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 Smile without YouPeppi Kamadhatu - Jazz For Romantic Moments
传播与技术若环境给予唱法某种可能性,那技术与唱法的关系就更加紧密。声音作为一种传播介质,在不同技术条件下传播路径是不一样的。从声音传播的技术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原声时代、电声时代、数字时代。这三个时代中,演唱依赖于不同技术条件,各式各样的唱法应运而生。为了理解的方便,姑且借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中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来进行探讨。信号源通过发射器的编码过程将信息转化为信号通过信道发出,在发出过程中会遭遇噪音干扰,接收器接收到信号通过解码将信号还原成信息供给信息接受者。香农-韦弗模式显示了一个信息通信的基本结构。在原声时代,歌唱传播结构相对简单,演唱者歌唱的声音与听众听到的声音基本上一致,信息发出和信息接收基本一致(此处忽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延时)。声音传播环节多为给定环境——室内如教堂、大厅、歌剧院;户外如竞技场、田野、水边等。这种情况下,声音传播也会有噪声干扰,但总体上保持了原声。“美声唱法”(Bel Canto)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意大利语贝尔康托(Bel Canto)原意是美丽的歌,通常被翻译为'美声唱法或美声歌唱',指17和18世纪时,注重音色美的一种歌唱方法。此方法特别用之于抒情调(咏叹调)(Aria),借此区别说话似的吟诵调(宣叙调)(Recitative),及另一种不惜牺牲音调之美,以迁就剧情要求,或纯粹出于感情的歌唱方法。”(王沛纶:《歌剧词典》)美声源于圣咏,多在教堂、歌剧院演唱,所追求的就是原声完美。由于原声是没有渲染过的声音,要达到完美就必须在个人演唱技术上下功夫。从唱法上来讲,首先是完美的呼吸,即饱满有控制的腹胸式呼吸;第二是完美的起音,自然、明亮、圆润、精确的起音;第三是完美的声区,高、中、低声区的过渡要统一;第四是完美的连音,母音转换的灵活与连贯;第五是完美音量,气息对强弱的绝对支配;第六是完美的音质,富有穿透力和金属感的嗓音。这些唱法上的规定都是基于原声的,声音稍有瑕疵就很容易暴露出来,歌者的本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需要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电声时代,歌唱传播结构基本符合香农-韦弗模式。演唱者的声音进入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编码过程),麦克风与功放装置相连对电信号进行处理,音箱与功放相连,还原输出(解码过程)。这种技术革新不单单改变了演唱和聆听方式,整个音乐传播方式都受其影响——录音技术的诞生了。电声时代,唱法可以由通俗唱法来俯瞰,其种类杂多难以概而论之。这些唱法都和具体的音乐形式相裹挟,如摇滚、布鲁斯、爵士、说唱等。用气声唱法和美声唱法对比举例:美声唱法中,呼吸是作为推动嗓音的力量被理解的,但气流声尽量要降到最小,否则会干扰发声清晰性;气声唱法中,气息会被麦克风放大数倍,气流声和声带声音一同进入听众耳朵。在美声中干净、明亮、圆润是判定好声音的标准,气声中则常常出现浑浊、暗淡、沙哑的效果。在演唱气声时,若再加入一些效果,如混响调节、均衡调节,就能产生更为丰富的音响呈现。因此当电声时代来临,音响师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调音台等一系列设备,让演唱者可以“无所不能”。数字时代,歌唱编码解码更加复杂,甚至真实的演唱都可以被代替,取而代之的是虚拟演唱。与电声时代不同,数字时代实现的声音转码是将声音采集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转变成一串的数字代码。代码要进行复杂运算,期间不仅可以改变原代码,还可以加入新代码,从而实现声音智能化控制。资质贫庸甚至拙劣的歌手,一旦进入计算机就可以任意编辑——音准可以修正、高频可以增益、低频可以切除、混响可以调整…经过处理的声音可能与原声完全不同,强大的处理技术还可以创造原声以外的声音……音乐软件开发商还研发了各种数码效果器,比如和声效果器可以实现“原先一个人开口只能唱单声部旋律,如今开口就是多声部”的奇迹;再如Loop效果器,演唱者只需唱几个节奏型,乐句就可以无限循环反复。如今这些效果器已经和电声时代不同,很多数码效果器根本不用考虑硬件,仅仅是一个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程序。从原声时代、电声时代、数字时代的唱法来看,的确找不到一个标准来判断所有歌唱。唱法无本质,不能说笼统说哪种唱法最优质,哪种唱法最正统,哪种是异端,哪种最被看不起。面对纷繁唱法,应该看到每种唱法(即每种歌唱形式)兴起都有其技术性因素;唱法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继起与并存;唱法之间难以比较,但必须承认唱法的多样性推动了声乐艺术发展,审美也在不同唱法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