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3年了,你了解身边正发生的自然灾害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如今已是汶川地震13周年
拥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之美誉的汶川
已经重新焕发生机
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
“防灾减灾日”
每一种灾害都是一种挑战
了解自然灾害如何发生、有何影响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变得愈加重要
01
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应力
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构造地震
约占全球天然地震的90%
释放能量约占地震总能量的99%
也是破坏性最大的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就是典型的构造地震
如今的汶川县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
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
中国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
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会处
同时版图内还有多条地震高发带
因而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频繁
强烈的国家之一
下图记录了中国过去
4300年间中、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
标注点多达5800余个,几乎遍布了整个版图
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特大地震主要集中在台湾、横断山区、华北
及新疆北部等地区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 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中国南北地震带是历史上大震和强震集中的区域
7级以上的地震非常多
是中国大陆浅源地震最活跃
地震分布带状明显的巨型地震带
四川地区正位于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
都发生在这里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1期
地震可以预测吗?
首先,地震预测需要指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
大小,位置(与概率),缺一不可
国家地震局的专家们认为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预报
特别是临震预报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唐山7.8地震和汶川8级地震
都是不能准确预报的
但是我们可以有地震预警
它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
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
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
以减小当地的损失
还有的人把天上奇异的天象和地震结合在一起
认为一定形态的云出现便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
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究竟什么样的云是地震云,并无统一标准
虽然目前人们总结了疑似地震云的几种云态
如“辐辏状云”、“波状云”、“卷积云”等
它们较容易形成波状、透光、放射状等奇异形态
但在生活中都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
且许多事实验证表明
这些云态和地震发生也并无必然联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
一条条地震带就像一道道阴影重重地投在中国大地上
你故乡的小城也许正位于某条地震带上
你工作的城市下也许正隐藏着几个活断层
地震与中国人的距离,并非那般遥远
02
洪水
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人就始终在与洪涝灾害作抗争
20世纪后半叶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的大部分地区
都曾发生过洪灾,其中以长江流域、东南沿海
黄淮平原、海河流域以及嫩江、松花江流域
受灾最为频繁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量的水利工程减轻了黄河
淮河流域的洪水泛滥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 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副热带高压带是控制太平洋台风活动
和中国春末到秋初降水的重要暖性气压系统
它的强度、范围和位置随着季节变化
副高中心通常干旱少雨
但副高西北侧边缘是冷暖空气相遇的地方
常有大范围的降水
每年的6月上旬,随着副高移动到台湾海峡附近
雨带也向北推进
江淮地区正式进入了长达1个月的梅雨季节
长江多洪水的原因与江淮梅雨带息息相关
此时的降水量一般小于华南雨带
但是它的分布范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重合
因此降水集中在了长江流域
根据学者统计,一般的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
从武汉到上海,几乎同时入梅,时间长达24天
如果梅雨期延长,或者上游的雨期提前
上下游雨季重叠,就容易形成全流域的大洪水
2020年就是这样的特殊年份
由于中下游地区持续强降水
再加上上游来水的影响
长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流域
大部面雨量(流域面积平均雨量)大于500毫米
汉口至九江流域面雨量超过800毫米
超过1998年同期
赣北和赣中部地区的降雨总量
已然达到常年的3倍以上
7月12日,鄱阳湖标志性星子站水位已达22.74米
超1998年水位(22.52米)
03
风沙
风沙灾害包括沙尘暴以及风沙侵蚀、掩埋
引起的各种天气与气候灾害
其中以沙尘暴对我们生活影响最为明显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的地区
其中以华北平原、内蒙古中部
以及西北地区受害最为严重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 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沙尘家族被分为
浮尘、扬沙
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个等级
我国沙尘暴来源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来自蒙古、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地区
另一部分是我国境内
像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及靠近北京的沙漠地
国外的沙尘暴是通过3条路径进入
这3条路径都集中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而沙尘暴的沉降地区也集中在黄土高原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期
生态变化、沙漠化是产生沙尘暴的重要原因
但从气象条件来看
沙尘暴活动主要与东亚大气环流年际变化有关
由于近两年是“拉尼娜”的高峰期
造成我国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
加上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春天气温增高
同时降水稀少,植被还未形成
且在每次大风到来之前均
没有可以抑制扬沙的明显降水过程
解冻后大面积表层土壤干燥、疏松
因此引起多次强沙尘天气
图自中国天气网
2021年3月北京沙尘暴
滚滚黄尘绝非当代产物
它只是随着地球上环境变迁
寒暑交替的气候变化而进退盘桓
沙尘暴由来已久,很可能在地球诞生初期就已存在
04
寒潮
寒潮发生的时间段一般为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
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
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寒潮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在寒潮的影响下
很多地区一天内的降温幅度超过10℃
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发源于
俄罗斯西北部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海域
然后途经蒙古国西部,东移南下影响我国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通过四种路径
(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
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
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
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
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
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
黄河、长江之间汇合
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期 制图/王静爱 史培军
2021年的一场“寒潮”在北半球肆虐
不论是中国北方的大幅度降温天气
席卷多国的罕见暴风雪
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剧烈的降温会使农牧业发生冻害
过强的雨雪天气容易降低能见度
让地表结冰和积雪,威胁交通安全
可怕的冻雨天气还会压垮电线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天灾从来不曾把中华民族毁灭
对于天灾的挑战,我们的应战越来越体系化
用生命保家卫国的战士们
他们不曾放弃,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
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
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
参考资料:
祖国的另一面:多灾多难,单之蔷,《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6月
话题
你曾经历过自然灾害吗?
- END -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干脆面