倦,四肢懒,脉沉弱,腹痛下利,湿困太阴之阳.宜仿缩脾饮,甚则大顺散.来复丹等法. 自注:暑月为阳气外泄,阴气内耗之时,故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 雄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